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撥開塵世的迷霧,佛光傾瀉

生命如舟。有人喜歡縱橫滄海,長風破浪。也有人喜歡隱居某處,野渡無人。篳路藍縷,沐雨櫛風,這就是人生。看似是行路,其實不過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歲月,從未停止顛簸。鐵馬金戈,黃沙碧血,是記憶,亦是傷痕。是非成敗轉首成空,再喧鬧的歷史,落幕時總

原创 知曉無爲,方懂得生命

道家認爲,天地萬物都在不息的動態中循環旋轉,在動態中生生不息,並無真正的靜止。一切人事的作爲、思想、言語,都同此理。是非、善惡、禍福、主觀與客觀,都沒有絕對的標準。無論是歷史,還是人生,一切事物都是無窮無盡、相生相剋的,沒有了結之時。生命無

原创 太上忘情

“太上忘情”四個字出自《世說新語·傷逝》中的“王戎喪兒萬子”一節:王戎的小兒子萬子死了,山簡去探望他。看到王戎悲傷過度,山簡就說:“一個懷抱中的嬰兒罷了,怎麼能悲痛到這個地步!”王戎說:“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山簡很敬佩

原创 在時光深處煢煢孑立

詩人說,寂靜,是月色如蓮,是時光不語。濁世裏面,性情太過澄澈,往往會落得淒涼下場。想必,後世那寂靜的詩人選擇在鐵軌上結束生命,也是因爲在與俗世的長久對峙後,終於從厭倦到了絕望。一個將文字雕刻得無比精緻,卻又透着無邊涼意的人,勢必不融於俗世。

原创 欲了終難了,無處即歸處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餘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浮雲任去,浮生若夢,爲歡幾何。浮生二字,看似漫長,細想卻如蜉蝣朝生暮死。老去之時即悟浮生只如白駒過隙,所有愛恨情仇,不過是枕上黃粱,夢醒歌盡。生死之事,蟬翼之

原创 收蓄煙雲,成就生命的底色

將生命放置在路上。走得不卑不亢,便自成風景,哪怕是流浪的模樣,對春花秋月,對秋風桃李,對冬夜傲梅,對夜雨江湖。人生際遇,原本如此。出發時的志得意滿,多年後的滿心蕭瑟,中間是倔強倨傲的身影。遼闊的紅塵之海,本是沒有舟楫助我們泅渡的。我們只能將

原创 謙謙,君子

主敬者,外而整齊嚴肅,內而專靜純一,齋莊不懈,故身強。 ——《曾國藩語錄》意爲:莊嚴恭敬,就是儀容整齊嚴肅,內心寧靜專一,穩重矜持不懈怠,所以身體強健。 “敬”這個字, 常常是孔子、孟子用來教育世人的。春秋時的士大夫,也時常說到它。曾國藩認

原创 坐忘人間事,心跡了無痕

儒家思想一直非常強調“靜心”。《大學》中有這樣一句話:“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只有靜下心來,才能獲得內心的安寧,然後才能用心去思考問題,纔能有所成就。 “心齋”,是莊子提出的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所謂“心齋”就是摒除雜念,專一

原创 不糾結於是非

當代作家王小波在他的作品集《沉默的大多數》中,有這樣一段關於“是非”的議論: 年輕時讀肖伯納的劇本《巴巴拉少校》,有場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工業巨頭安德謝夫老爺子見到了多年不見的兒子斯泰芬,問他對做什麼有興趣。這個年輕人在科學、文藝、法律

原创 久處巔峯,慎防隱患

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中國歷史上常常上演“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因而入世與出世成爲中國仁人志士艱難的抉擇,既鏗鏘剛勁,又痛苦無奈。青史上許多

原创 以靜制動,百戰不殆

相對於“動”的狀態,中國哲學更推崇“靜”的境界,無論是道家還是儒家都是如此,所以舊時很多文人的書房裏往往會有“虛極靜篤”四字,而這四個字出自《老子》:“致虛極,守靜篤。”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原创 謙卑是高貴的根基

“水”是老子最喜歡的意象之一,在老子看來,水是天下至柔之物,也是天下最強大之物,所以老子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上善若水。”    水至柔,卻柔而有骨,信念執著追求不懈,令人肅然起敬。九曲黃河,多少阻隔、多少誘惑,即

原创 淡看得失榮辱,笑對人生沉浮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爲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爲天下,若可託天下。——《道德經》意爲:受寵和受辱都令人擔驚受怕,重視

原创 你爲什麼會看不清自我——蘇東坡效應

對“自我”這個猶如在自己手中的東西,人們往往難以正確認識,從某種意義上講,認識“自我”比認識客觀現實往往要更困難。我國宋朝著名的文學家蘇東坡曾經寫過一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詩,恰到好處地說明了這種情況。因此社會心理學家將人們

原创 在流逝的時光裏,悠然化塵,不問殘香

自古江山如畫,每個朝代都有其非凡氣度、雅逸風骨。如陽光下的花朵、雨後的修竹,也曾輕揚,也曾低婉。歷史悠長,隔世經年,卻又彷彿行去不遠,時而就在身畔。每個朝代,都有其不可遮掩的慷慨繁華,亦有憂思徘徊。多少秦漢風煙、唐宋人物,若庭院廊檐的一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