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下的“宿命”!(上)

每周学财报,学投资,这周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经济周期。

在2018年的时候,朋友圈刮起一股经济周期潮,最热门的便是“人生发财靠康波”。经济周期的模型其实还是挺多的,比如“美林时钟”理论、“货币—信用”轮盘、“积极型资产配置指南六阶段”投资时钟;经济周期的理论则有“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康波周期”和“建筑周期”等。

美林时钟理论,在以前有提到过美林时钟上美林时钟下,货币信用轮盘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货币周期可以分为宽货币周期和金货币周期;

信用周期也可以分为宽信用周期和紧信用周期;

又是“2*2”会得到4中结果,如下面找到的模糊图片:

1.宽还是紧?

这“宽”和“紧”其实是对立的,所以知道什么是宽,相反就是紧的意思了。那我们先从宽货币说起,宽货币就是货币很宽的意思???当然不是啦!直接点理解是指市场上的钱比较多的意思。那么怎么判断市场上的钱比较多呢?就是央行放水的时候,钱就多了啊,这个大家都懂得了吧。

那么央行又是怎么放水的呢?开闸啊,笨笨笨!!!

我们把人话翻译成专业术语就变成“降息”或者“降准”,再翻译成普通话就是“降低利率”或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所以,当你在财经新闻上看到央行在降息和降准时,你就懂了哈哈哈,央妈在放水养我鱼然后红烧啊!

宽信用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还是尽量从字面来理解吧,宽信用其实就是大家都比较信任的啦!对于市场来说,如果银行采取宽信用的措施,企业就比较好借钱嘛!如果对信用很看重,企业就不太好借钱啦,特别是民企!

那么我又该怎么知道宽信用呢?看借钱多不多啊,笨笨笨!!!

看借钱多不多,翻译成专业术语就是“社会融资规模”或者“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2.轮盘怎么转?

1)宽货币,宽信用

这个时候,差不多对应的是我们“美林时钟”里讲的“复苏期”,也和我们现在处的点有点像,因为经济触底了,必须刺激经济增长。我也是有所感触,去年市场太缺钱了,所以也导致大股东股权质押被爆仓这种事情。所以呢,现在就得给市场多点钱,于是双管齐下。企业找银行借钱也好借一些,央妈也得多放点钱出来。这个时点其实是比较利好股市的,你也看到了,这段时间股市涨了很多的。原因很简单,有钱了企业业绩就会变好,股市会提前反映业绩的。

2)紧货币,宽信用

“复苏期”后,就会进入“过热期”,过热期其实就是有一点非理性的疯狂了,股市在这个时候其实还可以的,但也有可能是疯涨。央行为了应对通胀,会适当的收紧货币政策,比如加息,所以这个时候就是不利好债券的。

3)紧币,紧信用

经过最后的疯狂,股市见顶回落,经济也见顶回落。由于通胀比较高,所以货币政策还是紧缩的,在最后的疯狂期,信用也是紧缩的。这个时候就是“股债双杀”,股市和债市都不太利好,持有现金比较好。

4)宽货币,紧信用

经济见顶回落后,就又来到了衰退期,央妈要开始动手闸了,所以就会采取宽货币的政策。比如说降息啊,这个时候投资债券就比较好啦,比如在2018年的下半年布局,其实债券在这几个月涨了很多的。

看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近一年的走势在持续的下降,说明央妈在开闸。

再看这只债券基金的走势,近一年涨了8.17%,秒杀支付宝啊,兄弟,关键也是很安全的啊!

3.小结

其实“货币—信用”轮盘和美林时钟理论是相通的,搞懂一个就可以了,其中我也没有提到商品,其实商品也是会有相应的反应的,这个在下次讲“积极型资产配置指南六阶段”会提到。然后,非常郑重的提醒,这个只是理论上的,千万不要太当真,但是辅助自己操作是完全可以的。比如说现在“宽货币,宽信用”周期下,股市还是值得期待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