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管理自動化實踐之路

從人肉到系統,從系統到AI,人類一直在自動化的道路上不斷精進着。但不可否認,在實際工作中,仍舊存在着大量的人肉工作,這不僅給企業管理帶來隱患,對於員工個人而言,也是一直處在疲於奔命中。這也是爲什麼很多企業會相對重視內部信息化建設的原因,缺少信息化,很多事做起來累,查起來煩。

各個領域都需要自動化,不僅是提升個人的人效,也是提升了組織的效能。

今天的話題由來是朋友發來的疑問,她想了解如何讓大家瞭解項目報告線上化的必要性,以及線上化的推進策略。說老實話,互聯網對於PM的重視程度在過去幾年一直都是不怎麼樣的,先不說弱矩陣下PM沒權沒勢,就說很多時候業務幾乎沒有專業的PM,而產研這邊也經常是產品經理、技術leader兼任,就可以看出PM想要做點什麼,真心只能靠自己打拼,也無怪乎在推進一些事情的時候阻礙總是那麼大。

差不多是在18年下半年開始,PM的職位漸漸被需要,開始火爆起來,Boss上需要購買才能發佈,但也僅僅是需要所以招人,就好比你需要個私人助理,但你沒有私人助理也不會死(事實證明,私人助理可以坑死你。。。)

言歸正傳哈,藉着這個問題,我將從三個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自動化實踐過程。

爲什麼做

我們先來看一下PM的日常工作:

1、立項:立項流程、審批流程,項目信息收集(方案、目標、範圍、干係人)

2、過程跟進:任務拆分明細、需求清單、依賴清單、MRD、PRD、日會週會紀要、日報週報、各類監控、異常提醒、風險/問題/變更處理記錄、bug列表、測試用例、上線sop、回滾方案、事故處理流程

3、覆盤:目標完成度、流程完整情況、資源人效、改進方案、todolist

你有沒有過整理一份日報/週報花了幾個小時?拼命回想自己幹了什麼?把碎片的東西慢慢拾起再去拼湊,累不累?

你有沒有過催任務、催排期、催進度、催各種事,電話消息沒有停,還經常被人懟?

你有沒有過被審計的時候,去翻郵件,翻聊天記錄,翻各種文檔,最後還是沒通過?

最終極的對話你有沒有經歷過?

老闆:你做了啥?

我:做了這做了那

老闆:東西呢?

我:。。。(回去翻了半天,大部分都找不到了)

老闆:晉升沒你份了,再見

這一整套除了只能靠人去溝通的部分,其餘多是流程、指標數據或是文檔化的東西,如果所有都靠人肉維護,人力成本、時間成本、管理成本都是非常高的。所以我們需要自動化,需要將大量人肉統計或者維護的東西搬上系統工具,來節省成本、提高人效(人類爲了方便,總是能不斷創造的)。

大家不要覺得這是PM自己的事,也不要覺得工具自動化方便的只是PM,項目不是PM一個人的項目,是大家都在做的項目,所有的數據在系統工具中的透明化、所有流程sop的沉澱是整個項目組的財富。每個項目的過程數據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扯皮,公正每個成員的產出,有了基礎數據,各種報表再也不是問題,不用再辛苦去搜excel公式,不管哪個角色,哪個層級,哪種需要都可以滿足,真正做到可追溯、可審計。

Ps:心術不正渾水摸魚的同學可能就比較痛苦了

怎麼做

做自動化不是簡單的造一個系統,找個工具錄入點數據就完結的。它是一個長期運營的過程。

我們將自動化作爲一個大任務進行拆解,一共要做幾件事:線下流程全部跑順——>系統工具上線——>將線下過程搬到線上——>輸出數據報表

自動化的前提是你的線下項目管理動作已經落實了。比方說,你剛進入一個沒有項目管理的團隊,直接就要求大家把任務拆到jira上,你覺得大家理你的可能性有多大?但如果你一開始用excel或者白板養成了大家拆任務的習慣,你再以幫助大家提效爲目的,把excel/白板變成系統工具,就會簡單很多。(從0-1搭建團隊的項目管理體系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

