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用过的咖啡手冲壶 第一季

测评手冲壶我会从大家最关心的外观性价比控水难度系数三个方面去横向比较 这也是第一次写手冲壶的测评,大家也可以踊跃留言让我知道需要改进测评的地方,或者哪些细节是你们更在意的,测评我会尽量保持客观 独立的态度去写,我只能从我的经验对每款壶做一个相对客观的评测,但也会保留一些个人主观的因素

今天的几位主角 两款国产壶 一款日本的kalita 一款美国的铜壶,我会用三期的文章来介绍这几款壶


第一款泰摩的鱼3.0 手冲壶,这款壶一共有三个版本

300毫升挂耳专用


600毫升手冲壶


900毫升手冲壶


我个人建议是选择600毫升和900毫升,我个人更偏向900毫升,可能是男士的原因,900毫升的用起来给我更有信心的感觉 这样的话重心会更稳,控水的时候水流不容易晃动,比如有时候你要冲3人份大概要用450毫升的水,如果用600毫升到最后就省下200毫升左右的水这个时候重心会比较靠上控水比较难控制住。如果是900毫升就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算你冲3人份还会最后壶里还能保留一半的水,重心低也就更稳。女士的话我推荐600毫升会比较好,900毫升对女士来说会太重了

我今天要测试的是鱼3.0 900毫升 价格249 重量575克,


这款壶手感不错 比较扎实,拿在手里很稳,只是在制作过程中我一直保持以下这种方式拿壶总感觉有些别扭,不是那么舒适


过后我改变的握壶的方式,感觉这种方式拿起来会更舒服一些


第一款壶我用的是一款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豆子,我们知道巴布亚新几内亚号称“小蓝山”,口感会比较均衡 略微带一些果酸


我使用大概20克粉冲300克,也就是1:15的比例来冲这款咖啡


小富士刻度4.0刻度


这款壶因为壶口的特殊设计的确可以像官方宣传的那样90度的垂直出水,垂直出水的话,可以让水流有更好的穿透力来穿透粉层,按照手冲咖啡大全的说法,水流垂直用细水流也可以让咖啡粉很好的吃水,而大水流虽然也可以产生穿透力,但因为水柱过大咖啡粉吸收了更多的水分,容易过萃,但我觉得这段话只适合冲煮的前半段时间,比如闷蒸完后,我喜欢用一个中细水流来冲咖啡粉的前半段,而后段咖啡里好的可溶性物质大部分已经萃取出来也就是精华部分已经萃取完成,我为了不让咖啡过萃也就是咖啡里不好的物质,比如木质成份(咖啡里真正能萃取的物质大概30% ,而70%的物质是不溶于水的木质,而这30%可溶性物质其实我们真正要的物质大概在20-23%)明白了这个道理,到了萃取后段咖啡粉吃水饱和,细粉容易沉淀到底部,容易造成堵塞,这也是为什么后期滤杯下水明显过慢,这也是容易造成过萃的原因所在,那么我在后段就会用一个大水流搅拌,让整个粉层翻滚起来,让下面的细粉到上面来,这样的好处是不容易造成堵塞,那么这杯咖啡也就不容易过萃取(这段话大家可以好好消化一下)


20克粉


我会用30-40克水区闷蒸,大家不要相信什么闷蒸的最佳状态是让咖啡液体滴一滴的说法,这完全是玄学,闷蒸滴十滴甚至更多就一定比你滴一滴的咖啡难喝?所以大家不要纠结于这些


闷蒸完毕后,第一段水流我会用一个中细水流,第一段水流的照片忘记拍了,大概就是下图这个粗细


大概一分16秒粉层凹陷下去,开始第二段注水,我会用一个比较粗的水流搅拌

大概到250毫升,我会采用中心注水 不搅拌的方式减少萃取率


中心注水到自己想要的水粉比,大概300毫升,用时2:10秒左右


这杯巴布亚新几内亚咖啡的表现,整体比较平衡,风味有一些青苹果 焦糖的香气,酸度属于中等偏弱的一个酸质,这个酸是大部分消费者能够接受的酸。


整个过程控水都比较稳定,可大可小,朋友有时候喜欢冲3人份,当冲煮到后段时候,由于三人份用水比较多,这个时候壶的水流控制会有些许不太稳定。但冲两人份也就是900毫升壶冲300毫升咖啡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尽可能的满水冲煮

这款壶整体表现让我满意,手感做工包括控水的难度系数是一款比较适合新手用的壶


   第一款壶就测评到这里,我们下一期的文章见 

                                                                                                                                                                      2018.5.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