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與“項目管理”——向劉備拜師



第一遍讀《三國演義》,覺得劉備除了哭啥用沒有;讀第二遍,覺得劉備有點能耐,走到哪人家都把他當回事;讀第三遍,覺得劉備不簡單,能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籠絡一批人才,而且是想要的人,都能納入麾下;讀第四遍,深究其一言一行,才醍醐灌頂般地發現,劉皇叔實在是不輸於曹操的絕世人傑。

一、學習劉皇叔異於常人的堅韌

2004年,中國創業公司的平均存活時間是3.7年,到了2011年,這個數字下降爲2.9年。在中國可以活到3年以上的企業不到10%。有人說:“‘創業’看起來很漂亮,做起來很殘酷。創業的成功是極其偶然的,失敗卻是必然的”。就算是馬雲、史玉柱、雷軍這些極少數功成名就的商業巨賈,也無一不經歷過創業失敗的慘淡和悲涼。拋開機遇、運氣、我爸是李剛等等因素不談,很多時候,“再堅持一下”往往是成功的關鍵。在這一點上,劉備堪稱典範。

《三國演義》上下兩部,全書120回,一直到第六十五回“劉皇叔自領益州牧”,劉備纔算是過上了安穩日子。在這之前,編個草鞋碰上徵兵,打個黃巾被奪了功勞,當個縣令被督郵欺負,好不容易在徐州混了兩天一把手,就被呂布連地盤帶老婆統統搶走,投奔表哥劉表差點被蔡瑁砍了腦袋,被曹操拿刀追着屁股滿世界跑,從孫權那裏借個荊州還把二弟關羽搭了進去,最TM受打擊的是,獨生子居然還是個二傻子。

TM就好比張三開始賣光盤,做了兩天發現互聯網上從盜版系統到日本愛情動作片什麼都能下,生意沒法做;爲活命搞了個產品區域代理,做出的銷售業績卻被一級總代全部搶走;入贅富婆豪門,想着富婆一掛可以繼承產業,結果卻被掃地出門,連同偷情的小丫鬟都沒來得及帶出來;孑然一身投奔混的不錯的遠房親戚,做了點成績卻處處被排擠;親戚公司出了問題,自己卻被推到前線頂包,律師函、徵稅函、法院傳喚、黑社會追殺一撥接一撥;好不容易拉到風投,搞了條流水線準備單幹,卻操作不當被機器碾斷了條胳膊;辛辛苦苦摳摳縮縮,兒子養大後居然操蛋的發現是隔壁老王的。

任選上述三條放到常人身上,有多少人能夠抗下來?劉備不僅抗住了所有失敗,而且抗了幾十年。兜兜轉轉,從起兵北平到最終定居成都,走遍的全國11個省市。人人都把馬雲和他的十八羅漢當做勵志經典,但如果和劉備比起來,還真是小巫見大巫。人生失意、堅持不了的時候,不防想想1800多年前的劉備。即使只能學到他十分之一的堅持與執着,何事不能成?

二、學習劉皇叔巧奪天工的自我包裝

       《三國演義》中對重要人物的描述往往褒獎爲主,誇獎不過癮的還要加上幾句詩。比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羽扇綸巾,有若神仙臨凡”等等,而劉備的描述卻是:“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脣若塗脂”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圖片

估計羅貫中同志也實在無法想象怎麼誇獎一個“手比腳長,耳垂耷拉到肩膀,油頭粉面,比例嚴重失調”的類人猿到底能有多好看,所以 “形容甚偉”、“威風凌凌”等等都與劉備無關。

雖說以貌取人不對,但在那個時代,“容止”是能否當官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好像一直到明朝,長的好不好看都是當官的重要標準之一。劉備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在當時爲官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上狠下苦工——“皇家血統”。劉備很聰明,找了了基本上無法考證的祖宗:東山靖王劉勝。說其無法考證,是因爲劉勝一輩子沒幹別的事,天天只忙着OOXX,一共生了120多個兒子(這TM在全世界應該都名列前茅)。劉備稱是他的玄孫(第五代),按照劉勝強大的性功能遺傳基因+皇家地位,可以簡單做個算術:

