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管理筆記-第五章 項目範圍管理

1、範圍管理確保項目做且只做所需的工作,項目範圍管理過程包括:

    5.1 規劃範圍管理:爲記錄如何定義、確認和控制項目範圍及產品範圍,而創建範圍管理計劃的過程。

    5.2 收集需求:爲實現項目目標而確定、記錄並管理相關方的需要和需求的過程。

    5.3 定義範圍:制定項目和產品詳細描述的過程。

    5.4 創建WBS:將項目可交付成果和項目工作分解爲較小的、更易於管理的組件的過程。

    5.5 確認範圍:正式驗收已完成的項目可交付成果的過程。

    5.6 控制範圍:監督項目和產品的範圍狀態,管理範圍基準變更的過程。

2、產品範圍:某項產品、服務或成果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甲方可以給。

3、項目範圍:爲交付具有規定特性與功能的產品、服務或成果而必須完成的工作。項目範圍有時候也包括產品範圍。乙方自己確認。

4、不同生命週期的範圍管理:

預測型:早期定義範圍,任何範圍變化都要進行漸進管理,只有正式的變更控制程序才能進行基準變更。

適應型或敏捷型:旨在應對大量變更,需要相關方持續參與隨同可交付成果的創建提供反饋和意見,並確保產品未完項反應他們的當前需求。

 

 

 

以下是詳細子過程筆記

 

 

規劃範圍管理

1、輸入的項目管理計劃包括:質量管理計劃、項目生命週期描述(項目從開始到結束的階段)、開發方法(例如瀑布型、迭代型等)

2、範圍管理計劃:用來指導項目範圍的定義、制定、監督、控制和確認。

3、需求管理計劃:描述將如何分析、記錄和管理項目和產品需求,有些組織稱爲“商業分析計劃”。

主要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如何規劃跟蹤和報告各種需求活動;配置管理活動;需求優先級排序過程;產品測量指標及使用這些指標的裏有;用來反映哪些需求屬性將被列入需求跟蹤矩陣的跟蹤結構。

 

收集需求

1、收集需求旨在定義和管理客戶期望。

2、需求:是根據特定協議或其他強制性規範,產品、服務或成果必須具備的條件或能力。

    包括發起人、客戶和其他相關方的已量化且記錄下來的需要與期望。

    是WBS的基礎,也是成本、進度、質量規劃的基礎,有時也是採購工作的基礎。

3、輸入的項目管理計劃有:需求管理計劃、範圍管理計劃、相關方參與計劃。

4、輸入的項目文件有:假設日誌、經驗教訓登記冊、相關方登記冊。

5、輸入的商業文件有:商業論證。

6、數據收集:

    頭腦風暴

    訪談:一對一,有助於識別和定義所需產品可交付成果的特徵和功能,有用於獲取機密信息。

    焦點小組:互動式討論大家對所提議產品、服務、成果的期望和態度。

    問卷調查:適用於受衆多樣化;需要快速完成調查;受訪者地裏位置分散;開展統計分析。

    標杆對照:便於識別最佳實踐,形成改進意見,併爲績效考覈提供一個基礎。

7、數據分析:文件分析

8、決策:投票、德爾菲技術

9、數據表現:親和圖、思維導圖

10、人際關係與團隊技能:名義小組技術、觀察與交談、引導、引導式研討會(聯合應用開發、質量功能展開、用戶故事)

11、系統交互圖:範圍模型的一個例子,對產品範圍的可視化描繪,顯示業務系統與人和其他系統之間的交互方式。

12、原型法:實際製造產品前,根據產品的實用模型,徵求需求的反饋意見,符合漸進明細的理念。

13、需求文件:描述各種單一的需求將如何滿足與項目相關的業務需求。

    一個項目中可以有多份需求文件。

    只有明確的(可測量和可測試的)、可跟蹤的、完整的、相互協調的、且主要相關方願意認可的需求,才能作爲基準。

    包括:業務需求、相關方需求、解決方案需求、項目需求、過渡和就緒需求、質量需求、項目需求

14、需求跟蹤矩陣:把產品需求從其來源連接到能滿足需求的可交付成果的一種表格。

    一個項目中只有一份需求跟蹤矩陣,變更可以寫在需求修訂記錄中。

    在整個項目生命週期中跟蹤需求,確保需求文件中所批准的每一項需求在項目結束時都能交付。

    記錄需求的相關信息,有助於明確每個需求的關鍵信息。

    爲管理產品範圍變更提供了框架。 

 

