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死结”——富兰克林的处世智慧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需要帮助,但是能提供帮助的人对你怀有“天生的敌意”;在某个部门办手续告诉你需要先找另一个部门,到了这个部门又告诉你先需要先前的证明,陷入了死循环。

富兰克林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况,最终都用自己灵活的手腕一一化解,这与他在众多等需要和众多人打交道的领域取得突出的成功是分不开的。

1 慈善事业身居幕后

富兰克林一生中热衷于慈善事业,美洲大陆很多慈善机构最初的建立都是他推动的,他却往往把自己放在不显眼的地方,声称“那是几个朋友的计划”,自己只是跑跑龙套。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富兰克林发现,“提出任何一项会被认为能使提倡者的声誉高出自己的四邻一丁点儿的有用的计划,而又需要四邻帮助来完成这一计划时,如果此人摆出一副计划发起人的面孔,那就太不识时务了。”

把自己放在不起眼的地方,事情往往会进展得顺利得多。

那么富兰克林这个真正的推动者被埋没了吗?并没有。

曾有一件有趣的事说明富兰克林的影响力,有个人想建立一家公益医院,收治穷苦的病人,四处找人捐款,得到的答复往往是,这事你跟富兰克林商量过没有?他是怎么想的?当被告知没有时,就得不到捐款。

富兰克林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真正起作用的人大家心里都清楚,最终声望越来越高的,不是那些当事时居功的人,而是富兰克林这个幕后人。

富兰克林有句话:眼下牺牲一点虚荣,往后会得到厚厚的回报。

2 破解死循环

上面提到的这所公益医院,在募捐过程中,由于富兰克林的大力支持,捐款进行得热火朝天,但是如此大的工程需要的资金是巨大的。

必须获得议会的支持,才能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得到足够的捐款。

议会对此却不太感冒。

要让这些议员通过这项支持医院的议案,就要先让他们看到自身能获得的收益,比如名望、民众的支持,但是这些只有在医院建成造成社会影响时才会产生。

万一投了钱医院却没建立起来,这种“赔本的买卖”议员们当然顾虑重重。

这就成了一个死循环,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呢?

他提出一个议案,先给募捐人开一个“空头支票”,只要他们能够成功募捐到2千英镑,议会就会同样捐款2千英镑。

这个议案得到了通过,因为议员们不用出一分钱(虽然是暂时的)就获得了支持慈善的名声,而慈善计划的提案通过后产生了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后来捐款成功达到了2千英镑,议会开出的“空头支票”也就兑现, 医院顺利建立。

募捐人完成了计划,议会收获了名声。

这个死结就这么被富兰克林解开了。

3

富兰克林曾被提拔为议会秘书。

在第二次连任选举时,一位新议员做了一次长篇发言反对选举富兰克林。虽然他的反对没有成功,但是他对富兰克林的敌意显而易见。

而一个议员对自己的看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富兰克林再进行公益活动时,经常需要议会的支持,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呢?

他没有针锋相对地对抗,也没有低声下气地讨好,而是采用了一种常人想不到的办法。

富兰克林听说这位议员的藏书中有一件稀世珍本,就给他写了个便条,表达了一睹为快的渴望,并要求他允许借阅数日。

一周后富兰克林将书归还,又附了一张条子,表达了强烈的感恩之情。

再次在议会见面时,这位议员主动和他攀谈,而且还很有礼貌,后来这位议员成为富兰克林的莫逆之交,两人的友谊持续到这位议员去世的那一天。

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认知失调”,当一个人的行为与认知不相调和时,往往会调整自己的认知来让行为合理。

最初议员发表了对富兰克林的反对后,不管他之前对富兰克林的态度如何,这之后必然认为富兰克林是一个不可靠的人,这才与自己反对他的行为符合。

而富兰克林的应对方案,是让这个议员帮助自己。

通常人们的认知是,“我只会帮助可靠的人。”

而现在议员帮助了一个自己讨厌的人,为了让消除这种失调,只好调整认知,认为富兰克林这个人还不错。

4

富兰克林还有很多灵活处事的事例,比如向总督借大炮,为军团筹建运输队,他所采用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仔细看富兰克林这些成功的公关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共同点。

•目标导向。富兰克林在处理这些难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事情办成,对于自己的名望与利益都往后放。

但是这个过程从长远来看,往往会收获最多的名望和利益,正如古语所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初心。富兰克林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人们大众的利益,如何才能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便捷。比如他促进铺路这件事的出发点,是看到居民们在雨天不得不从泥泞中跋涉。

这让我想起在看王阳明传记时,王阳明走出的每一步,都是以百姓福祉作为考虑出发,不计个人安危得失,只为百姓少受灾祸。

•查理•芒格最为推崇的古人便是富兰克林,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在富兰克林身上也有体现。富兰克林从大量阅读学习中掌握的各学科的知识在他解决各种问题时灵活运用,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5

《穷查理宝典》的中文版序者提到,查理芒格不像是西方人,反而像是一位传统的士大夫,其实富兰克林又何尝不是如此。

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传统价值观中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灵活变通的处事方法,这些都是儒家传统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藏。

儒家文化之所以给当今的人们留下一幅保守迂腐的印象,是因为,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只摘取其中部分加以利用,为的是控制人们的思想,陷入僵化是必然的。

殊不知,儒家始祖孔子,是被后世称为“圣之时者”的,是最会变通最灵活的圣人。

富兰克林的变通与灵活殊途同归。

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我们该怎么做呢?

能从富兰克林的事迹中学到什么,这是需要每个人自己思考与总结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