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的山水畫談談遊戲場景設計該有的狀態

上次寫完園林與只狼那篇後留了個鉤子,就是如果想追求遊戲中的深遠不盡答案在中國的古典園林中,現在想想可能有點不對,園林已經是意向的具象化,真正想要追求深遠不盡其實應該是中國的山水畫。

侍女圖與最後的晚餐:


爲什麼侍女圖選擇這樣構圖

中國唐代的侍女工筆畫

首先是視角,這是一個俯視視角,中國大多人物羣像畫都採取的是這種視角,最大程度得能夠看清畫面中人物在做什麼以及物體之間的關係,其目的是爲了清晰地去表達日常的生活。比方說:前面的兩個凳子是空着的,其人物站立在畫面左側,如果上面有人則是背面並且容易發生遮擋。這個時期其實畫家追求還是對於具體人與事的安排。

爲什麼最後的晚餐是這樣的構圖(15世紀)


這幅油畫有個很奇怪的地方就是人是坐在一邊,你可以想象正常人們飯局應該是兩邊坐的。其實目的也很明顯就是不爲了遮擋,這樣的人視角桌子另一側有人就會容易被遮擋,會無法看清耶穌與其門徒聚會。正常的視角描繪的是非日常的人事。

那麼抽象的中國的山水畫到底想表達什麼?

上面的兩幅畫的例子其實想說明的事,這個階段東西方其實不管是畫什麼東西,其第一目的是要能夠表達清楚自己所畫之物,對視角與人物的安排都是爲了能夠看得更加清楚。

但到中國的山水畫其實已經不在追求表達清楚這件事,要理解山水畫,要首先接受一件事:你要接受這世上有你所無法理解的事存在。

無限與變化:

無限與變化在黑暗,水相,煙雲,不在場。煙形與水相非人力可控,這些具體的形狀即爲天意,非人力可干涉,完全黑暗裏究竟有什麼是我們所無法知曉的,可能什麼都有,也可能什麼都沒有,都存在與你自己的腦海裏。

山水畫之三遠

高遠,深遠,平遠,其本質在於遮擋,也就是不在場,不在場的東西永遠是最吸引人。

高遠:當景物與人有足夠近的距離,物體的一部分便會遮擋人的一部分視野,其要點並不在於物件本身的大小,而在於物件與人的距離,只要夠近,你就看不全,遮擋重點在於畫框之外,畫框之外就是你的想象.


左邊山體的一部分遮擋出畫框之外,你只能通過想象來判斷山的高度.
 


園林的一種做法,在窗外種滿竹林,並且儘量逼近窗戶,這樣幾棵竹子就能填滿窗戶,但卻顯得整座房子都在竹林裏的感覺,外面那塊石頭並不大,但其大小每個人的感覺都不同,你窗戶之外的地方看不見,靠你的想象去填充,植物與石材無限的逼近你的視野,你會無法判斷外面是否可能只是泰山腳的一部分而已。

 
圖片來自hakuchi遊戲攝影集


只狼的白蛇有個特點,他的尾巴我們永遠看不見,因爲看見了這條蛇的尾巴那麼這條蛇就有一個具體長度了,而有限不變的東西是沒有神性的,半遮半掩,藏起來的蛇尾到底有多長只存在你的想象。

高遠是擋出畫面,使你無法判斷物體的本來樣貌。

深遠:當景物與人有一定距離,能夠看清物件的前後遮擋關係,爲深遠

景物之間相互遮擋

 
聶隱娘截圖


深遠之意在於遮擋而非距離.因爲相互之間的遮擋而產生距離

 
桂林山水


水欲遠,盡出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

真山大水,無法見其首尾,必被遮擋,要想把水畫遠,必須要讓其隱匿其尾,水面盡出則成池塘。

大自然有無限的空間,有限的空間裏如何做出無限的距離呢,在於擋。

 

寄暢園


寄暢園其水面佈置之高明,你幾乎無法從任何一個角度看到其水面的源頭與結尾,頭尾一折便隱匿其在濃密的樹蔭中。區區10來畝便有山林水相無限交疊,層層掩映,無法辨園林的真實大小。想系統學習遊戲建模的朋友歡迎加入Q君羊:711135475即可獲取免費學習教程和全套開發軟件。

