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要口才——《回到春秋读论语》第97章

口才好有用吗?能说会道反而招人讨厌,品德好的人话不多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而没口才。” 孔子说:“何必要口才?用伶牙利齿来对付人,常常招来别人憎恶。我虽不了解他是否做到了仁,但何必要口才?”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论语》公冶长篇之五

有德之人话不多,能说会道反而招人讨厌。

冉雍(公元前522-?),姓冉名雍,字仲弓,鲁国人,小孔子29岁。他是孔子步入中年时,自齐返鲁,退出仕途,在家专心办教育时招收的得意弟子。据说此人有着显赫的祖先,是三皇五帝之一的少昊的后裔,也是周文王的后代。不过到了他父亲,却已沦为一个落魄的低贱之人,据说品行上也有些瑕疵。

可是冉雍的母亲十分贤惠,知书达理,把他与哥哥冉耕(伯牛)、弟弟冉求(子有)都送到孔子门下求学,这三兄弟个个异常优秀,居然全都进了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

冉雍在《论语》里共出现过7次,本人发言3次,孔子评价过5次。另外还有一个人评价过他,就是说冉雍口才不好的这个人,也不知是谁,估计是同学中某个能说会道的家伙,结果反被孔老师呛了一通。其实冉雍在《论语》中拥有3次发言记录,比起一言不发的宓子贱同学,口才也不算差了,更何况他德才兼备,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

在孔子看来,冉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弟子,虽不善言辞,却极具仁德,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是“德行科”四大代表人物之一。孔子认为他有君王之才,“可使南面”,这在弟子中是绝无仅有的极高评价。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有人说,冉雍有仁德却没有口才。“佞”,善辩,巧言,能说会道。“佞”另外还有一层意思是有才能,这里是指口才。“焉用佞?”孔子说,何必要口才?这是一个反问句,孔子对用口才作为评价人的标准十分反感。“焉”,何必。孔子认为有仁德的人,是不需要能言善辩的,而一个不仁的人,纵使口才再好也无用。所以“仁”与“不仁”都与口才不搭界。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用伶牙利齿来对付人,常常招来别人憎恶。“御”,驾驭、控制,本义是驾驶马车。“御人”,对付人,指与人对答,你一言我一句,应对交锋。“给”,作形容词用时意思为充足,作动词用就是供给、供应。“口给”,意思是口齿伶俐,嘴快话多,言词不穷,供应充足,口里的话滔滔不绝地流出来。形容一个人应对敏捷,能言善辩,处处压过别人。但这种言语上不甘落后的人,往往受人憎恶。“屡”,屡次、常常。“憎”,憎恶、讨厌。“憎于人”,引起别人的厌恶,讨人厌。

“不知其仁,焉用佞?”孔子说,自己虽然不了解冉雍是否做到了仁,但何必要口才呢?孔子明明因为冉雍有仁德,才对他有高度的评价,但这里又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其实他不是不了解自己的得意门生,而是不愿意下武断的结论。因为孔子认为,求仁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道德实践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在一个人的有生之年,绝不能以仁自称,因而也不能以仁相许。即使像颜回这样,已经被一致公认的大仁人,孔子也只是说他“其心三月不违仁”。所以孔子说,我不知道冉雍是否达到了仁,但何必要口才?

孔子在本章的开头和结尾,将同样的一句话“焉用佞”,说了两遍,可见孔子对仁德修养的重视和对花言巧语的厌恶。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那种不爱说话,仁笃厚道,认真做事的人,如颜回、曾参,以及冉雍。据说孔子临终时,还不忘在众弟子面前夸奖冉雍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

不过话又说回来,孔子在教学实践中,也并不忽视对同学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孔门弟子中就有属于“言语科”的特长生,如宰我、子贡等。但对那种夸夸其谈、卖弄口才的作派,孔子则不屑一顾。

后世最崇拜冉雍的铁杆粉丝,要数荀子了。他甚至把冉雍擡到了与孔子平起平坐的地位,声称“上则法舜、禹之制,下则法仲尼、子弓之义”。这个子弓据说就是仲弓,即冉雍。不过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认为此子弓非彼仲弓。

不管这段历史公案真相如何,世人始终是十分敬重冉雍的。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冉雍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为“下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封为“薛公”,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贤冉子”。


拓展阅读: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此章明仁不须佞也。

朱子:仲弓为人重厚简默,而时人以佞为贤,故美其优于德,而病其短于才也。佞人所以应答人者,但以口取辨而无情实,徒多为人所憎恶尔。我虽未知仲弓之仁,然其不佞乃所以为贤,不足以为病也。再言焉用佞,所以深晓之。

张栻:佞之所以焉用者,以其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因其有才辨而流入于不善也。

《论语正义》:仲弓德行中人,行必先人,言必后人,或者以为仁而不佞者。当时尚佞,见雍不佞,故深惜之。

陈祥道:讷则近仁,巧言则鲜仁,给则夺仁,故颜子之如愚,冉雍之不佞,孔子以为仁;宰予之言语,公西华之可与宾客言,孔子不以为仁。盖仁者爱人,爱人者常爱于人;“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则不仁可知矣。孔子谓雍可使南面,“为人君止于仁”故也。

钱穆:此章或人之问,可见时风之尚佞。而孔子称雍也简,又回也如愚,参也鲁,此三人皆孔门高第弟子,皆不佞。知孔门所重,在德不在佞。

《四书反身录》:不必淫词诡辩而后为佞,只心口一不相应,正人君子早已窥其中之不诚而恶之矣。徒取快于一时,而遂见恶于君子,亦何为也哉?又曰:圣门高弟,如颜之愚、曾之鲁、雍之简,俱是浑厚淳朴气象。盖其平日皆敛华就实,故其征之容貌辞气之间者,无非有道之符。吾人有志斯道,第一先要恭默。

《韩诗外传》:人之利口赡词者,人畏之,畏之斯恶之。子曰: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梁章巨:佞是口才捷利之名,本非善恶之称,但为佞有善恶耳。为善捷敏是善佞,祝𬶍是也;为恶捷敏是恶佞,即远佞人是也。但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言之虽多,情或不信,故云焉用佞耳。

【学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 《论语义疏》 《论语集注》 《癸巳论语解》 《论语正义》 《论语全解》 《论语古注集笺》 《论语新解》 《论语旁证》 《韩诗外传》 《四书反身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