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笔记-第五章 项目范围管理

1、范围管理确保项目做且只做所需的工作,项目范围管理过程包括:

    5.1 规划范围管理:为记录如何定义、确认和控制项目范围及产品范围,而创建范围管理计划的过程。

    5.2 收集需求:为实现项目目标而确定、记录并管理相关方的需要和需求的过程。

    5.3 定义范围:制定项目和产品详细描述的过程。

    5.4 创建WBS:将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为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件的过程。

    5.5 确认范围: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过程。

    5.6 控制范围: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的过程。

2、产品范围:某项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甲方可以给。

3、项目范围:为交付具有规定特性与功能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范围有时候也包括产品范围。乙方自己确认。

4、不同生命周期的范围管理:

预测型:早期定义范围,任何范围变化都要进行渐进管理,只有正式的变更控制程序才能进行基准变更。

适应型或敏捷型:旨在应对大量变更,需要相关方持续参与随同可交付成果的创建提供反馈和意见,并确保产品未完项反应他们的当前需求。

 

 

 

以下是详细子过程笔记

 

 

规划范围管理

1、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包括:质量管理计划、项目生命周期描述(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阶段)、开发方法(例如瀑布型、迭代型等)

2、范围管理计划:用来指导项目范围的定义、制定、监督、控制和确认。

3、需求管理计划:描述将如何分析、记录和管理项目和产品需求,有些组织称为“商业分析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何规划跟踪和报告各种需求活动;配置管理活动;需求优先级排序过程;产品测量指标及使用这些指标的里有;用来反映哪些需求属性将被列入需求跟踪矩阵的跟踪结构。

 

收集需求

1、收集需求旨在定义和管理客户期望。

2、需求:是根据特定协议或其他强制性规范,产品、服务或成果必须具备的条件或能力。

    包括发起人、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已量化且记录下来的需要与期望。

    是WBS的基础,也是成本、进度、质量规划的基础,有时也是采购工作的基础。

3、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有:需求管理计划、范围管理计划、相关方参与计划。

4、输入的项目文件有:假设日志、经验教训登记册、相关方登记册。

5、输入的商业文件有:商业论证。

6、数据收集:

    头脑风暴

    访谈:一对一,有助于识别和定义所需产品可交付成果的特征和功能,有用于获取机密信息。

    焦点小组:互动式讨论大家对所提议产品、服务、成果的期望和态度。

    问卷调查:适用于受众多样化;需要快速完成调查;受访者地里位置分散;开展统计分析。

    标杆对照:便于识别最佳实践,形成改进意见,并为绩效考核提供一个基础。

7、数据分析:文件分析

8、决策:投票、德尔菲技术

9、数据表现:亲和图、思维导图

10、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名义小组技术、观察与交谈、引导、引导式研讨会(联合应用开发、质量功能展开、用户故事)

11、系统交互图:范围模型的一个例子,对产品范围的可视化描绘,显示业务系统与人和其他系统之间的交互方式。

12、原型法:实际制造产品前,根据产品的实用模型,征求需求的反馈意见,符合渐进明细的理念。

13、需求文件:描述各种单一的需求将如何满足与项目相关的业务需求。

    一个项目中可以有多份需求文件。

    只有明确的(可测量和可测试的)、可跟踪的、完整的、相互协调的、且主要相关方愿意认可的需求,才能作为基准。

    包括:业务需求、相关方需求、解决方案需求、项目需求、过渡和就绪需求、质量需求、项目需求

14、需求跟踪矩阵:把产品需求从其来源连接到能满足需求的可交付成果的一种表格。

    一个项目中只有一份需求跟踪矩阵,变更可以写在需求修订记录中。

    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跟踪需求,确保需求文件中所批准的每一项需求在项目结束时都能交付。

    记录需求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明确每个需求的关键信息。

    为管理产品范围变更提供了框架。 

 

定义范围

1、描述产品、服务或成果的边界和验收标准。应分析现有风险、假设条件、制约因素等做必要的增补或更新。

2、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范围管理计划

3、输入的项目文件:假设日志、需求文件、风险登记册。

4、输出的项目文件更新:假设日志、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相关方登记册。

5、数据分析:备选方案分析

6、决策:多标准决策分析

7、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引导

8、产品分析:可用于定义产品和服务,以描述要交付的产品的用途、特征及其他方面。用以把高层级的产品或服务描述转变成有意义的可交付成果。

    产品分析技术包括:产品分解、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工程、价值工程、价值分析等。

9、项目范围说明书:对项目范围、主要可交付成果、假设条件、制约因素的描述,记录整个范围,包括项目范围和产品范围。

    描述要做和不要做的工作详细程度,包括:产品范围描述、可交付成果、验收标准、项目的除外标准。

 

创建WBS(工作分解结构)

1、WBS:是对项目团队实现项目目标,创建可交付成果而需要实施的全部工作范围的层级分解,组织并定义了项目的总范围,代表这经批准的当前项目范围说明书中所规定的工作。

包括:工作包、规划包、控制账户

2、WBS最底层的组件为工作包,包括计划的工作,并对相关活动进行归类,以便对工作安排进度、进行估算、开展监督与控制。

3、“工作”是指作为活动的工作产品或可交付成果,而不是活动

4、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范围管理计划

5、输入的项目文件:项目范围说明书、需求文件。

6、范围基准:是范围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包括:项目范围说明书、WBS、WBS词典

7、工作包:是WBS底层的可交付成果,能够可靠地估算和管理工作成本和持续时间,可以很快的被完成,有一个可交付结果和标志性的结束,可分配给一个人或团队负责。

8、规划包:低于控制账户而高于工作包,工作内容已知,但详细的进度未知。

9、控制账户:是将范围、预算、实际费用、进度计划综合起来并与代表绩效的挣值进行比较的管理控制点。

    每个工作包都是控制账户的一部分。

    为工作包建立控制账户,并根据“账户编码”为工作包建立唯一标识,是创建WBS的最后步骤。

    是一种管理控制点,每个控制账户可以包含多个工作包,每个工作包只能属于一个控制账户。

10、WBS词典:对每一个WBS组件,详细描述可交付成果、活动和进度信息的文件。

    内容可能包括:账户编码标识、工作描述、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负责的组织、进度里程碑、相关的进度活动、所需资源、成本估算、质量要求、验收标准、技术参考文献、协议信息。

 

确认范围

1、作用:使验收过程具有客观性,通过验收每个可交付成果,提高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获得验收的可能性。

    与客户、发起人一起审查,确保可交付成果已圆满完成,并获得他们的正式验收。

    一般晚于控制质量。

2、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范围管理计划、需求管理计划、范围基准

3、输入的项目文件:经验教训登记册、质量报告、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

4、检查(审查、产品审查、审计、巡检):开展测量、审查与核实等活动,来判断工作和可交付成果是否符合要求及产品验收标准。

5、验收的可交付成果:符合验收标准的可交付成果应由客户或发起人正式签字批准,文件将提交给结束项目或阶段过程。

 

控制范围

1、控制范围需要与其他控制过程协调开展。

2、范围蔓延:外部,客户提的。未经控制的产品或项目范围的扩大。

3、镀金:内部,项目团队成员提的。在范围定义的工作范围以外,项目团队主动增加的额外工作。

4、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范围、需求、变更、配置管理计划;范围、绩效测量基本

5、输入的项目文件:经验教训登记册、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

6、数据分析:偏差分析、趋势分析

7、输出的项目管理计划更新:范围管理计划;范围、进度、成本、绩效测量基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