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有效的堅持讀書


前段時間感覺讀書懈怠,於是這幾天特意堅持了一下,結果就是每天不論忙與不忙,都能騰出一個小時的時間專注於讀書。

很受益於每天都靜下心來看一會兒書。所以用了幾個方法,很有用,在這裏分享出來。


1、給自己規定閱讀的時間,或者頁數。

根據具體的情況約定,比如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比如20頁,30頁。先約定,再實施,往往能夠產生短時間內的目標感,都能比較順利的完成任務。

每日必讀是個大目標,具體到讀多少是每天的小目標。


2、指讀。

當自己靜不下心來時,或者處於容易被外界影響的環境,可以用指讀的方法使自己專注下來,特別管用。所謂指讀,就是用手指着書上的內容,視線跟着手指走,默讀一行一行的文字。這樣能夠讀的比較快,而且讀一會兒就進入了狀態,不容易分神。


3、約定的時間內不翻社交軟件。

社交軟件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你越是總翻它,就越想看它,你發得越多,就越離不開它。這樣很容易導致你依賴於它,並形成習慣,即上癮。清楚的知道了它的這個特點,就能夠根據自己的目標管理注意力了。

讀書的過程中可能需要用手機記錄一些東西,或者有隨時出現的靈感需要馬上記錄下來。用手機,但是不聊天,不翻微博、微信,在設立目標之後,就很容易做到了。習慣成自然,主動的使用或主動的遠離社交軟件。


4、讀近期最適合的書。

選擇適合的書很重要。要選擇近期最想讀,讀了最有幫助,或爲了做某件事而定向閱讀的書籍。除了興趣,還要有明確的方向,讀書就容易沉靜下來。

比如,最近一直在每日冥想,同步讀的也是與冥想相關的書。這樣,不僅有利於養成讀書的習慣,也同樣有利於鞏固冥想的習慣。

跟從心的指引,讀想讀的書。

我想,以上的這4點是我最近做起來效果比較好的方法,有助於養成讀書的習慣。


閱讀是與作者的談心,這是非常有益的社交,成本極低,使用方便,效率超高。

雖然無法親自面對作者,但是他每寫出一部作品,都會用文字呈現出完整的自己,我們從方方面面,都能夠捕捉到他寫書的意圖,當下的情緒,以及想要傳遞給讀者的側重點及其延伸。

周國平老師的《生命本來沒有名字》裏面說:當另一個生命,一個陌生得連名字也不知道的生命,遠遠地卻又那麼親近地發現了你的生命,透過世俗功利和文化的外觀,向你的生命發出了不求回報的呼應,這豈非人生中令人感動的幸遇?


是啊,生命本來沒有名字,也不需要名字。但是當茫茫人海中,你的生命與我的生命相遇,那種發自心靈、令人感動的契合發生了,該是多麼的令人欣悅啊......

只爲這份幸遇,我願永遠與書爲伴。

尋找你,也尋找心中,真實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