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真是君子——《回到春秋读论语》第95章

美好品德的养成,是和环境、教育分不开的,还有就是刻苦好学并付诸实践

孔子评价子贱:“此人真是君子啊!鲁国要是没有君子,他从哪里取得这样的好品德呢?”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论语》公冶长篇之三

外因是重要的条件,君子的好品德是从许多别的君子那儿学习来的,一个人好不好,看看他周围的人和环境就知道了。子贱这位同学在孔门弟子中从不发言,而含金量却是最高的,他一语不发,只是踏踏实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就被孔老师誉为君子。上一章已经谈及,孔门弟子中,只有他和南容两位同学,被孔子称为君子。

子贱(公元前521或502-公元前445),姓宓(fú),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小孔子30岁(也有说小49岁),在《论语》中只出现过这唯一的一次,却被孔子赞为君子。原因是他有才智,具有仁爱之心,曾在鲁国一个叫作单父的小县做过县长(单父宰),即现在的山东单县。他知人善任,集思广益,为政三年,把单父县治理得井然有序,百姓安居乐业,德治教化为一时之盛。

“君子哉若人”,这个人真是君子啊!“若”,代词,这、这样的。“若人”,此人,这个人,指子贱。“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鲁国要是没有君子,子贱他从哪里取得这样的好品德?“斯”,代词,此、这。前一个“斯”指子贱,后一个“斯”指体现在子贱身上的优良品行。“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取”,取得,取法、学习的意思,即通过学习而获取到好的品德。

孔子把子贱的好品德归功于鲁国多君子,没有把功劳记在自己的账上,没有说因为有了我这个好老师,才教出这样的好学生,可见圣人是比较谦虚的。这也说明了美好的品德的养成,是和环境、教育分不开的。

孔子的教育思想,并不看重人的天分如何,而是强调道德氛围以及刻苦学习对君子人格形成的作用,即后天的环境条件、见贤思齐的好学精神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子贱在一个有着许多君子的好环境中成长,身边有很多学习的榜样,更重要的是有好老师的言传身教,这样看来,主要功劳还是孔子的。

据说孔子曾去单父考察过子贱的政绩,问到有什么心得体会时,子贱第一条就充分肯定了是老师教诲得好,称自己只是把老师传授的学问努力付诸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总结,这样对老师学问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了。一番话把孔子听得心花怒放,于是说出了“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这句评价极高的话。不过这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传说,《论语》中子贱从来没有开口说话。

宓子贱在单父当县长时还流传下来很多事迹,其中最著名的是“鸣琴而治”的故事。说的是他在单父县衙里办公,每天弹琴取乐,悠然自在,很少走出公堂,却把单父治理得很好。而他的一位叫作巫马期的同学兼后任,在接替他治理单父时,虽然也同样成为一位模范县长,却做得很辛苦,成天累死累活地拼命干,样样事情都亲自办理,披星戴月深入基层,搞得日夜不得安宁,通过这样的努力才把单父治理好。

这位巫马期同学向宓子贱请教经验,子贱说:“我的办法是任人,用合适的人才,凭借众人的力量;而你的办法是任力,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出力去拼命干,那当然辛劳了,知人善任呢,自己就比较安逸了。”(《吕氏春秋·察贤》)


拓展阅读: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此章论子贱之德也。明鲁多君子,故子贱得学为君子也。

朱子:子贱盖能尊贤取友以成其德者,故夫子既叹其贤,而又言若鲁无君子,则此人何所取以成此德乎?因以见鲁之多贤也。

苏氏:称人之善,必本其父兄师友,厚之至也。

张栻:意者子贱资质成就,君子人也。夫子谓使鲁无君子,则子贱亦何所取法而若是乎?此非特叹鲁国之多贤,盖言美质系乎薫陶之效如此也。

《论语后案》:有夫子之教,诸君子聚于一门,子贱所取,正圣门诸贤敬业乐群之益。……苟独学孤陋,将无以自进于道德也。

李炳南:子贱之贤,孔子归功于鲁之君子,圣人谦虚如是。鲁国多君子,亦是事实。……孔子赞子贱能尊贤,以成其治,《说苑·政理篇》略同。皆见子贱之贤,与鲁多君子。

《韩诗外传》:子贱治单父,其民附。孔子曰:“告丘之所以治之者。”对曰:“……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有二人,所师者一人。”孔子曰:“所父事者三人,足以教孝矣;所兄事者五人,足以教弟矣;所友者十有二人,足以祛壅蔽矣;所师者一人,足以虑无失策、举无败功矣。惜也,不齐为之小!不齐为之大,功乃与尧舜参矣。”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子贱其似之矣。

陈祥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不染自黑”,此不齐在鲁所以取君子之名也,故曰“鲁无君子斯焉取斯”。不齐于君子,有以父事者,有以兄事者,有以友事者,此其所以取君子之名也。

钱穆:孔子之于人,每不称其质美,而深称其好学,如颜渊。此章言君子成德,有赖于尊贤取友之益,亦称子贱之善学。

【学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 《论语注疏》 《论语集注》 《癸巳论语解》 《论语正义》 《论语全解》 《论语新解》 《论语讲要》 《论语集释》 《论语后案》 《吕氏春秋》 《韩诗外传》 《颜氏家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