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思考:結構性張力與創造性張力

看到以下三張圖,會不會有一些熟悉?在我之前的學習中,理解爲創造性張力和結構性張力,我們時常想去改變自己,比如學英語、減肥、冥想、健身。我們有時候會覺得,這些大多數的改變行動,本質上都是自我安慰,當安慰作用達到之後,我們都傾向於懶懶地躺回沙發上繼續做一個葛優。我們的生命中,似乎缺乏支撐着我們能夠持續向前,不斷改變的源源不竭的動力。這也是我們提到的結構影響行爲,其實我們在一種結構裏。
系統思考:結構性張力與創造性張力
我們大部分的思考方式,是不是遵從:發現問題——尋找原因——然後解決問題呢?

比如,我發現自己的身材比較不好,那麼原因可能是我吃的比較多,運動的少。所以,我要解決自己身材不好的這個問題,我需要少吃,多動。聽上去,這個邏輯完全合理,對吧?

那麼,這個邏輯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所受的主要作用力:對好身材的渴望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拉力,它促使着我們採取行動。

聰明如我,一定知道,所有的力,也有一個相反的作用力。當渴望好身材的張力形成強烈渴望後,它的反作用力是一個舒緩的力,大小相等,力量相反。那麼,在反作用力上,可能會有兩個結果:第一是達到了目標。第二是未能達到目標。這兩種情況無法同時存在,對吧?

顯然,我們難以維持長期熱情的渴望,所有的祕密都在於這個結構中。一旦我們能夠理解這個結構,就能把自己從無邊無際的自我苛責和不滿意中徹底解救出來。

初始狀況

在這幅圖中,我們在兩面牆中間,一面牆寫着我的渴望,一面牆寫着我不能擁有想要的東西。我們從腰部開始,被兩堵牆上的橡皮筋套住。他們向我施加兩個相反的力,一個是渴望,一個是舒緩。

當你不斷努力時

現在,我們開始努力,向着自己渴望的目標方向不斷前進,顯然,從圖就可以看出,渴望的橡皮筋張力越來越弱,而舒緩的橡皮筋張力越來越強。在這個結構中,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稍不留神,就回被拉到不想要的結果中。

當你自甘墮落到一定程度後

當放棄努力,開始自甘墮落到一定程度後,得到了巨大的舒緩和安慰。顯然,我們向着舒緩這個方向走去,它對我們的拉力開始變弱,而渴望的張力開始變強。這就是大多數人在墮落和放棄一陣子後,又會重振旗鼓開始努力的結構。

我們大多數改變自我的嘗試,都是在這三張圖中不斷相互循環。在這樣的結構裏面“來回擺檔”。我們就像被困在這間屋子中,用盡全部力氣,卻總是被兩條橡皮筋玩弄於股掌之間。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體驗?在我很多年以前,尤其是在讀書的時候,都會深深的陷入努力一段事件看不到效果,偷懶一段時間深深自責的困境裏面,今天回想起來,我是在這樣的結構裏面來回。那對於我們,如果利用系統思考可以破局,找到阻力最小之路,可以一起探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