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做官的同学——《回到春秋读论语》第98章

让他去做官,却被婉言谢绝了,孔老师听到之后,为什么反而很高兴

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他回答说:“我对这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论语》公冶长篇之六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他认为可以去做官的人,各方面能力肯定不会差。可漆雕开却偏偏不肯去,说自己条件尚未成熟,这让那些成天在官场上到处钻营的芸芸众生情何以堪,真的要好好向漆雕开同学学习。

漆雕开(公元前540-?),复姓漆雕,名开,原名启,字子开(子若、子修)。鲁国人,也有说是蔡国人,小孔子11岁。从他的姓可以看出,其祖上是在漆器上雕刻作画的工匠,后来把自己的职业拿来做姓用了,属于比较低微的出身。

漆雕开是一个为人谦和而自重的人,博览群书,以德行著称,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漆雕开在论语中出现仅此一处,据说他为人刚正不阿,主张色不屈于人,目不避其敌,具有“勇者不惧”的美德。

子使漆雕开仕”,孔子想安排漆雕开去做官。在孔子看来,这位同学已到了可以出去做官的合适年龄,不然将会错过时机了。“使”,让、令、叫。“仕”,出仕、做官。谁知漆雕开却直言自己尚无能力为官。对曰:“吾斯之未能信。”我对做官这事还没有信心。意思是自己对在官场上混的一套东西了解不多,不敢贸然下水。“斯”,代词,指做官这件事,用作“信”的宾语。“信”,自信、信心。“之”是用来倒装的连接词,构成“吾未能信斯”的倒装形式。

漆雕开这句话,有两处需要注意。一是漆雕开回答老师时,叫做“对曰”。凡学生回答老师,或者晚辈回答长辈,只能说“对曰”,不能说“答曰”。古人的“答”是答复,只可用于平等关系的两者之间。

二是这句话中的“吾”字,历来存在疑问,因为涉及到古代礼法上的一个规矩问题。“吾”是漆雕开自称,根据考证,一般认为是古体字“启”字的误写。古体的“启”字,跟现在的简体字写法是一样的,与后来带“文”字偏旁的繁体字“启”写法不一样。“启”与“吾”,两个字的形状相似,很容易搞错,这可能是后人传抄过程中的错误。因为照当时规矩,弟子在老师面前不能自称“吾”,而应该叫自己的名。漆雕开的原名叫启,所以要说“启斯之未能信”,意思是学生漆雕启对做官这事还没有信心。

听到自己的学生竟是如此富有自知之明,不但能够反省自己,而且又十分虚心好学,一心进德修业,志道很深,有着自己的人生大目标,而不急着做官。孔子也是深受感动,自然是又高兴又欣赏。“子说”,孔子听了很高兴。“说”即“悦”,喜悦、高兴。

孔子与同学们的师生关系是十分融洽的。他支持有才能的弟子出去当官,认为可以帮助君主实行仁政,有利于国计民生,但同时也反对那些热衷于利禄,为了个人利益,成天在官场钻营的投机行为。

根据漆雕开的性格,他可能是不想做官,也可能是怕自己治国安民之道学习得不深不透,拿了工资却办不好事情。不论原因如何,看到弟子这种谦虚退让的态度,孔子心中一定会感到喜悦。

不过对于漆雕开同学不想做官的动机,也有人考证说是因为他出身比较低微,有自卑心结,所以对浪迹官场信心不足。要是果真如此,那么孔子安排漆雕开去做官的用意就更深了,充分体现出圣人那种英雄不问出处,不拘一格荐人才的博大胸怀。

漆雕开在学业上很有造诣,而且能有所创建,孔子去世后,他曾经设坛讲学,跟从他学习的人很多,形成了一家之说,叫做漆雕氏之儒,韩非子把他列为儒家八派之一。他发展了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并不是一样的,有的人性善,有的人性恶,并提出了“天理”和“人欲”的慨念,形成了人性论,著有《漆雕子》十三篇。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漆雕开为“漆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为“平舆侯”,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贤漆雕子”。


拓展阅读: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此章明弟子漆雕开之行。开意志于学道,不欲仕进,言未能究习也。孔子见其不汲汲于荣禄,知其志道深,故喜说也。

范宁:开知其学未习究治道,以此为政,不能使民信己。孔子说其志道之深,不汲汲于荣禄也。

朱子:信,谓真知其如此,而无毫发之疑也。开自言未能如此,未可以治人,故夫子说其笃志。

程子:古人见道分明,故其言如此。

谢氏:开之学无可考,然圣人使之仕,必其材可以仕矣。至于心术之微,则一毫不自得,不害其为未信。此圣人所不能知,而开自知之。其材可以仕,而其器不安于小成,他日所就,其可量乎?夫子所以说之也。

张栻:开自谓斯未能信,盖胸中一毫有未尽,不可以自欺也。其笃志近思之功,为何如哉?则其所至,盖未可量也,故子说。然则学者自谓能信者,其未知用其力者欤?

刘宗周:仕学只是一理,仕所行之理,即学问所明之理。明得尽者,措之于行而不疑,实有诸己故也。有诸己之谓信,伊尹耕于莘野而乐尧舜之道,及膺三聘而幡然,则尧舜君民之业,实可见之行而凿凿,有以自信,如握左券然。

钱穆:出仕将以行道,漆雕开不愿遽出仕,言对此事未能自信,愿学问修养益求自进,不欲遣从政,是其志大不欲小试。

《论语正义》:仕进之道,恐未能究习,故云“未能信”。信者,有诸己之谓也。由开之言观之,其平时好学不自矜伐,与其居官临民谨畏之心,胥见于斯。

王夫之:除孔子是上下千万年语,自孟子以下,则莫不因时以立言。程子曰:“曾点、漆雕开已见大意。”自程子从儒学治道晦蒙否塞后作此一语,后人不可苦向上讨滋味,致堕疑网。盖自秦以后,所谓儒学者止于记诵辞章,所谓治道者不过权谋术数,而身心之学,反以付之释老,故程子于此说吾道中原有此不从事迹上立功名,文字上讨血脉,端居无为,而可以立万事万物之本者,为天德王道大意之存,而二子为能见之也。

【学习参考书目】

《孔子家语》 《论语集解》 《论语义疏》 《论语注疏》 《论语集注》 《论语正义》 《癸巳论语解》 《论语学案》 《论语新解》 《史记》 《汉书》 《四书反身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