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生活中求異思維例子:打破固有思維,需要敢於嘗試

偉人有句話說的非常形象,“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這當然是強調不要固守舊思維,要靈活些,而方式就是多體驗多嘗試多實踐,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求異思維就是尋求靈活思維方式,打破僵化固有思維,其實就是逆本能去做事情

原创 萬事開頭難之講座開頭引子:那些心理事兒如何鋪墊

萬事開頭難,說的是“良好開端是成功一半”。寫文章由於簡短,如何開頭倒也無所謂,不過對於演講講座來說開始就非常重要,因爲快速讓人心動纔是必需。還記得李敖來大陸在高校演講時,開頭使用一個幽默放鬆故事作爲鋪墊。他說演講前自己熟悉講稿,溜達進了廁所

原创 保持覺察意識,不是直覺思維表達,要有逆本能刻意訓練

昨天說到意識比知識更重要,其實是說知行合一的重要性,這是陽明心學的精華,也是我們個體的生活體驗。承認我們都有侷限性是最重要的事情,知道自己不知道是關鍵,也就是人貴有自知之明,做到這點你會超越大多數人。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叫做自知。有了自知之明

原创 意識比知識更重要:多在事上磨,刻意訓練,有意賦意

晚上在家喫過晚飯,接滿一壺水放到煤氣竈燒,然後進了書房,打開空調,關好屋門,收聽錄音。再之後,嗯,就徹底、完全、忘記了燒水這件事。直到一個小時之後,爲何時間如此精確呢?因爲當時邊看書邊聽錄音,這是一個講座,正好餘下一個小時內容。聽完錄音不久

原创 理解別人:是誰在說,什麼情境下說,爲何這樣說,爲了什麼這樣說

昨天文章說到朋友和家人約法三章,提出“以後和我說事情,只能像錄像機一樣陳述事情,不要評判或者加上這個人是垃圾之類的話。”那麼我們如何理解這個事情呢?一般而言,我們聽到這個故事,本能會認爲人家做法是迴避或者逃避問題,似乎追求的是“報喜不報憂”

原创 如何助人:支持療法順着說,建立關係;諮詢療法提問說,建立目標

前兩天分享的幾位朋友交流,源自朋友沒被老公尊重的故事,大家發表看法,目的都是希望能積極鼓勵到朋友。我簡單整理爲《言語虐待:不要用道理說服我,不要用愛控制我》,得到另外其他一些朋友共鳴,先簡要摘錄下大家觀點,再說說個人淺顯看法。友1:這篇文章

原创 心理方式處理家庭關係:以人爲本,從有效出發,積極行動學以致用

昨天整理三位朋友關於日常生活事情的對話,試圖反映人際關係互動中的現實困惑,今天有些反饋,簡單整理如下。王:可否就昨天生氣老公故事簡單溝通下?朋友A:我當時就是不舒服了,一小下。王:先說個觀點,“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讓自己情緒穩定下來方式

原创 言語虐待:不要用道理說服我,不要用愛控制我

看到羣裏朋友分享自己的故事,深爲感動。看到對話,爲朋友們善意安慰感動,卻又有一種特殊感受。原文摘錄朋友分享與對話,供大家思考。朋友A:這幾年的學習對我最大的幫助,就是我分清了誰在虐待我!昨天下午我們一塊回家,我坐在後排,身旁放了一個老公的快

原创 “是親三分客”,人際交往三原則:親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親

老母親身體不舒服,整整一天在拉肚子,兄長晚上趕過去看望,又給拿了藥服用。我距離稍遠些,沒有過去,電話保持着聯繫,知道沒有大礙,也就放心了。第二天,兄長在大家庭羣裏發了一張母親喫早飯照片,精神狀態非常好,知道兄長一早又趕過去了,就艾特兄長道“

原创 提問技術激活感恩之心:存在就是被感知,活着就是被記住

作爲孩子的父母,如果一次能回答如下五個問題,你的親子關係定會不錯。1、你愛孩子嗎?2、能舉出5個具體例子嗎?3、孩子感受到了嗎?4、孩子如何反饋的?5、你又是如何迴應的?當然,上面問題是從自我中心出發提問的,如果以孩子視角來提問,能夠依次回

原创 “先判斷再應對,先診斷再治療”:區分前提是理性,區分就是智慧

家裏老人身體不好,這一天都處於拉肚子狀態,晚上兄長趕過去,要帶着去診所掛個吊瓶輸液。老人家說自己好了沒事了就是不去,沒辦法兄長就去附近診所讓醫生開藥拿回家。醫生當然不會隨意開藥,問明“情況”“症狀”“表現”,知道了在服用“便通片”,這是幫助

原创 覺察優越情結:自我意識擴大化探索的目的

農村有句俗語,“兩句好話轉了腿肚子”,大意是說被別人幾句奉承話,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開始自我感覺甚好,不自覺就洋洋得意,殊不知打臉很快就到。這其實是優越情結的表達。這種情況生活中並不少見,比如最近一個故事。外出培訓回來路上,某人被奉承幾句學

原创 可與人言無二三:愛說、會說、不說,“誰在說”“在啥環境下說”

人際互動離不開說,如何說是個大問題,這是心理發展不同階段的反映,或者說是心理健康指數差異的表現。我們可以簡單區分爲三種情況的“說”:愛說、會說、不說。一、愛說。家有小孩子最熱鬧,整天精靈古怪,精力旺盛,不住嘴地說。這種孩子式的愛說,可以視爲

原创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從機場搭乘公交回城,只有我一個人,成了專車。司機師傅是個中年人,車子開得穩當,職業能力沒得說,不過言語流露出來的滿是抱怨。坐了十幾站,聽了負面話語一路,完全沒有積極正向的一點點。比如路過修排水方涵的路段,抱怨“這路修了好久,你看沒人幹活,耽

原创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羊祜(hu音戶)是西晉大臣,策劃好滅掉東吳謀略上報晉武帝,因爲西部邊境還在作戰,朝廷意見分歧而沒有采納實施。羊祜爲此嘆息,“天下不如意,恆十居七八,故有當斷不斷。”羊祜這句話後來漸漸變成“不如意事常八九”,並加上一句“可與人言無二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