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做官的同學——《回到春秋讀論語》第98章

讓他去做官,卻被婉言謝絕了,孔老師聽到之後,爲什麼反而很高興

孔子讓漆雕開去做官。他回答說:“我對這事還沒有信心。”孔子聽了很高興。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論語》公冶長篇之六

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他認爲可以去做官的人,各方面能力肯定不會差。可漆雕開卻偏偏不肯去,說自己條件尚未成熟,這讓那些成天在官場上到處鑽營的芸芸衆生情何以堪,真的要好好向漆雕開同學學習。

漆雕開(公元前540-?),複姓漆雕,名開,原名啓,字子開(子若、子修)。魯國人,也有說是蔡國人,小孔子11歲。從他的姓可以看出,其祖上是在漆器上雕刻作畫的工匠,後來把自己的職業拿來做姓用了,屬於比較低微的出身。

漆雕開是一個爲人謙和而自重的人,博覽羣書,以德行著稱,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漆雕開在論語中出現僅此一處,據說他爲人剛正不阿,主張色不屈於人,目不避其敵,具有“勇者不懼”的美德。

子使漆雕開仕”,孔子想安排漆雕開去做官。在孔子看來,這位同學已到了可以出去做官的合適年齡,不然將會錯過時機了。“使”,讓、令、叫。“仕”,出仕、做官。誰知漆雕開卻直言自己尚無能力爲官。對曰:“吾斯之未能信。”我對做官這事還沒有信心。意思是自己對在官場上混的一套東西瞭解不多,不敢貿然下水。“斯”,代詞,指做官這件事,用作“信”的賓語。“信”,自信、信心。“之”是用來倒裝的連接詞,構成“吾未能信斯”的倒裝形式。

漆雕開這句話,有兩處需要注意。一是漆雕開回答老師時,叫做“對曰”。凡學生回答老師,或者晚輩回答長輩,只能說“對曰”,不能說“答曰”。古人的“答”是答覆,只可用於平等關係的兩者之間。

二是這句話中的“吾”字,歷來存在疑問,因爲涉及到古代禮法上的一個規矩問題。“吾”是漆雕開自稱,根據考證,一般認爲是古體字“啓”字的誤寫。古體的“啓”字,跟現在的簡體字寫法是一樣的,與後來帶“文”字偏旁的繁體字“啓”寫法不一樣。“啓”與“吾”,兩個字的形狀相似,很容易搞錯,這可能是後人傳抄過程中的錯誤。因爲照當時規矩,弟子在老師面前不能自稱“吾”,而應該叫自己的名。漆雕開的原名叫啓,所以要說“啓斯之未能信”,意思是學生漆雕啓對做官這事還沒有信心。

聽到自己的學生竟是如此富有自知之明,不但能夠反省自己,而且又十分虛心好學,一心進德修業,志道很深,有着自己的人生大目標,而不急着做官。孔子也是深受感動,自然是又高興又欣賞。“子說”,孔子聽了很高興。“說”即“悅”,喜悅、高興。

孔子與同學們的師生關係是十分融洽的。他支持有才能的弟子出去當官,認爲可以幫助君主實行仁政,有利於國計民生,但同時也反對那些熱衷於利祿,爲了個人利益,成天在官場鑽營的投機行爲。

根據漆雕開的性格,他可能是不想做官,也可能是怕自己治國安民之道學習得不深不透,拿了工資卻辦不好事情。不論原因如何,看到弟子這種謙虛退讓的態度,孔子心中一定會感到喜悅。

不過對於漆雕開同學不想做官的動機,也有人考證說是因爲他出身比較低微,有自卑心結,所以對浪跡官場信心不足。要是果真如此,那麼孔子安排漆雕開去做官的用意就更深了,充分體現出聖人那種英雄不問出處,不拘一格薦人才的博大胸懷。

漆雕開在學業上很有造詣,而且能有所創建,孔子去世後,他曾經設壇講學,跟從他學習的人很多,形成了一家之說,叫做漆雕氏之儒,韓非子把他列爲儒家八派之一。他發展了孔子“性相近,習相遠”的觀點,認爲人的本性並不是一樣的,有的人性善,有的人性惡,並提出了“天理”和“人慾”的慨念,形成了人性論,著有《漆雕子》十三篇。

唐開元二十七年(739)追封漆雕開爲“漆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爲“平輿侯”,明嘉靖九年(1530)改稱“先賢漆雕子”。


拓展閱讀:

【先賢精義】

《論語註疏》:此章明弟子漆雕開之行。開意志於學道,不欲仕進,言未能究習也。孔子見其不汲汲於榮祿,知其志道深,故喜說也。

範寧:開知其學未習究治道,以此爲政,不能使民信己。孔子說其志道之深,不汲汲於榮祿也。

朱子:信,謂真知其如此,而無毫髮之疑也。開自言未能如此,未可以治人,故夫子說其篤志。

程子:古人見道分明,故其言如此。

謝氏:開之學無可考,然聖人使之仕,必其材可以仕矣。至於心術之微,則一毫不自得,不害其爲未信。此聖人所不能知,而開自知之。其材可以仕,而其器不安於小成,他日所就,其可量乎?夫子所以說之也。

張栻:開自謂斯未能信,蓋胸中一毫有未盡,不可以自欺也。其篤志近思之功,爲何如哉?則其所至,蓋未可量也,故子說。然則學者自謂能信者,其未知用其力者歟?

劉宗周:仕學只是一理,仕所行之理,即學問所明之理。明得盡者,措之於行而不疑,實有諸己故也。有諸己之謂信,伊尹耕於莘野而樂堯舜之道,及膺三聘而幡然,則堯舜君民之業,實可見之行而鑿鑿,有以自信,如握左券然。

錢穆:出仕將以行道,漆雕開不願遽出仕,言對此事未能自信,願學問修養益求自進,不欲遣從政,是其志大不欲小試。

《論語正義》:仕進之道,恐未能究習,故云“未能信”。信者,有諸己之謂也。由開之言觀之,其平時好學不自矜伐,與其居官臨民謹畏之心,胥見於斯。

王夫之:除孔子是上下千萬年語,自孟子以下,則莫不因時以立言。程子曰:“曾點、漆雕開已見大意。”自程子從儒學治道晦蒙否塞後作此一語,後人不可苦向上討滋味,致墮疑網。蓋自秦以後,所謂儒學者止於記誦辭章,所謂治道者不過權謀術數,而身心之學,反以付之釋老,故程子於此說吾道中原有此不從事蹟上立功名,文字上討血脈,端居無爲,而可以立萬事萬物之本者,爲天德王道大意之存,而二子爲能見之也。

【學習參考書目】

《孔子家語》 《論語集解》 《論語義疏》 《論語註疏》 《論語集註》 《論語正義》 《癸巳論語解》 《論語學案》 《論語新解》 《史記》 《漢書》 《四書反身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