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WEB化開發體驗,開發者新利器華爲雲CloudIDE即將揭祕

隨着公有云的不斷普及,無論是企業辦公、社交網絡,還是線上娛樂都越來越依賴雲上提供的各種服務,微服務、DevOps、持續交付、容器化等雲原生技術和理念也在企業上雲大背景下不斷對現有的開發活動以及開發工具發起挑戰。面對雲原生變革的開發者需要什麼樣的兵器來迎接挑戰?華爲雲DevCloud產品家族新成員CloudIDE在雲化軟件交付場景中爲開發者提供了不一樣的體驗,特別是在微服務開發、AI開發、輕應用開發、小遊戲開發等領域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華爲開發者大會2020(Cloud) DevRun Live開發者沙龍中,華爲雲專家葉巍也將在3月27日下午14:00-14:50分享《CloudIDE開發遊戲?全WEB化開發體驗解密》,帶領開發者們瞭解華爲雲CloudIDE的相關技術,並體驗全WEB化遊戲開發。

 

CloudIDE的編碼體驗真能滿足日常開發需求?

部分不太熟悉CloudIDE的開發者可能會心存質疑,時延會不會很嚴重?網絡斷了是否會導致數據丟失?能調試嗎?帶着這些疑問,我們來看下華爲雲CloudIDE到底靠不靠譜。

時延:測試時延最好的辦法是動手做實驗,我們在杭州訪問北京的IDE實例,模擬觸發Java的自動補全,從WebSocket的通信時間可以看到從編輯完成到自動補全的540個候選項彈出大概花了222ms時間(如圖1所示),通過多次測試取測試平均值,國內跨省訪問CloudIDE彈出500個自動補全的時延*1基本在200ms以內,對於編碼場景來講時延帶來的體驗影響很小,並不會像網絡遊戲一樣需要將網絡時延縮短到50ms以內纔能有正常的遊戲體驗。

圖 1

*1:(自動補全時延=自動補全計算時間+補全內容傳輸時間,不包含前端渲染時間)

數據安全: 華爲雲CloudIDE默認開啓了代碼自動保存,開發者編碼過程中所有的代碼數據都會實時保存,實例持久化的存儲,不隨實例關閉而消失,實例重啓之後所有的開發上下文數據都自動恢復到關閉前狀態,開發思路無縫銜接。

調試:目前華爲雲CloudIDE提供了主流語言(C/C++、Java、Python、NodeJs、Go等)的開發支持,無論是代碼高亮、自動補全還是調試都能完整支持(如圖2)。

備註:

圖 2

 

CloudIDE輕鬆實現移動化隨時隨地訪問?

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在十幾年的發展中形成了成熟的架構,從最早的Native App到嵌入了本地瀏覽器控件的Web App,再到現在最爲主流的混合型App,整個發展過程中HTML5技術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僅解決了Native App開發維護成本過高和跨平臺兼容維護困難的問題,也能保證跨設備應用的一致性體驗,真正實現一次開發隨處運行。華爲雲DevCloud的CloudIDE也正是採用了同樣的技術來構建應用,所以無論是PC、Pad還是手機都能獲得相同的體驗。只要你身邊有一臺手機,你就能輕鬆接入開發環境,再將手機投屏到電視上、配上藍牙鍵盤,立馬還原出一個熟悉的開發環境和編碼體驗。

CloudIDE真能克服本地IDE工具的使用習慣?

華爲雲CloudIDE團隊華爲公司裏面第一個真正使用CloudIDE進行產品開發的交付團隊,從第一次接觸CloudIDE,到使用它完成第一個BugFix,作爲一款生產力工具,團隊在最初切換的過程中會因爲不習慣而吐槽工具不好用,但這種感受在經過短暫的1周之後逐漸消失,華爲雲CloudIDE的極簡設計並不需要開發者花太多的時間,一旦習慣於它帶來的便利,一切都將得心應手。

 

PC端請訪問HDC.Cloud官方網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HDC.Cloud.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