定義範圍

1、描述產品、服務或成果的邊界和驗收標準。應分析現有風險、假設條件、制約因素等做必要的增補或更新。

2、輸入的項目管理計劃:範圍管理計劃

3、輸入的項目文件:假設日誌、需求文件、風險登記冊。

4、輸出的項目文件更新:假設日誌、需求文件、需求跟蹤矩陣、相關方登記冊。

5、數據分析:備選方案分析

6、決策:多標準決策分析

7、人際關係與團隊技能:引導

8、產品分析:可用於定義產品和服務,以描述要交付的產品的用途、特徵及其他方面。用以把高層級的產品或服務描述轉變成有意義的可交付成果。

    產品分析技術包括:產品分解、需求分析、系統分析、系統工程、價值工程、價值分析等。

9、項目範圍說明書:對項目範圍、主要可交付成果、假設條件、制約因素的描述,記錄整個範圍,包括項目範圍和產品範圍。

    描述要做和不要做的工作詳細程度,包括:產品範圍描述、可交付成果、驗收標準、項目的除外標準。

 

創建WBS(工作分解結構)

1、WBS:是對項目團隊實現項目目標,創建可交付成果而需要實施的全部工作範圍的層級分解,組織並定義了項目的總範圍,代表這經批准的當前項目範圍說明書中所規定的工作。

包括:工作包、規劃包、控制賬戶

2、WBS最底層的組件爲工作包,包括計劃的工作,並對相關活動進行歸類,以便對工作安排進度、進行估算、開展監督與控制。

3、“工作”是指作爲活動的工作產品或可交付成果,而不是活動

4、輸入的項目管理計劃:範圍管理計劃

5、輸入的項目文件:項目範圍說明書、需求文件。

6、範圍基準:是範圍管理計劃的組成部分,包括:項目範圍說明書、WBS、WBS詞典

7、工作包:是WBS底層的可交付成果,能夠可靠地估算和管理工作成本和持續時間,可以很快的被完成,有一個可交付結果和標誌性的結束,可分配給一個人或團隊負責。

8、規劃包:低於控制賬戶而高於工作包,工作內容已知,但詳細的進度未知。

9、控制賬戶:是將範圍、預算、實際費用、進度計劃綜合起來並與代表績效的掙值進行比較的管理控制點。

    每個工作包都是控制賬戶的一部分。

    爲工作包建立控制賬戶,並根據“賬戶編碼”爲工作包建立唯一標識,是創建WBS的最後步驟。

    是一種管理控制點,每個控制賬戶可以包含多個工作包,每個工作包只能屬於一個控制賬戶。

10、WBS詞典:對每一個WBS組件,詳細描述可交付成果、活動和進度信息的文件。

    內容可能包括:賬戶編碼標識、工作描述、假設條件和制約因素、負責的組織、進度里程碑、相關的進度活動、所需資源、成本估算、質量要求、驗收標準、技術參考文獻、協議信息。

 

確認範圍

1、作用:使驗收過程具有客觀性,通過驗收每個可交付成果,提高最終產品、服務或成果獲得驗收的可能性。

    與客戶、發起人一起審查,確保可交付成果已圓滿完成,並獲得他們的正式驗收。

    一般晚於控制質量。

2、輸入的項目管理計劃:範圍管理計劃、需求管理計劃、範圍基準

3、輸入的項目文件:經驗教訓登記冊、質量報告、需求文件、需求跟蹤矩陣

4、檢查(審查、產品審查、審計、巡檢):開展測量、審查與覈實等活動,來判斷工作和可交付成果是否符合要求及產品驗收標準。

5、驗收的可交付成果:符合驗收標準的可交付成果應由客戶或發起人正式簽字批准,文件將提交給結束項目或階段過程。

 

控制範圍

1、控制範圍需要與其他控制過程協調開展。

2、範圍蔓延:外部,客戶提的。未經控制的產品或項目範圍的擴大。

3、鍍金:內部,項目團隊成員提的。在範圍定義的工作範圍以外,項目團隊主動增加的額外工作。

4、輸入的項目管理計劃:範圍、需求、變更、配置管理計劃;範圍、績效測量基本

5、輸入的項目文件:經驗教訓登記冊、需求文件、需求跟蹤矩陣。

6、數據分析:偏差分析、趨勢分析

7、輸出的項目管理計劃更新:範圍管理計劃;範圍、進度、成本、績效測量基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