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形式下,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

現在知識付費已經成爲一個趨勢,免費的東西越來越少,想要去學習提升,一些好課程都是需要付費的。

那這就面臨一個問題,自己花了錢買了課程以後,發現這個課程並不適合自己,什麼也沒學到,反而損失了一部分資金。

如何在購買課程之前,就可以篩選出適合自己的課程?今天來說一下。

不看熱度

首先第一個建議是不要根據課程的火熱度來進行選擇。

現在進入任何一個知識付費平臺,都會看到一些課程人氣數非常高,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很多。很多人把這個當成了已購買課程的人數,覺得既然都有這麼多人買了,那這個課程質量應該不錯的,於是自己也直接下單了。

其實這裏面的水分是挺大的,這裏顯示的人氣數並不是購買的人數,只是瀏覽,看過這個課程的人數。只要宣傳到位,瀏覽量就會非常高,真正購買的人數你是看不到的。

所以,這個數據只能做爲一個參考,並不能當成一個依據。

真正的好課確實是人氣數,瀏覽量都會高,但這個真的不多。

不看標題

第二個建議是不要看標題。

現在很多課程都會採用誇張一些標題,輕鬆月入10萬,年入百萬之類的。個人是不太喜歡做標題黨的,但不得不說這類的標題是最吸引人的。

一個課程內容再好,沒有一個吸引人的標題,那看的人數也並不多,沒人看,也就不會有成交。像剛纔說的人氣數,爲了吸引更多的人,只能採用誇張的標題。

這類的課程不能一概說不好,標題只是把你吸引過來,真正的內容還要看它的課程介紹,以及一些課程的設置的。

不要只被標題所吸引,受到刺激就下單。

看主講人

課程的好壞,關鍵在於講課的人,所以判斷課程適不適合自己,就來看看這個課的主講人是誰。

所有課程都會介紹主講人的,詳細點的會把他的所有經歷都列出來,主要看他在他所講課的領域裏面有什麼成就,同時也可以到百度上搜索一下。

如果能搜索出他的資料,那這個人還是比較真實的;搜索不出來也可以看看他之前有沒有寫過相關的文章,看看這些文章對你有沒有用;如果什麼都沒有,這就需要有一定的懷疑態度了。

聽試聽

最該判斷的依據就是課程內容了。

現在的課程基本上都有那麼一兩節試聽課,可以先去試聽一下,看看這個老師的語調,講課形式等等是不是你能接受的。

沒有試聽可以找一找他其它的一些公開課,同樣也可以瞭解他的講課方式。

公開課也沒有,那可以先購買,購買完成了先聽那麼幾節,大部分平臺在購買7日之內是可以申請退款的,如果你在七天之內聽了那麼幾節課還是沒有什麼收穫,感覺不適合自己,那就申請退款的吧。這樣可以減少一些資金的損失。

但還是要尊重一下講師的勞動成果,因爲確實會遇到7天內全部聽完了就申請退款的。

以上就是關於選擇課程的一些建議,你對此有何看法,歡迎留言。

螞蟻

《好好工作》作者

成長導師,百萬人氣講師

自律達人,堅持4點起牀四年多

效率達人,每天完成一篇文章;每週一次微課分享

實踐達人,兩年完成從普通員工到總監,三年實現面朝大海

理財達人,每月2000,兩年理財收益可達到10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