平均1個後代生5個兒子,第五代:120*5*5*5*5*5=37.5

在戰火不斷的古代,這能考證就真見了鬼。而劉備就聰明地鑽了這個空子,既然無法考證,也沒有人敢隨便懷疑其皇家血統,這就是一張絕妙的護身符。而且一下把自己的地位提升到了“漢室正統”上。在這一方面劉備明顯要比諸葛亮高招。諸葛亮給自己的包裝最終無非是位極人臣,而劉備的自我包裝則直接指向了皇帝寶座。同時,劉備還清醒地認識到皇帝的最關鍵的一個品質:“德”。所以,終其一生都在“仁義”方面下足了功夫。

亂世開始,就能夠如此清晰地進行定位、宣傳和包裝。難怪走到哪都有一幫子人誓死追隨。反觀現在,在選擇創業項目時,我們能否像劉備一樣精準地給項目進行定位、包裝和宣傳?創業爲什麼無法進行?項目肯定是關鍵。項目不好其他白搭,項目好不會包裝宣傳也是白搭。就像現在的汽車行業,新款車型對標失誤就直接註定了這款車型的失敗。在這方面劉備是精英。

三、學習劉備的團隊管理

我們可以試想一個場景:“一幫兄弟一窮二白,本着兄弟義氣共同創業,推選你做老大。但人無完人,兄弟們各有各的毛病,甚至有的毛病還影響到了公司發展。作爲老大的你怎麼辦?”

就事論事直接批評?

本來就沒什麼收益,夥在一起幹事,還天天被你吊?老子不幹了。生意沒做成,本來的好兄弟還翻了臉。

得過且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業務受影響,公司沒發展。人人都有樣學樣,反正有問題大哥也不會說,最終公司倒閉。

那到底要如何處理?劉備在這方面體現出無以倫比的情商智慧,值得好好品味學習。

  1. 分寸妥當,方式妥當

    在初期,就關羽、張飛兩兄弟跟着。一到大事關頭,三個人就團聚一起商量對策。剛開始看三國的時候,我每次都覺得劉備說話就像是在脫褲子放屁。就TM三個人,還要問一句“不知二位誰可擔此任”。張飛性子急,每次都是一抱拳“大哥,某願往!”然後劉備就開始墨跡“三弟你性子魯莽,此番前去恐多生事端,此事交於雲長必然可成。”你TM既然已經決定叫關羽去,還問個雞毛?

    隨着經歷的越多,才發現這真是絕妙的一招。一方面,巧妙地點出了張飛的不足之處。另一方面,提醒張飛,缺點不改,重要的業務就不給你做。照顧了面子又點出了不足,還講明瞭厲害關係,實在高招!!

  2. 進退有度,處事圓滑

    作爲一把手,特別是在公司有一定規模,有一定員工的情況下,如果事事衝在最前面大呼小叫,看不慣的自己先罵上一頓。能夠解決問題還好,如果無法解決矛盾必將直接積壓在最高層。如果再派能力強的中層出面緩解,人心所向就會微妙地轉移到出面調解的中層領導身上,間接地把有能力的幹部逼到功高蓋主的絕境。長此以往,你是裁員工還是裁中層?

    劉備在這方面又幫我們做出了無數經典學習案例。通讀三國,我們會發現衝在前面罵人最多的幾乎都是張飛:三顧茅廬時破口大罵要燒房子,呂布投奔時呼左右直接拿下,得知龐統不做事時衝過去要直接砍人…………而緊接着的往往就是劉備的一句“三弟不可造次”,然後就是一副謙謙君子、仁義無雙的長者風範,讓人如沐春風。看似假仁假義,但不論古今中外,打造一把手的精神領袖地位都非常重要。看似嚴厲、喊打喊殺、處處法家思想的一把手,公司都不長。而真正的大企業、打集團,一把手在公司都是“神”一樣的存在,再苦再難的活,一把手一聲令下,都有無數人前赴後繼。而這,就是在平日一點一滴的“唱紅臉”過程中積累的“恩德”。黑臉?那是中層的事。看新聞只看過史玉柱天天發錢,馬雲天天加工資,從沒看過他們罵人裁員。巨人集團、阿里巴巴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制度建設紀律建設肯定章法有度,辭退、扣績效肯定不在話下。而爲什麼加薪的時候老闆衝在最前面,開除員工的時候部門經理上,也是一個道理。

    劉備是個傳奇,從草根做到蜀漢昭烈皇帝,絕對不會是一個只會哭的膿包。學其處事、學其方法,值得深度挖掘,認真思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