平遠

平遠的特點就在於視點變高,也就是鳥瞰的角度,能夠看清物體與地面的關係。

大部分中國的山水畫都是有着很高的視點,只有高的視點你才能看到後面的山水建築,具體爲什麼會產生這種原因:

高士視點: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他追求的是隨着高度的上升以追求能看到更遠的距離,高度上升後,我們能看到的景物之間的遮擋變少了,同時我們能看到的更多更遠了,像望樓,居高能看得更多更清晰,這種信息權利是皇家自己獨有的,因此城池建築的高度是被嚴格控制的,百姓一般情況很少能夠有登高俯視整個城池的機會,因爲俯視整個城池是能夠最快速並完整地瞭解整個城市佈局規劃,這是皇家不允許的,想在城市裏登高望遠大多時候是百姓地一種奢求。但山水不是.所以山水畫也是最常見的題材這是客觀原因造成的,文人求高遠,從最高的視點畫山水也就合情合理。

視點之高表示地位之顯赫,看到的東西也非日常生活能看到的。

因此平遠不止求遠,更追求的是高遠。但對於自然來說,再上一層樓,也窮不盡千里目。
遠欲其高,當以泉高之,遠欲其深,當以雲深之。遠欲其平,當以煙平之,三遠都強調遮擋來產生無限的距離感,高遠是讓通過你的想象來產生,深遠是真實存在卻被遮擋的距離,而平原則是被煙霧籠罩所產生的無邊無際之感。三者都有個特點,都在追求一個目的:無限。

現代人也不需要用攀高來證明什麼,因此對於我們來說,其最重要的在於其

通過遮擋實現對於“無限”的追求

渾然天成

渾然天成的字眼在於“渾”,似真非真。

道生一,一生二

二爲陰陽,可生萬物,一爲混沌,混沌即無限與變化,我們無法理解混沌,但卻可以融於其中。

渾成(藏於混沌


陳佩斯的這段表演碗裏的東西不重要,重要的在於他外部的表演,碗裏並不沒有面,但陳佩斯表演真的讓你覺得裏面有,而有趣的是這個碗在下一個場景裏也可以做舀水喝湯用,碗裏的東西都存在與你的想象,有沒有那個東西在碗裏都不重要,或者說正是因爲空無一物這個碗裏才能容納萬物,無實物才能表演萬物
水本無形,隨物賦形,真意畫水實則畫山,水上的小石頭,駁岸的形狀,水上船,瀑布後的山,都在暗示你空白處是什麼,而其具體的水紋都在你的想象。空無一物才能承載萬物。
第三幅畫下面是黃色泥地面,這些是日本園林裏假水的一些做法,沒有一副景有水,但其石橋,石船,駁岸都在提示這裏有什麼,因此重點在於爲什麼會讓你覺得這裏有水,以及這裏流的是什麼樣的水,曾經流過什麼樣的都在你的想象。

空即無物也即萬物,空乃混沌,藏於混沌即藏萬物。

希區柯克那顆炸彈,藏起來遠比直接漏出來更有趣,因爲藏起來就有無限的可能性。

天工(藏人爲)

往歲小窯村陳用之善畫,迪見其畫山水,謂用之曰:“汝畫信工,但少天趣。”用之深伏其言,曰:“常患其不及古人者,正在於此。”迪曰:“此不難耳。汝先當求一敗牆,張絹素訖,倚之敗牆之上,朝夕觀之。觀之既久,隔素見敗牆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爲山,下者爲水;坎者爲谷,缺者爲澗;顯者爲近,晦者爲遠。神領意造,倪然見其有人禽草木飛動往來之象,瞭然在目。則隨意命筆,默以神會,自然境皆天就,不類人爲,是謂‘活筆’。”用之自此畫格得進。

敗牆之高低曲折,紋理,殘缺,即爲天意,順勢而畫,即出飛鳥走獸,山水之像。
 

蔡國強火藥畫:西湖


火藥的數量和擺放位置是人爲,但具體能炸出什麼形狀就是天意了。藏人爲,求天意,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三遠在於擋,以擋得到無限。

