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婚姻是權衡利弊的選擇 | 《傲慢與偏見》評讀

我有一個發小,今年剛結婚。他結婚這事給了我很大的衝擊。

給我造成衝擊的,不是我們一起長大,我還沒有對象,他就已經結婚了。而是他結婚的過程。

他去年臘月二十一相親,與那個姑娘第一次見面。

臘月二十五雙方父母見面,臘月二十八完成訂婚所有程序。

今年年初,正月二十拜堂成親,兩個人從認識到結成夫妻,只花了一個月,中間見面次數還不到十次。

結婚前一晚,我問發小:怎麼這麼匆忙,是不是有點太快了?

他說:我工作穩定,房子有了,往後只是想着怎麼過日子了。她能工作掙錢,性格不錯,能過日子。我覺得挺好的。

交流的整個過程,他沒有說過喜不喜歡的話,只是強調,跟她在一起可以過日子。

愛情與婚姻的關係,是人們永恆探討的話題。錢鍾書在《圍城》中有一句論斷:結婚無需太偉大的愛情,彼此不討厭已經夠結婚資本了。

而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裏,用更直接的故事,向人們道出:最好的婚姻也不過是權衡利弊。

《傲慢與偏見》講述了貝內特夫婦的三個女兒簡、伊麗莎白、莉迪亞和鄰居盧卡斯小姐四個姑娘不同的愛情與婚姻選擇。

1. 盲目相信愛情的人都是傻瓜。

愛情往往讓人盲目而衝動,衝動下的選擇,至少是不被大多數人認可。

《傲慢與偏見》中唯一因爲衝動去結婚的,只有莉迪亞嫁給威克姆。而她在書中衆人眼裏,是個傻瓜。

莉迪亞是貝內特夫婦的小女兒,年僅十六歲,情竇初開,天真不諳世事。

當風流浪漫的軍官威克姆出現在朗伯恩時,年少的莉迪亞便被他吸引了。

沉湎於威克姆的帥氣與風流中的莉迪亞,沒有看清這個人的面目,只是天真的認爲自己遇到了生命中的白馬王子。

當威克姆在朗伯恩欠下大量賭債不得不逃離時,莉迪亞依然迷醉在自己的愛情幻想中,選擇了跟隨威克姆私奔。

莉迪亞愛的很純粹,她從頭到尾都沒有懷疑過威克姆,即便知道了威克姆那些齷齪事。

瑪麗亞·杜埃尼亞斯在《時間的針腳》中談到:

瘋狂的愛會讓人變傻、變盲目。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會讓人喪失對周圍事情的感知,讓人感覺變得遲鈍,進而喪失觀察和感受的能力。

也正是因此,當週圍的人把莉迪亞嫁給威克姆視爲愚蠢的醜聞時,莉迪亞渾然不覺。

當他們在倫敦完成婚禮後,莉迪亞回到家中,無視父母和姐姐們的臉色,興高采烈的講述着她即將和威克姆去英國北部生活。

最終,莉迪亞婚後的生活艱辛不已,時常需要兩位姐姐的接濟。

愛情再美好,當進階成婚姻時,也應當審慎的去考慮現實的生活。

2. 沒有愛情的婚姻就一定不會幸福嗎?

有的人堅持認爲,愛情是婚姻的基礎,沒有愛情的婚姻怎麼能夠幸福?

然而現實是,許多人在談論婚姻是的第一個問題從來不是我們能不能產生愛情。

而是,你有沒有房子和車子,你的月收入是多少,存款有多少?

愛情只需要片刻的浪漫,婚姻卻是要爲生活持續的買單。

因此,當27歲的夏洛特·盧卡斯遇見擁有體面工作和穩定收入的牧師柯林斯時,她果斷的選擇了主動追求和結婚。

面對曾拒絕柯林斯求婚的好友伊麗莎白的疑惑時,夏洛特無比平靜的解釋道:

我不是個浪漫主義者……我只要求能有一個舒適的家。就柯林斯先生的親屬關係和社會地位來說,我相信嫁給他是能夠獲得幸福的。

幸福是什麼?百度百科的定義是:幸福,是指一個人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喜悅,並希望一直保持現狀的心理情緒。

即幸福是和一個人想要什麼掛鉤的,和愛情基礎上的婚姻並不能劃等號。

如果你想要的是愛情,那麼可以說,讓你幸福的婚姻一定是要有愛情爲基礎的婚姻。

但有許多人和夏洛特一樣,想要的並不是愛情,而是體面的生活,穩定而優渥的物質生活。

夏洛特對自己的內心看的很清楚,對婚姻的幸福也非常理性。所以她選擇了柯林斯,儘管柯林斯的性情與她大相徑庭。

3. 看似美好的愛情其實也在計較利益得失

美好的愛情一直是人類至高的追求,是文學作品中永恆歌頌的主題,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所以會有“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流傳千古,會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至今傳頌。

