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思考:良性循環,蝴蝶效應

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溼的雪和足夠長的山坡。”不論個人或組織,都需要像滾雪球一樣,找到屬於自己的雪種,然後持續的滾動,造成蝴蝶效應的良性循環。

今天要分享的也是系統思考裏面的增強環路而拉起的蝴蝶效應,有一個經典的麥粒的故事,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賞象棋的發明人宰相西薩·班·達依爾,因爲這位聰明的大臣此項發明讓國王索然無味的生活充滿了無限樂趣。

然而,宰相的胃口看來並不大,他跪在國王面前說:“陛下,請您在這張棋盤的第一個小格內,賞給我1粒麥子,在第二個小格內給2粒,第三格內給4粒,照這樣下去,每一小格內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把這樣擺滿棋盤上所有六十四格的麥粒,都賞給您的僕人我吧!”

國王一聽,區區賞金,微不足道,於是滿口答應。結果怎樣呢?如果要計算到第六十四格,即使拿來全印度的糧食也不足以兌現諾言。因爲按照宰相的要求,需要有18,446,744,073,709,551,615 顆麥粒,約合1845億億粒。這位宰相所要求的竟是全世界在兩千年內所生產的全部小麥。
系統思考:良性循環,蝴蝶效應
這就是複利效應,也屬於人類第八大奇蹟,而複利效應隨處可見,複利的本質是正反饋: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反過來又會加強A,不斷循環,屬於系統思考裏面的增強環路。

比如,在學習方面,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不斷閱讀、向高手學習、勇於實踐、反省總結,假以時日,就會產生複利效應。

健康上也是如此,好的心態,好的飲食習慣和作息習慣,適當的運動,戒菸戒酒,無不良嗜好,假以時日,也會產生複利效應。

在人際關係的互動中也是同理,如果你真誠用心的投入去對待一位朋友,基於心理學上的回饋機制,朋友也會投桃報李。如果輕視蔑視無迴應,那麼互相的情感就會慢慢變淡。

複利效應的核心是堅持,一點點的改變,重複10次 ,重複100次 ,一定會帶來質的飛躍。那它的臨界點又是什麼時候?比如你作爲銷售,複利效應在前期的時候是不明顯的,而且有很長的時間滯延,只要提高利率(拜訪客戶的質量)和執行次數(拜訪數量),那麼一定會達到臨界點(大銷售)的時候。

而對自我的投資,也是一種複利效應,尤其是剛剛開始的時候,真正有複利效應的不是年化10%的收益。因爲在起步期,你的投資利率其實可以非常高。你把1萬元錢投入到個人的學習、自我生長、能力提升等方面,帶來的年化收益可能是5000%;而買年化10%的理財產品,一年也不過1000元。

而對於學什麼,如何在學習上做投資,如何拉起一個蝴蝶效應,也可以和Jason一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