渾然天成,在於藏。藏於混沌,藏人爲以獲得千變萬化。

層出不窮/深遠不盡

博爾赫斯的《小徑分叉的花園》在什麼情況下一部書才能成爲無限。博爾赫斯認爲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循環不已,周而復始,書的最後一頁要和第一頁雷同,纔有可能沒完沒了的下去。

迷宮的做法:重複


假設迷宮並不是無限大,但能讓你感覺無限,那麼迷宮使用的是一種完全一模一樣的元素去不斷地重複,不能做任何變化,以此來迷失,以此來達到無盡。


沙漠:凝固的特徵

沙漠的迷宮是相似,雖有些許變化,但卻無法分辨,其樣貌並無特徵,也容易使人迷失方向。

最不容易受到外來影響而改變形狀的就是神, 其精神意識體現在最終的物化層面:西方的石築教堂,金字塔,木乃伊,追求永恆的不變與存在,

這點上和中國有着極大的區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中國人講究香火繼承,從過年時親戚的問候就能看出,這種文化背後代表的哲學觀是我們追求的是通過一直地生成來達到無限與變化。我們的信仰求生,西方則是嚮往永恆天堂。

那麼怎麼生成?

陰陽異構,離同合異

風定猶舞花猶落,鳥鳴山更幽.

體現風停是緩緩落下的花葉,體現山幽靜謐的是鳥鳴

以動襯靜,大家能夠想象電影裏絕對安靜的場景並非完全沒有聲音,而是帶着人的呼吸或者心跳或者滴水聲,這類原本環境裏聽不到的聲音,但只有發出這些聲音才能凸顯場景之安靜,此即爲陰陽異構,靜必須由動來襯托。

陰與陽應相互存在,同陽同陰不可持久。斷爲取,離爲合,間爲接,舍爲得,得爲失。只有一直斷取,離合,間接,捨得,才能取得無限與變化。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非村)

前一句表空間,後一句表時間,其對仗關係即空間變化對應的時間變化,空間本身有陰陽,時間也有陰陽,只有不斷變化,才能相互生成不斷延續。

生動爲陽,靜斂爲陰,水爲陽,山爲陰,日爲陽,月爲陰,陰陽相生,生生不息。

陰陽莫測謂之神

大鬧天宮截圖,網師園,只狼櫻龍場景


大鬧天宮的天庭即三十六重天最高天位,邊界以變化之煙雲遮擋以顯場所之無窮廣大。

文人建園地之所限,其邊界有限,但又嚮往自然,想借於自然之無窮無盡,因此園林之選址便及其重要,能借得天地萬物並融於萬物之中才是好福地,但居於城市又嚮往山林,園林也就應運而生。但真正的修道這,其位於必位於真山大水,武當山南巖宮,山西大同懸空寺,這些地方無不高度融於自然,爲什麼要把建築修在這麼難建的地方,其對於住所的追求也是對於神性的追求:在於變化,在於無限,在於自然,在於煙雲。


陰陽莫測,時而陰,時而陽,時而流水,時而冰雪,時而煙氣,變化無窮,即歸於混沌。

元嬰:

道家相信嬰兒的狀態即使人類最原初無損的狀態,無善無惡,其收外部因素的影響即可千變萬化,道家內丹術便想將自己的元神修煉致歸於元嬰,以金丹點化而返太極,太極生兩儀,太極即是混沌,元嬰即爲重歸到另一種混沌的狀態。

追求煙雲也好,追求元嬰這樣的狀態也好,都是希望回到分兩儀之前的狀態,即混沌,即太極,即無窮無盡之變化。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化爲一,即化爲萬物。

這篇文章並沒有侷限於場景設計這件事,是想以道家思想爲基礎想解釋中國人內心所想要抵達的理想場景是什麼。

影視作品也好,遊戲也好,如果能夠知曉什麼是混沌,大概能夠理解其背後爲什麼會讓你感覺到觸動,外在的舞臺的設計就是爲了觸動內心的一部分混沌,但化爲什麼每個人都不一樣。

宮崎英高的半遮半掩的劇情,王家衛的畫面與臺詞,希區柯克的炸彈理論,無不半遮半掩,這些人將自己的作品的一部分藏於無法令人知曉的地方,好讓人類用自己天生的好奇心與想象力去補充完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