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引發的對教育的思考

《爆裂》一書其實去年很早就買回來了,一直沒有讀。春節隨手就抽到了這本書,一讀就被書中的思想給吸引了,雖然有很多有關科技的東西,我看得半懂不懂,但是其思想的前瞻性卻是十分吸引人的。

作爲一個長期在教育一線工作的人,這本書中最觸動我的,就是引發了我對教育的思考。

1.教育與學習的區別是什麼?

坦白來講,我還從未思考過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因爲從前是自己受教育,現在是教育人。接受教育的過程,我心裏默認爲就是學習的過程。當《爆裂》中把這兩者區別開來的時候,我還是非常震驚的。

當我們討論學習時(與之相對的是教育),我們真正討論的是取代傳統、單向、自上而下的知識傳遞模式,代之以一個主動的互聯繫統,教人們如何去學習。教育是別人教授你知識的過程,而學習時你自己教授自己知識的過程。

——《爆裂》,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9月版,P168

回想一下,的確是如此的。當我們討論受教育或者去教育人的時候,受教育的對象就會默認成爲一個被動的接受知識的人,而教育者就是主動的去教授知識的人。在這個概念中,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是沒有發揮出來的。而討論“學習”這個詞語的時候,更多的是學習者本身對知識的追求。

2.什麼時候會去學習?

想起我自己經歷過的一件事情。在求學階段,老師們經常講,要多閱讀,多讀書,讀好書就是跟大師們進行交流和對話。這句話經常聽到,我們是常常受到師長們這樣的教育。然而,儘管知道,但是依舊不會去主動閱讀。直到參加工作後很長時間,某次自己閱讀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書籍以後,才真正理解了從前師長們講的話,要多閱讀。由此,纔開始孜孜不倦的閱讀,去主動搜尋好書籍來讀。

所以,當我們由一個受教育的心態,變成一個主動學習的心態時候,這個時候的學習纔會是持久的。但問題也就來了,什麼時候會去學習呢?

對於所有人,尤其是孩子們來說,有興趣是最重要的。當人們對一件事情產生了興趣,這個時候就會有足夠的動力來追求知識。

我想起最近我6歲半女兒的一件事情。春節前上託管班,她學習了一點關於京劇的文化常識;然後又聽單田芳老先生講《三國演義》聽入迷了。於是,她就吵着要買《三國演義》的書,要聽《三國演義》的京劇。於是,我給她推薦了《說唱臉譜》這首歌,她連着好幾天聽個不停,還要學習裏面的京劇唱腔。後來去書店裏挑書時候,她拿起一本《三國演義》一坐就是半個小時不動,一邊看一邊跟我念叨,實在是太好看了。把坐在旁邊的一個爸爸看呆了,因爲他兒子上四年級了,都不願意看《三國演義》。隨後,又做了兩張讀三國的小報,做一個小報寫寫畫畫,至少是一個小時不能動。

從孩子身上,我就看到,當有了興趣,圍繞這個興趣點,其實就能調動起身上所有的能量,不管是專注力還是執行力都會很好。

當然,很多時候,我們不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這個時候由興趣驅動,就會轉化爲任務驅動了。孩子們要交作業,大人要完成工作任務,圍繞這些任務,我們就會展開一系列的學習了。

所以,有興趣驅動或者有任務驅動的時候,往往就是會去主動學習的時候。接下來需要做重點探討的話題,其實就是如何激發興趣,或者如何佈置任務。

如何才能觀察孩子們的興趣點?或者如何勾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如何讓這個興趣是由衷地發出來的,而不是短暫地刺激一下的?

佈置什麼樣的任務,才能調動起孩子們全身的能量?綜合性或者說整合性的任務如何設置才最有效?

這兩個大的話題,我暫時還沒有想法。但如果真的能夠解決好這兩個問題,那麼孩子們的學習將不會成爲大的問題。

3.如何鍛鍊創新能力?

在目前的中國教育現狀下,這是一個比較有挑戰的話題。《爆裂》說現在的教學系統分爲了窮人的教學系統和富人的教學系統。原文說:

窮人的教學系統教學生如何應試,遵照標準課程,“保障你獲得基本的知識,進而讓你勝任服務工作”。而另一方面,富人的教學系統強調解決問題、創新以及探索新知的能力。

——P165

實際上,目前就我看到的大多數的國人而言,其實已經無暇去顧及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我們的教學系統、家長支持的教學系統,基本上就是圍繞應試開展的,如何在應試中取得高分,從而擠進稀有的重點大學、重點專業,成爲家長們最關注的問題。因此催生的一系列教育培訓的課程,都是圍繞這個剛需來進行的。雖然知道培養孩子創新能力很重要,但是當孩子一腳踏入小學的門,就被應試所包圍了。課業的壓力,升學率給學校帶來的教學壓力,全部轉嫁到了孩子的身上。如何應付學校的學習和考試,成爲了所有孩子和家長不得不面對的話題。

我們知道,創新能力,一定是在孩子探索或者解決某個問題的過程中,不斷髮現新的辦法,從而形成的。這個能力的培養,需要給孩子自由,需要給孩子發揮的空間,當然也需要時間。

在教育現狀下,對於這個問題的追問,實際上又回到了第二個問題末尾提到的兩個點了:如何激發並孩子孩子們的興趣?如何佈置一個綜合性的任務,驅動孩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來形成創新能力、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這兩個問題,也會成爲我在教育學生、輔導自己孩子過程中,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