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笔记-第八章 项目质量管理

1、项目质量管理包括把组织的质量政策应用于规划、管理、控制项目和产品质量要求,以满足相关方目标的各过程。

2、质量管理以执行组织的名义支持过程的持续改进活动,包括:

8.1 规划质量管理:识别项目及其和交付成果的质量要求、标准,并书面描述项目将如何证明符合质量、标准的过程。

8.2 管理质量:把组织的质量政策用于项目,并将质量管理计划转为可执行的质量活动的过程。

8.3 控制质量:为了评估绩效,确保项目输出完整、正确,并满足客户期望,而监督和记录质量管理活动执行结果的过程。

3、项目质量管理需要兼顾项目管理和项目可交付成果两个方面,跟进有效递增排列的5种质量管理水平如下:

    - 通常,代价最大的就是让客户发现缺陷。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担保问题、召回、商誉受损和返工成本。

    - 控制质量过程包括先检测和纠正缺陷,再将可交付成果发送给客户。过程会带来相关成本, 主要是评估成本和内部失败成本。

    - 通过质量保证检查并纠正过程本身,而不仅仅是特殊缺陷。

    - 将质量融入项目和产品的规划和设计中;

    - 在整个组织内创建一种关注并致力于实现过程和产品质量的文化。

4、镀金:给客户额外的功能、更高的质量或额外超过客户预期的东西。

    PMI反对镀金,镀金的机会成本比较大,由于资源有限,应该将资源花在满足项目既定要求上。

5、质量:一系列内在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等级:作为设计意图,是对用途相同但技术特性不同的可交付成果的级别分类。

    质量偏低永远是个问题,等级较低不一定是问题。

    低等级高质量的产品的许多厂商市场份额的重要杀手鐗。

    项目经理与项目管理团队负责权衡适当的质量与等级水平。

6、预防:保证过程中不出现错误。

    检查:保证错误不落到客户手中。

7、属性抽样: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比较简单,但需要较多样本。

    变量抽样:在连续的量表上标明结果所处的位置,以此表明合格的程度。能够提供小范围样本的更多信息,需要专门人员进行。

8、公差:结果的可接受范围。

9、控制界限:显示过程是否失控的临界值。

10、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力求缩小差异,交付满足既定相关方要求的成果,其趋势可能包括:客户满意、持续改进、管理层责任、与供应商的互利合作管理。

11、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主导思想是持续改进。分为四个阶段:

    P:plan计划,设定为了达到目标所必须的方法或标准。

    D:do实施,按计划逐步实施具体工作。

    C:check确认(检查),确认并检查实施的效果

    A:act措施,确认实际效果与计划差异,并根据需要采取措施。

12、裁剪项目质量管理过程。裁剪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但 不限于):政策合规与审计、标准与法规合规性、持续改进、相关方参与。

 

 

以下是详细子过程

 

规划质量管理

1、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需求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相关方参与计划、范围基准。

2、输入的项目文件:假设日志、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风险登记册、相关方登记册。

3、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信条:质量靠的是规划、涉及、实在和不取巧,而不是靠检查。

4、数据收集:标杆对照、头脑风暴、访谈。

5、数据分析-成本效益分析。质量规划的过程考虑成本与效益两者间的取舍平衡。对每个质量活动进行商业论证,就是要比较其成本和预期效益。

    成本: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所有开支。

    效益:减少返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升干系人满意度。

6、数据分析-质量成本(COQ):质量成本是以下成本的总和:

    预防成本:预防质量低劣带来的相关成本。

    评估成本:评估、测量、审计和测试特定项目的产品、可交付成果或服务带来的相关成本。

    失败成本:因产品、可交付成果或服务与相关方需求/期望不一致带来的相关成本。

7、质量成本的分类:

    一致性成本:项目花费资金规避失败,包括:预防成本(打造某种高质量产品:培训、文件过程、设备、完成时间)、评估成本(评估质量:测试、破坏性试验损失、检查)。

    不一致成本:由于失败项目前后花费的资金,包括:内部失败成本(项目中发现的失败:返工、报废)、外部失败成本(客户发现的失败:债务、保修工作、失去业务)。

8、数据表现:流程图、逻辑数据模型、矩阵图、思维导图。

9、在规划阶段,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决定如何测试或检查产品、可交付成果或服务,以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以及如何满足产品的绩效和可靠性目的。

10、质量管理计划:说明项目管理团队将如何实施执行组织的质量政策,是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子计划,为整体项目管理计划提供输入,包括项目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持续过程改进方法。

