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玄奘的奇異漂流

 

 

 “那麼,是一隻猴子、一隻豬、一個苦行僧、一匹龍馬,保護你去西天,取回真經?”

“是的。”玄奘輕聲說。

李衛公往椅背上一靠,嘴角露出一絲譏誚:“你覺得這樣的報告,皇上會相信嗎?”

“阿彌陀佛,”玄奘輕頌一聲佛號,“佛法無常,色不異空。”

李衛公盯着玄奘的眼睛。玄奘平靜地垂下眼簾。他雖然已經年過四十,經歷西域天竺的千辛萬苦,卻仍然面如冠玉、膚若凝脂,目光清澈,雍容大度,臉上沒有一絲皺紋,彷彿還是十六年前從長安出發時的那個翩翩美少年。

大堂裏一點聲音也沒有,靜得能聽見玄奘那悠長輕緩的呼吸聲。堂下的鐵甲武士,早被他的歷險故事驚得瞠目結舌,用敬畏的眼神看着這位聲名遠播的聖僧。

但這不包括李衛公。大唐開國第一名將的李衛公,公認爲舉國上下僅次於皇帝本人的第二聰明人李衛公。

他沒有說話,而是靠在椅背上,閉上了眼睛。晚風穿過大堂,左廂房那巨大的開平方機器發出吱吱的響聲,勾起了他一些不算美好的回憶。

“你想聽一個能讓皇上相信的故事嗎?”玄奘忽然打破了沉默。

李衛公微笑着睜開了眼睛:“聖僧請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貧僧說,在五指山下收了一個了不得的大徒弟名喚行者悟空,其身爲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最後被如來佛祖鎮壓在此。

貧僧還說,這副皮囊前世是如來之二徒,名喚做金蟬子。因爲不聽說法,言行輕謾,故被貶真靈轉生東土經受十世輪迴的苦難,這與我那大徒弟被壓五指山竟是異曲同工之妙,李衛公,你不曾生疑 嗎?

 

 “貧僧說,第一次遇險是見到了六個剪徑的蟊賊,最後蟊賊被大徒弟悟空打死。爲此貧僧不免唸叨了他幾句,豈料他竟負氣而去。最後貧僧靠觀音給予的定心真言, 又名做緊箍兒咒收復了劣徒。李衛公,定心真言,何謂定心真言?這世間能勒住戾氣的緊箍兒又是何物?悟空悟空,既然是空,何須要悟?”

 

“貧僧說,又收一徒名喚悟能,又叫八戒,此徒六根不淨,八戒不止。好吃懶做,自私自利,貪圖女色,敵我難分。取經路上,不是渴望返回高老莊娶妻生子,便是貪圖口腹之慾,也多次唸叨要散夥回家。李衛公,八戒八戒,這五葷三厭,可曾戒過一樣?悟能悟能,貧僧若是能悟,又何須悟能?”

 

“貧僧最後一個徒弟是沙僧沙悟淨。此徒憨厚耿直,一心向西,不管遇到什麼危險都伴在爲師身邊,也虧了他貧僧才能多次化險爲夷,堅定本心前往西天拜佛求精。沙僧最耿耿於懷的是他曾是玉帝身邊的捲簾大將,因罪被貶,日日承受飛劍穿心之痛。渴望取了西經可以洗刷身上的冤屈。”

 

那接引佛祖撐船帶我們過了凌雲仙渡時,只見上溜頭泱下一個死屍。貧僧見了大驚,行者笑道:“師父莫怕,那個原來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着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撐船的打着號子也說:“那是你!可賀可賀!”,四個人,卻只有一具死屍。李衛公不覺得奇怪嗎?

 

 ————————————————

 

玄奘用着他一貫的輕緩語調,從容說完了這段故事。他的眼中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傷,但很快又恢復到清澈如水的平靜。

 

李衛公沉思着說:“那麼,其實孫悟空是你內心的嗔欲所化,豬八戒是貪慾所化,苦行僧是癡欲所化,一直都沒有所謂的三個徒弟護送你上西天是不是?一直都是你一個人寂寞的上路,是也不是?”

 

“阿彌陀佛。”玄奘雙手撫十,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那麼,你們在一路上打滅的那些妖精,其實是被你所殺的。比如說,不管是那些剪徑的蟊賊,還是長相怪異而被當做妖怪的西域人,或者喜歡食人的粵人,都是被你所殺,是也不是?”

 

“你承受不了自己殺了這麼多人的罪過,所以幻想自己有個頑劣的大徒弟是也不是?”

 

“阿彌陀佛。”玄奘雙手撫十,痛苦的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也就是說,所謂動了凡心的八戒其實是你自己的貪婪所化,你在高老莊喜歡上了高翠蘭,本意是留下入贅。後來是你的嗔念悟空將你喚醒繼續前行。你所謂的蜘蛛精白骨精女兒國王,其實都是你動了凡心的人間女子是也不是?”

 

“阿彌陀佛。”

 

玄奘雙手撫十,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沙和尚是你癡欲所化,你本是前途無量的得道高僧,卻因受了陛下之袈裟紫金鉢,不得不千山萬水前往西天求經。你也有過抱怨吧。希望趕緊取了經文回到陛下身邊,回到天堂的長安城,是也不是?”

 

“阿彌陀佛。”玄奘雙手撫十,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阿彌陀佛。”玄奘問道,“衛公,這個故事,可以讓皇上相信嗎?”

 

李衛公微微一笑:“聖僧,聖上何等聖明的千古不世之君。我作爲臣屬,只能將兩個故事都記錄呈上,信不信,還要請皇上聖斷。”

 

“那你呢?”玄奘的眼光仍然平靜,口氣中也沒有一絲咄咄逼人的味道,“衛公,你相信哪個故事呢?”

 

衛公愣了一下。又一陣風穿過大堂,吹動左廂房的開平方機器,發出吱吱的響聲。

“若是第二個故事流傳了出去,長安城的百姓知道取得真經的大唐高僧竟是個貪嗔癡恨未斷,六根不淨的和尚,那他取回來的真經就大打折扣,陛下的形象也會受損,我大唐辛苦營造起來的天命之國也不復存在。”李衛公心忖。

 

於是他說:“我相信第一個故事。”

 

然後玄奘笑了:“所以佛法無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