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綠皮書》:一節非常實用的生活教育課

​​在衆多奧斯卡最佳影片中,《綠皮書》不算太出衆,故事情節簡單,電影中規中矩。

一位黑人鋼琴家僱傭了一位白人司機,紳士搭檔痞子,一路南下,開始了長達兩個月的巡演。

又是美國電影老生常談的種族歧視問題,咋一看,你可能會覺得平淡無奇。看下去,你會發現自己無意中上一節非常實用的生活教育課。

有一種成熟叫願意爲生活買單

託尼(白人司機)對黑人的偏見根深蒂固,電影在開始就將這一事實通過通下水道這一情節一覽無餘地展現在觀衆面前。下水道被堵,兩個黑人上門服務,家裏的老人特意過來幫忙看着,而託尼更是直接把工作人員用過的水杯扔到垃圾桶裏。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託尼還是接受了唐·謝利(黑人鋼琴家)提供的工作,因爲他需要錢。他所供職的夜總會因裝修暫停營業,房租、一家老小的生活費都在等着他。面對唐·謝利豐厚的佣金,託尼有答應或拒絕的權利,可生活已經悄悄替他做了決定。

同樣,唐·謝利也並非真的喜歡白人,他之所以要找一個白人司機,是因爲在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白人是一張通行證,能讓他的巡演之路走得更順暢一些。爲此,他願意忍受託尼的傲慢和粗俗。

生活中,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被動的承受者。無論你喝過多麼濃的雞湯,都無法改變這一事實。但人的被動承受不同於動物的消極應對,它到處充斥着人類獨有的主觀能動性。成熟的人更善於發揮主觀能動性,用已有的東西爲自己想要的東西買單是他們慣用的方法,就像託尼爲了錢願意放下偏見,唐·謝利爲了將來的平等願意忍受一時的屈辱。

生活沒有絕對的好壞

心理學、音樂、禮儀學三科博士,著名的鋼琴家,身居豪宅,錦衣華服,唐·謝利集學識、財富與體面於一身。在當時種族歧視嚴重的美國,他得到了很多白人都無法得到的尊榮。可他真的幸福嗎?答案是否定的,雖貴爲鋼琴家,卻仍無法擺脫社會對黑人的歧視,臺上無限榮光,下臺立馬被打回原形。萬人追捧的背後是他孑然一身的孤獨和無處發泄的苦悶。

託尼生活困頓,爲了錢他可以吃下26個漢堡,也可以爲自己討厭的黑人去工作。在大多數人眼裏,他是一個十足的失敗者,沒有幸福可言。真的是這樣嗎?電影給出的答案恰恰相反,託尼是一個幸運者,甚至比唐·謝利還要幸運。他有家有愛,無論走多遠,打開家門那一瞬間總會有擁抱親吻和可口的飯菜等着他。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只是大家對彼此的美好祝福,沒有誰的生活能真的能完美無瑕,也沒有誰的生活真的會走投無路。別人家的生活美好只是因爲我們從未靠近,走近了你會發現他們的生活一樣千蒼百孔,甚至比我們還狗血。

換一種思維,換一種看法,將發現美的眼睛對準自己的生活,那時候你一定會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

真正的勇士敢於迎難而上

不同的人對勇士的定義不盡相同,但這些五花八門的定義最終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勇士的一個特點——有敢於迎難而上勇氣。

聽到託尼決定爲唐·謝利工作這個消息時,他的妻子和朋友都預言他不可能完成這項工作。託尼用行動打破了所有人的預言,不僅出色完成了工作,還和唐·謝利成了好朋友。即使中途朋友高薪挖牆腳,他都無動於衷。

和託尼相比,唐·謝利顯得更偉大一些。本可以一直呆在北方接受大家的追捧和擁戴,爲了改變大衆對黑人的看法,他決定去種族歧視更爲嚴重的南方巡演。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由來已久,盤根錯節,無人能改,學識淵博的唐·謝利不會不知道這些,但他選擇迎難而上,隻身一人挑戰幾任總統都無法解決的國家矛盾。不管事情的結果如何,他行爲的本身足以讓人肅然起敬。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但託尼和唐·謝利敢於走出舒適區挑戰未知世界,在破與立之間實現自我成長。他們是自己的英雄,是生活的勇者。

生活不易,努力不止。願我們都能像託尼和唐·謝利那樣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走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