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軟件配置管理加強風險管理

前言

在我們實施的項目中,爲了降低風險,採用了多種手段,其中,配置管理是比較簡單,而且行之有效的一種,當然,它不能,也不可能解決項目風險的所有問題,但可以解決部分風險。下面,我先談一下對風險管理和配置管理的認識,然後,就一個具體的項目,把軟件配置管理在變更管理方面的所用,進行簡單的論述。

 

風險與風險管理

軟件項目的特殊性使其開發難度越來越大,各企業、團隊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多,這直接導致目前國內軟件項目成功率較低。

“風險”是個抽象的概念,代表那些可能導致所做事情不能正確完成的所有因素,這些因素雖然還沒有發生,但是在某些條件下,他會在項目過程中發生,並直接導致項目延期、增加成本、降低項目質量,甚至導致項目失敗。

風險管理是一個體系和制度,通過實施風險管理,我們可以做到:

1、識別項目中可能帶來問題的因素,並在這些因素真正發生之前控制它,減少其帶來的影響。

2、注重項目的統一目標,是所有過程都圍繞着項目目標而努力,並且在這些過程中考慮那些影響項目質量的各種因素。

3、在項目早期對影響項目成功的因素進行分析,並在今後的決策中對這些因素繼續進行監控、分析。

4、制定明確的過程來管理風險,而且融入到項目管理過程本身,使得項目管理過程更加完善。

5、儘管風險管理會爲項目管理增加成本,但可以將風險因素髮生後對項目產生影響而帶來的損失和實施風險管理帶來的成本進行評估,以獲得最大的項目效益。

6、爲今後的項目管理積累經驗和歷史數據,以獲得更高的項目管理水平。

總之,風險管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項目管理活動。

 

軟件配置管理

軟件開發的過程中,會得到許多工作產品或階段產品,還會用到許多工具軟件,這可能是外購軟件,也可能是用戶提供的軟件。所有這些獨立的信息項都要得到妥善的管理,絕不能出現混亂,以便在提出某些特定的要求時,能將其進行約定的組合來滿足使用的目的。

這些信息項是配置管理的對象,成爲軟件配置項,例如,需求規格說明、設計說明書、用戶手冊等。

 

下面分析的項目限於篇幅,僅討論關鍵點。

項目背景

本項目是要在一家電信運營企業構建遠程只能診斷系統。具體的軟件體系結構如下圖所示:



項目計劃

1、項目計劃

在80天的時間裏,用15人的資源,開發出一種能實現企業產品的遠程智能診斷的系統;要求把採集來的產品數據實時可視化和進行診斷,並把數據存於數據庫中以進行進一步更新規則庫。

2、項目工作包分解

爲了分發任務及進行管理,把項目按項目範圍進行詳細分解是必要的步驟。系統的WBS是信息溝通的共同基礎,同時也是系統綜合與控制的手段。遠程智能診斷系統的WBS如下圖所示。




1、項目的進度計劃

在制定出系統的WBS之後,就可規劃系統的進度安排了。遠程智能診斷系統的進度計劃如下表。




4、項目進度控制

在建立了項目基準計劃之後,管理工作就是進行過程的監控,以確保一切按計劃行事。本項目控制過程包括每7天收集一次項目績效的資料,之後把世紀的績效與計劃績效相比較,如果實際比計劃差,則採取糾正措施,同時要縮短監控的時間間隔。如果實際進度滯後於基準計劃,則要更改基準計劃以確保計劃是切實可行的,是最新的。同時把更新的計劃反映到圖示中。

5、項目總結

遠程智能診斷系統的項目總結包括項目經理主持的評估會議、項目經理與部分項目成員的私人會議和確定技術培訓事宜的活動三部分。會議討論的成果全部備案,以資後用。

以上簡單介紹了項目的情況,下面就以上項目簡單談一下配置管理對變更風險的作用。

軟件變更

軟件變更的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用戶,他們是軟件的需求提出者。十分常見的現象是用戶提出需求後,軟件開發過程中用戶又改變需求,迫使開發工作返工,甚至丟棄一些無法修正的部分。用戶不斷變更需求,會造成項目風險,但這又無法完全避免。我們只能盡力減少需求變更,降低它造成的影響。