落實完線下動作後,你的系統工具一定是依據線下流程來設計的,當然,你可以使用通用的工具(類似jira),但通用的工具對於定製化需求的支持度低了一點,可能還需要二次開發。對於系統工具的選用(無論是自己開發還是使用市面上通用的),都建議要貼合實際的項目管理流程,同時也要接受,工具只是優化,並不是完美,所以不要像要求你家娃一定要考100分一樣去要求它,它和你都會很痛苦。

有了可用的工具,就可以實施線上化啦。搬的過程不建議一股腦,問題還是會不斷出現的,如果直接要求全部搬,可能會讓所有PM花大量精力在找“bug”上,反而加重了工作量。建議先挑幾個小項目試水,跑通線上流程,順便看看有沒有可以優化的點,試水項目ok後,將系統工具的使用文檔整理出來,再將其餘項目按操作手冊搬上線,可以節省很多不必要的工作量。

之前說過,做自動化的目的不僅僅是方便PM,更多的是透明整個項目組,而體現項目組價值的自動化產物就是各類的數據報表。比方說資源利用率、需求吞吐率、各類業務投入佔比、項目交付率、延期率、bug率、風險數量、問題解決率、變更數,還有各個依賴方的數據,比如依賴部門、依賴任務數量、依賴方的平均交付週期等等,這些報表直觀地體現了項目的真實狀態。

做完這一套,你的自動化就落地了,但這纔剛剛開始

推廣普及

你做了一個產品出來,要怎麼“賣”出去呢?賣產品這個東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畢竟不是軟妹幣,不可能人人都喜歡,所以目標不要定那麼高遠,也不要打着我是爲你好的心態去強賣。

我們首先要認真梳理目標人羣,通過各類緯度將目標人羣進行分層,管理層、執行層、客戶方、技術leader、產品經理、項目經理、研發、審計、財務、干係人。。。找到目前最有需要的目標人羣,比方說管理層需要看所有資源利用情況,技術leader需要看小組成員的任務情況,研發需要看依賴方的任務情況,產品經理需要看需求的完成情況,審計需要看所有的過程數據。這些需求方就是我們的首批客戶,在這羣人中賣產品纔有銷路。

有了銷路,打開了市場的大門,就是各種裂變傳播及不斷自我優化的過程。好的口碑總是能給你帶來很多生意,好的產品也總能吸引到人去用。在傳播過程中,我們需要兩條線並行推進,一條是自上而下的管理需要,一條是自下而上的提效透明。我解讀一下,自上而下的管理需要-主要針對管理層,他們需要了解公司在做的項目情況,需要了解人的資源情況、各部門的協作情況,這是必然也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工具只是爲了管理層服務,那麼對於很多的執行層員工來說,會很反感,甚至會覺得工具和PM是監工,所以我們同樣需要自下而上的提效透明,讓執行層人員感受到工具的便捷性,能切實的幫助他們提效、解決扯皮,公正自己的產出。兩者雙管齊下,才能事半功倍。

在推廣的過程中,一旦有了成功案例,一定要做好沉澱,並且要定期做覆盤、做用戶調研,做過程優化,內部推廣產品是有天然優勢的,但優勢很容易被敗光,要合理運用,而不是純粹利用。

萬事開頭難,做好心裏準備,做好預案,以人爲本,然後就不要大意的開始行動吧~

寫在最後

1、心態很重要,它決定你是否會抑鬱。。。

2、靠誰都不如靠自己來的靠譜

3、不要把推進做成跑腿,PM已經很累了,放過你的腿吧

4、工具可以不先進,但思維不能不先進

5、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同樣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PM就是倒黴的臣和舟,請一定要準備好免死金牌+游泳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