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蟬鳴,那是冥想的背景音...


清晨四點醒來,天剛矇矇亮。醒了一會兒盹兒,我起牀冥想一下。

實踐了這幾天,我感覺到冥想是一個習慣。一個什麼樣的習慣呢?

在自由開放的外部世界,冥想是自己與自己相處的時間。所以最好是每天進行。

無論是任由思緒飛舞同時覺察着它們,還是專注於呼吸或者此時此刻的身體感受。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第三者,只有自己與自己。

第一個自己,是頭腦中的自己。他的特點是社會化,他會從身份、社會角色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處理事件。他有目標,有責任,他容易爲外界所動,也容易做出理性的決策。他很強大,強大到能夠主宰行動,來改變外部的世界......他是思想

第二個自己,是心靈的自己。她的特點是柔軟、感性。她根植於身體,隨身體的變化而變化。她不穩定,亦不固定。有風的時候她會覺得冷,夏日炎炎時她會出汗。緊張的時候她呼吸急促,放鬆的時候她會悠閒而自在......她是感受

他和她,都屬於我。在冥想的過程中,他是自由自在的思想,而她是當下的感受。當他走遠時,她會把他拉回來,兩個人一起坐在身體的大花園中,靜默的相處。也有時候,他走着走着自己就回來了,因爲他放不下她獨自一人。他和她,彼此之間沒有對話,不做評判,只是合二爲一的相處。美好的冥想時刻,他和她在一起,且失去了自己。

雖然他很強大,她卻嬌柔。但是他需要她,因爲身心的合一。


當我清晨剛剛開始冥想的時候,大概就是4:15的時候,窗外的蟬開始叫了起來。我在整個冥想的那二十分鐘,一直有蟬鳴的背景音,開始是少量的,聲音很齊很大,尤其是源自靜悄悄的黎明。

我感受着蟬鳴,同時感受着呼吸,我沒有那麼多雜亂的思緒。我想,因爲清晨本身就是頭腦清晰的,當頭腦清晰時,也容易做到靜下心來不思想。

沒有設置鬧鐘,覺得時間差不多的時候,睜開眼睛。

冥想需要保持比較清醒的覺察。因爲自己在平時對時間就比較有掌控力,而在身體放鬆,清醒冥想的時段,這種掌控力只強不弱。所以其實,這些天的練習都是不設置鬧鐘的。

待到冥想結束時,蟬鳴已經成爲背景音,不再顯得很大聲,還不知不覺中摻入了鳥鳴。

體驗中,希望能夠養成真正的習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