書評 |《時代的稻草人》:憂傷過度的許知遠

如果你在人羣中問“許知遠是誰?”,回答一定各異,憤青、記者、公知,亦或是其他。但對於“許知遠特點是什麼?”這個問題,我想大家的回答會出奇地一致,他有一雙發現問題的眼睛和一顆頗具憂患意識的心,喜歡旁徵博引,借古論今,並且能輕而易舉地將微不足道的事情上升到國家和人民的層面。

《時代的稻草人》一書中,許知遠一如既往地保持原有風格,在百年轉型歷史和全球化背景中,揭露着時代的缺失。在他的筆下,中國社會中的自由、民主、實事求是和創新淪爲口號與標題,經濟的快速發展空虛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人們被意識形態和魅力人物所操縱,欠缺內在的自我,通過服從大多數人來獲得安全感。在某種程度上,社會和人民都陷入了某種茫然。

在我看來,許知遠對中國發展問題的看法更像是一個爭強好勝的家長對孩子的苛刻要求,孩子的德智體美勞必須緊隨年齡的增長而齊頭並進,一旦其中的一方面沒跟上年齡增長的步伐,這個孩子就完蛋了。

我從來不否認他對中國現有狀況的批判,他提到的每一個問題都是中國確確實實存在的問題,我甚至覺得在某些問題的認識上,他的想法深刻而前衛,值得很多人學習。但着並不代表我認可他的思維方式,就像我能理解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卻無法接受他們對孩子的苛責。

批判現在的商業化,就是在拒絕未來精神文明的極大豐富

在《時代的稻草人》中,許知遠雖沒有明確表達對商業化的不滿,但字裏行間無不滲透着商業化是導致今天社會問題的罪魁禍首的觀點,他的每一句話都能讓我想起《十三邀》開始時他的那段自白。他可以排斥商業化,拒絕喧囂與吵鬧,像一個隱士一樣活着,國家和社會卻不能止步不前。落後就要捱打,這是我們用屈辱的一百多年換來的血的教訓。

許知遠在很多文章中提出,商業化扭曲了人們的價值觀,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甚囂塵上,以個人爲中心的享樂主義蔚然成風,年輕人追名逐利,精神空虛,缺乏獨立思想和創新意識。社會是有這樣的傾向,但僅僅是傾向,主流仍未改變。

00後還未進入大衆視野之前,80後和90後曾被稱爲垮掉的兩代人,他們是溫室裏的花朵,沒有思想,沒有見識,經不起任何風雨的考驗。現在80後已成爲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90後相繼走上工作崗位,社會垮掉了嗎?並沒有,反而比以前更好了。顯然,商業化不但沒有腐蝕他們的人生,還成爲他們推動社會發展的助力。

時代賦予每一代人特殊的使命,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物質缺乏,節儉是一種美德。二十一世紀步入商業化社會,消費成爲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許知遠的理想世界也將會實現。但這需要一個過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只有商業化社會滿足大家的物質需求後,精神文明建設才能被提上日程。排斥現在的商業化,就是在拒絕未來精神文明的極大豐富,一個食不果腹的人是想不到要豐富精神世界的。

給社會足夠的耐心,它正在去往你理想世界的路上

社會的發展有其內在的規律性,無論多麼偉大的人,都只能在規律範圍內對社會進行適當的調整,任何企圖打破規律顛覆歷史潮流的行爲終將被時代掩埋,這也是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歷史卻存在驚人相似性的原因。

《時代的稻草人》到處都隱含着許知遠恨不得以一己之力一下將中國推向生產力高度發展,物質極大豐富,全體社會成員具有高度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的共產主義社會的心急。正是這種心急導致了他的悲觀主義,我們國家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動盪,近七十年的發展與改革,依然問題重重,與他心中的理想世界相去甚遠。

如果只把目光放在當下,我們確實面臨和很多社會問題。但倘若回首一下歷史,就會發現建國以來我們國家在發展的道路上一直都是跑步前進。從1840鴉片戰爭到現在170多年的時間裏,我們不僅站起來了,而且是有尊嚴地站起來。加入世貿組織,一躍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功舉辦舉世矚目的奧運會和世博會......國家日益強大,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很少有國家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承認任何發展都有其相應的代價,中國驚人發展速度背後的代價就是許知遠的憂慮。物質文明極大豐富,精神文明還會遠嗎?許知遠所期待的社會會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實現。當然,這不僅依賴於我們的努力,還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給社會發展一點時間,某個轉角處一定藏着它爲我們準備的奇蹟。

社會發展必定有其相應的代價,但孩子不應該成爲承受者

英國的圈地運動、法國的大革命、美國的南北戰爭......沒有哪一國的巨大發展不以人民承受陣痛爲代價。現階段的中國亦是如此,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嚴重跟不上的發展模式致使一系列社會問題出現,時代的陣痛我們共擔,但少年兒童不包括在內。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少年中國,與國無疆。”沒有什麼能比梁啓超的《少年中國說》更能突顯少年之於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他們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與天不老,與國無疆。只要他們在,國家的發展動力就在,人民的希望就在。保護他們,就是在維護社會的發展,延續我們每個人的希望。

三鹿奶粉事件讓國人徹底失去對國貨的信心,事情已經過去十年,至今想起讓人不寒而慄,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更是以匪夷所思的方式摧殘着社會未來的掌舵者。看着那些無辜的生命因爲成爲時代發展的犧牲品,有種說不出的難過與無力感。少年兒童是社會發展代價中不應挑戰的底線,傷害他們,等於自斷生路。

最後,我想說發現問題本身並沒有錯,但我們要以科學的視角和積極的態度去看待問題,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苛責,用平和的心態解決我們所面對的問題,讓社會多一份美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