11、应该在项目早期就对质量管理计划进行评审,以确保决策是基于准确信息的,好处是减少因返工造成的成本超支和进度延误。

12、质量测量指标:专用于描述项目或产品属性,以及控制质量过程如何验证符合程度。包括:准确性、预算控制、缺陷频率、故障率、可用性、可靠性、测试覆盖度等。

 

管理质量

1、输入的项目文件:经验教训登记册、质量控制测量结果、质量测量指标、风险报告。

2、管理质量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实现质量目标的可能性,以及识别无效过程和导致质量低劣的原因。

    管理质量使用控制质量过程的数据和结果向相关方展示项目的总体质量状态。本过程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开展。

    管理质量比质量保证的概念更广,还包括产品设计和过程改进有关的内容。

    管理质量属于质量成本中的一致性工作。

3、管理质量过程有助于:设计出最有的成熟产品、建立信心、确保质量目标、提高过程和活动的效率与效果。

4、数据收集:核对单

5、数据分析:备选方案分析、文件分析、过程分析、根本原因分析。

6、数据表现:亲和图、因果图、流程图(过程图)、直方图、矩阵图、散点图(相关图)

7、因果图(石川图、why-why分析图、鱼骨图):直观地显示各种因素如何与潜在问题或结果相联系。用于识别问题的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

8、直方图:展现数字数据的条形图,可以展示每个可交付成果的缺陷数量、缺陷成因的排列、各个过程的不合规次数或项目或产品缺陷的其他表现形式。

9、散点图:显示两个变量的关系,需要在散点图上标明因变量和自变量,数据点越接近对角线,两个变量直接的关系就越密切。

10、质量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结构化审查,用来确定项目活动是否遵循了组织的政策、过程与程序。

    通常由项目外部团队开展,目的是提高接受度,

    目标是:识别全部正在实践的最佳实践;识别全部差距/不足;分享所在组织中类似项目的良好实践;积极主动提供协助,改进过程执行,提高生产率;为经验教训的累积作出贡献;确认已批准的变更请求的实施情况。

11、面向X的设计(DfX):是产品设计期间可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指南,旨在优化设计的特定方面,可以控制或提高产品最终属性。X可以是产品开发的不同方面,使用DfX可以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提高绩效和客户满意度。

12、六西格玛管理:是面向X的设计的体现,是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以追求完美为目标的管理理念。重点是将所有的工作作为一种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找出最关键的因素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顾客满意度。一般用于现有流程的改进。

13、问题解决:发现解决问题或应对挑战的解决方案,包括收集其他信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创造性的、量化的和逻辑性的解决方法。

14、使用结构化的问题解决方法有助于消除问题和制定长久有效的解决方案:定义问题、识别根本原因、生成可能的解决方案、选择最佳解决方案、执行解决方案、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15、质量改进方法:质量改进的开展,可基于质量控制过程的发现、建议、质量审计的发现或管理质量过程的问题解决,常用PDCA、六西格玛管理。

16、质量报告:包含的信息是可帮助其他过程和部门采取纠正措施,以实现项目质量期望。可以包含团队上报的质量管理问题,针对过程、项目和产品的改善建议,纠正措施建议,以及在控制质量过程中发现的情况的概述。

17、测试与评估文件:用于评估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可能包括:核对单和详尽的需求跟踪矩阵。

 

控制质量

1、核实项目可交付成果和工作以及达到主要相关方的质量要求,可供最终验收。用可靠数据来证明项目以及达到发起人、客户的验收标准。控制质量工作贯穿项目始终。

2、数据收集:核对单、统计抽样、问卷调查、核查表。

3、核查表:合理排列各种事项,以便有效收集关於潜在质量问题的有效数据,开展检查以识别缺陷时,用核查表收集属性数据特别方便。

4、数据分析:过程分析、根本原因分析。

5、检查(审查、同行审查、审计、巡检):指检验工作成果,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的书面标准。检查结果通常包括相关的测量数据。

6、测试/产品评估:有组织的结构化审查,旨在根据项目需求提供有关被测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客观信息。测试的目的是找出产品或服务中存在的错误、缺陷、漏洞和其他不合格的问题。

7、数据表现:因果图、控制图、直方图、散点图(相关图)

8、控制图:用于确认一个过程是否稳定或是否具有可预测的绩效,也可用于监测各种类型的输出变量。规格上限和下限是根据要求制定,反应了可允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下控制限不同于规格界限。

7点规则:过程处于正常值,就不应对其进行调整;过程如果失控,就必须进行调整。

9、会议:内容包括:审核已批准的变更请求、回顾/经验教训

10、核实的可交付成果:质量控制的最终结果。是确认范围过程的一项输入,以便接收正式验收。

11、质量控制的一个目的就是确认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