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步解答如何讓用戶更好地生產內容

如何讓用戶更好地生產內容?文章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拆解,分析了不同階段的運營目標,以及目標拆分下的運營任務與要點。

一直覺得,產品工作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可以把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抽象模擬成一個個產品問題,然後用不同的思路或方法解決;就像讀書時做的奧賽題,解出來的那一刻,成就感 Max。

喜歡產品這份工作很大部分也是這個原因:條條大路通羅馬,每道題都會有不同種解法;產品問題也是,提供一種自己的思路,希望可以有所裨益。

問題:如何讓用戶更好地生產內容?

01

目標分析

從問題看,“如何讓用戶更好地生產內容”主要對象是對平臺已存在的用戶,當然也可以引入第三方內容生產團隊,或者自建內容生產團隊,爲使問題簡化,暫只考慮針對平臺用戶。

大量優質的內容是平臺的基礎,才能滿足用戶源源不斷的消費需求,“更好”有兩個點,即能持續生產優質內容。

所以目標爲:讓平臺用戶能持續生產優質內容。

02

目標拆分

將目標拆分:生產內容、持續生產內容、持續生產優質內容。

如圖,A 類用戶爲符合目標條件的“理想型用戶”,目標是希望儘可能多得把用戶轉化成 A 類用戶,那麼可以將目標拆分爲:

  • 目標一:將 D 類用戶轉化爲 C 類用戶(生產內容)
  • 目標二:將 C 類用戶轉化爲 B 類用戶(能持續生產內容)
  • 目標三:將 B 類用戶轉化爲 A 類用戶(持續生產優質內容)

爲便於後期進行效果評估,對子目標的關鍵指標進行定義。

  • D 類用戶:一次內容都未生產過的用戶;
  • C 類用戶:只要生產過一次內容即可成爲 C 類用戶;
  • B 類用戶:能在一個月內生產超過四次內容的用戶即可成爲 B 類用戶;
  • A 類用戶:能在一個月內容生產超過四次內容,且內容熱度平均每篇超過 α 的用戶。

其中內容熱度來源於內容閱讀數、評論數、點贊數、打賞數等。

03

路徑分析

內容社區主要角色爲內容消費者和內容生產者,主要的行爲路徑如下圖:

目標一:D → C

此時應該儘可能快得讓用戶消費內容,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持續消費,產生共鳴,出現自我表達的慾望,生產內容。

關注“興趣”,興趣促進人的主動性,可促使其快速開始某件事。

【消費內容】

  • 降低內容消費門檻:採用訪客模式、支持一鍵登錄、採用小程序、M站等輕應用形式,降低消費成本等
  • 提升內容消費體驗:舒適的 UI 設計,適合內容(視頻、圖文、問答等)展示的樣式設計

【發現興趣】幫助用戶發現感興趣的內容

  • 提高用戶獲取感興趣內容的效率:引導用戶進行偏好選擇,進行內容匹配
  • 修正內容推送方向:收集用戶行爲數據,修正內容推送方向
  • 推出熱門榜單

【持續消費】

  • 設計 push 提醒,提醒用戶進行內容消費
  • 設置積分獎勵(簽到、閱讀獎勵等),提高用戶使用頻率
  • 設置內容閉環,提供相似內容推薦,提高單次內容消費時間

【共鳴表達】引起共鳴,出現自我表達的慾望

  • 提供與內容生產者,其他內容消費者溝通的渠道,如評論、私信等
  • 適時提醒,比如“看完了有什麼想說的嗎”
  • 提供相同用戶的內容展示,促進用戶產生“我也能說幾句”的衝動

【內容生產】

  • 在適當位置提供可內容生產的入口,抓住用戶想表達那一刻的衝動;
  • 降低內容生產門檻,提供模板,展示其他用戶的內容,提供內容生產引導教程等。

目標二:C → B

此時應該儘可能快地讓用戶收到反饋,適時給予獎勵,讓他嚐到生產內容的“甜頭”。

關注“利益獎勵”,滿足用戶自我實現的需求(被認可、被需要),促使其持續地去做某件事。

【內容生產】

  • 簡化內容生產發佈流程,提供更多合適的內容載體,如短視頻、圖文等;
  • 支持內容導入,幫助用戶遷移已積累內容遷移
  • 提高內容生產體驗

【內容分發】

  • 提供高效合理的內容分發策略,提高分發效率;

【內容展示】

  • 設置專欄,banner,排行榜等

【互動反饋】

  • 及時提醒,讓內容生產者及時收到反饋
  • 保障互動反饋的渠道快捷暢通

【刺激激勵】

  • 可以直接物質獎勵,比如各大平臺的“百億補貼計劃”;
  • 適時提醒,比如“你的粉絲已經等了好久了……”,“又多了一個關注者”
  • 設置排行榜,熱門內容、優秀內容生產者等

目標三:B → A

優質內容的制定標準應該由平臺和用戶共同制定,通過標準來進行篩選,引導內容生產者相互競爭。

【引導競爭,促進加大投入再生產】

  • 社區氛圍:制定社區規則,確定優質內容標準,引導內容生產方向,比如制定專題內容生產活動等;
  • 同行競爭:好勝之心人皆有之,羨慕之情亦是。設置榜單(粉絲數、社區貢獻值等)、特殊標識(加 V),內容生產者進行區分等、相近內容生產者之間進行比較;
  • 粉絲需要:提供“催更”等功能,放大內容生產者被需要的感覺;

04

效果分析

這個其實是自己 17 年剛入行時實際操作過的一個項目,雖然當時開腦洞想了很多,但實際實施時,考慮到產品現狀,實施成本及週期,就在現有功能的基礎上,砍了很多功能,一個小功能一個小功能慢慢驗證,“小步快跑,快速驗證”。

總體效果(數據僅爲展示用):

當時雖然每個功能迭代前都有做埋點,但還是經驗不足,埋點比較“隨心所欲”一些。

導致的結果就是:整體效果提升了,但是具體到哪個步驟,哪個功能提升最大,不知道。

這一點很遺憾,現在也沒機會彌補了,只能在在以後“喫一塹長一智”了。

05

寫在最後

想提供一種思考問題的思路:問題的邊界是什麼,要對哪些人實現什麼目標,目標有哪幾個關鍵點,然後按照關鍵點將目標拆分,目標之間的轉化有哪些步驟流程,每個步驟我們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把目標拆散了,針對每個部分想辦法,實現一個個子目標,再把目標組合起來。

王淮在《打造 Facebook》中說過:“產品經理就是以解決問題爲核心,整合和管理各種人力、物力等資源,高效地將解決方案變成實際產品輸出的領導者”。深以爲然。

有時候問自己:產品經理真的是創造者嗎?

我覺得不是,對於自己,更多的是優化者,是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的人。產品離不開生活,而生活中的問題本來就在那裏,只是需要發現。很享受這個過程。

提供一種思路,拋磚引玉,希望有所裨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