另一方面是來自於軟件開發人員或者項目管理人員。開發過程中,開發人員發現前期工作中有一些不妥當的地方,便要修改已經確定了的設計方案或設計細節。更有甚者,項目管理人員提出修訂以確定了的項目方案。

原則上講,提出變更的原因在於:隨着工作的進展,用戶和開發人員都將掌握更多的信息,對問題本身和設計方案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也發現原來的設想有不充分,不完善甚至不合理、不可行的部分。這時提出修正是完全合理的,是符合人們認識規律的。

軟件變更出現的不可避免性絕不意味着軟件可以任意修改,也不能以此作爲軟件產品質量達不到要求的藉口。毫無疑問,軟件過程中變更管理的責任是重大的,能否解決好變更管理問題是成熟軟件組織的一個衡量標誌。

簡單的說,變更管理就是控制修改,使之不出現改錯、改亂的現象。變更管理的任務是:

n  分析管理:研究變更的必要性、經濟可行性和技術可行性。

n  記錄和追蹤變更。

n  採取措施保證變更在授權狀態下進行。

配置管理

配置庫也稱配置項庫,使配置管理的有力工具。

1、配置庫的作用

n  記錄與配置相關的所有信息,其中存放受控的軟件配置項是很重要的內容。

n  利用庫中的信息評價變更的後果,這對變更控制有重要的意義。

n  從庫中提取各種配置管理過程的管理信息,可利用庫中的信息查詢回答許多配置管理的問題。

利用配置庫實現配置管理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把軟件開發過程中的各種工作產品,包括半成品或階段產品以及最終產品管理的井井有條,使其不致管亂、管混、管丟。

在工作中,要建立下列三種庫。

開發庫:存放開發過程中需要保留的各種信息,供開發人員個人專用。庫中的信息可能較爲頻繁的修改,只要開發庫的使用者認爲有必要,無須對其作任何限制,因爲通常不會影響到項目的其他部分。

受控庫:在軟件開發的某個階段工作結束時,將工作產品存入或將有關的信息存入。存入的信息包括計算機可讀的及人工可讀的文檔資料。應該對庫內信息的讀寫和修改加以控制。

產品庫:所開發的軟件產品完成系統測試後,作爲最終產品存入庫內。等待交付用戶或現場安裝。庫內的信息也應加以控制。

作爲配置管理的重要手段,上述受控庫和產品庫的規範化運行能夠實現對軟件配置項的管理。

變更請求與變更控制

一般情況下,出於開發狀態中的軟件配置項尚未穩定下來,並未受到配置管理的控制,開發人員的變更也並未受到限制。但當開發人員認爲工作已告完成,可控其他配置項使用時,他就開始趨於穩定。把它交出評審,就開始進入評審狀態,若通過評審作爲基線將准許進入配置庫,開始“凍結”,此時開發人員不允許對其作任意修改,因爲它已處於受控狀態。通過評審表明,它確已達到質量要求,但若未能通過評審,則將其迴歸到工作狀態,重新進行調整。

處於受控狀態下的配置項,原則上不允許修改,但這不是絕對的,如果由於多種原因需要變更,就需要提出“變更請求”。在得到批註的情況下,允許配置項從庫中檢出,待變更完成,並經評審後,確認變更無誤方可重新入庫,使其恢復到受控狀態。此過程即爲庫管理。

配置狀態報告

配置狀態報告也稱配置狀態說明與報告,是配置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任務是有效的記錄和報告配置所需要的信息。目的是及時、準確的給出軟件配置的當前情況,共相關人員瞭解,以加強配置管理工作。

需要跟蹤捕捉的狀態報告信息有:配置項的當前標、已交付的軟件的配置、變更請求或問題報告的狀態、已獲准變更的狀態。

在項目管理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到他的動態性。事實上,過程中所有的挼建配置項都在不停的演化着,如果沒有相應的控制手段,其後果不可想象。配置狀態報告就是要在某個特定的階段觀察當時的配置狀態,也就是在動態演化着的配置項去某個瞬時的照片,以便於在分析狀態報告信息的基礎上更好的進行控制。

在軟件項目管理的過程中,良好的運用配置管理,可以降低一定的風險,較好的完成軟件項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