也會有從校服到婚紗的故事成爲年輕人的期盼,會有“有你童佳倩的地方就是我劉易陽的家”刷爆網絡。

但是,這種純粹美好的愛情往往以悲劇收場,就像梁山伯與祝英臺最終化蝶,就像羅密歐與朱麗葉最後雙雙自殺。

而擁有幸福結局的美好愛情,往往都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在《傲慢與偏見》中,達西與伊麗莎白的愛情是故事的主線,也是四對年輕人中唯一經受種種考驗由愛情到婚姻的。

他們的愛情看似美好,經歷的種種考驗仔細想來也不過是利弊的權衡。

達西與伊麗莎白的第一次相見,誰也沒有看上誰,反而對彼此都看不過眼。

伊麗莎白因爲達西的傲慢和輕信流言,越發討厭達西時,達西卻因爲伊麗莎白的特殊態度而對她動了感情。

後來,達西終於向伊麗莎白告白並求婚,但是達西此時的感情態度是什麼呢?

他覺得伊麗莎白出身低微,他自己是降格以求。而家庭方面的障礙,又使得理智與心願總是兩相矛盾。

達西喜歡上伊麗莎白許久之後才決定表白,原因在於他一直在考慮伊麗莎白的出身,毫無禮貌和風度的家人,以及她的那些不入流的親戚。

直到他見到了伊麗莎白還有比較體面的親戚加德納夫婦才終於向伊麗莎白求婚。

伊麗莎白麪對達西的告白,第一反應是“儘管打心眼裏厭惡他,但是能受到這樣一個人的愛慕,她又不能不覺得是一種恭維。”之後才覺得他的顧慮冒犯了她。

而伊麗莎白對達西觀感的改變起始於哪裏呢?是在伊麗莎白見識到達西奢華的彭伯利莊園之後。

當達西輕而易舉用金錢和權勢關係擺平伊麗莎白妹妹的醜聞之後,伊麗莎白纔算徹底消除了對達西的偏見,最終接受了達西的愛情。

達西與伊麗莎白的愛情看似曲折而美好,但是美好的背後卻是顯而易見的利益得失的計較。

4. 完美愛情下的幸福婚姻都是童話

愛情是童話,不食人間煙火。

婚姻是生活,每日裏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愛情很脆弱,經不起敲敲打打,婚姻卻是瑣碎的生活,免不了磕磕絆絆。

看看娛樂圈這幾年,多少當初被贊金童玉女的情侶,要麼出軌要麼離婚。

戀愛時全網撒狗糧,分手時只剩滿地狼藉,人人嘆息。

如同賓利與簡那樣從一開始就情投意合,到最後美滿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終究只是童話而已。

能有幾個人像簡一樣,性格溫柔的不像話,處處都在爲別人考慮,即便是在心裏,也不會說人一句壞話。

能有幾人像賓利那樣,隨和而純善,又恰好遇到和自己性情極爲相似契合的簡呢?

即便能夠遇到讓自己覺得完美的對象,就一定能夠幸福嗎?

正如書中所說:

婚姻幸福完全是個機遇問題。雙方的脾氣即使彼此非常熟悉,或者非常相似,也不會給雙方增添絲毫的幸福。他們的脾氣總是越來越不對勁,後來就引起了麻煩。

婚姻和愛情不一樣,愛情只有兩個人,一個世界,可婚姻有好多人,整個世界。

在愛情中,只需要偶爾的製造下童話般的浪漫就會讓人感到幸福。

在婚姻中,卻需要兩個人持續的面對共同的生活,不停地修修補補,才能維繫住所謂的幸福。

所以林徽因選擇了樑思成,而拒絕了徐志摩,並用了一生的時間來回答樑思成“爲什麼選擇我”的問題。

5 幸福是權衡利弊的選擇

愛情值得追求嗎?當然值得,這無法否認。

只是,幸福並不和擁有愛情劃等號,幸福只在於選擇。

每個人內心都有不同的渴求,魚和熊掌往往難以兼得。得到什麼,放棄什麼,總是要做個選擇。

最重要事情只是搞清楚自己最想要的,在理智中做出最能讓自己幸福的選擇。

《傲慢與偏見》中四對年輕人對婚姻的選擇各不相同,但是共同說明了一個主題:愛情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婚姻是權衡利弊的選擇。

物質很庸俗,生活卻很現實,愛情與婚姻最終總是要落在生活上。

就像伊麗莎白所說:

爲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



我是秀才,愛讀書,愛寫作。期待你的關注。

公衆號:書生留得一分狂

頭條號:秀才讀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