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讀書】《見字如來》漢字的演變

在通訊設備發達的今天,經常見面、偶爾微笑問好的可能只是陌生人。在城市中四處高樓大廈,在與自己對門居住很久的鄰居,因爲各自工作的繁忙,可能一年半載不會相見一次,即便是見面也有可能會彼此心存戒備,因爲彼此只是陌生人。

古語:遠親不如近鄰。解釋除去“遠道而來的親戚,不如就近的鄰居能給與及時的幫助”以外,同時,這句話也指“平時鄰里之間交往比遠親更多一些,使得鄰里之間有了一種甚於遠親的感情。”

可是經過時間的推移,隨着社會發展的步伐,我們只要有時間就會立即沉迷於網絡,與現實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完全隔離。站在你對面的,與你擦肩而過的,甚至是經常見面沒有打過招呼的都歸屬於陌生人。哪裏還有遠親不如近鄰的情景!

《見字如來》中,張大春著名說:“我在清代以前的古書上沒有見過‘陌生’‘陌生人’這樣的詞彙,最常見而意思接近的,是‘陌路’一詞”。“陌路”的意思是走在田間小道,在路上遇上不認識的人。

在古代因爲通訊設備不發達,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與人面對面溝通,時間久了,感情也就好了。鄰里之間也是最經常走動的對象,是感情比較深厚的社交。所以也就沒有“陌生”一詞。

可是如今這個社會中,“鄰”這個字讓人覺得越來越陌生了。鄰里之間相互矛盾的案例比比皆是,有些還會因爲小矛盾引發血案,正因相鄰之間各種矛盾屢次發生,我國出示了《相鄰權》的相關法律法規。

《見字如來》中張大春解釋的“鄰”字起初原本的意義並不是像現在這樣冷漠,如“鄰光”經常指的是他人施於的恩惠。匡衡鑿壁借光讀書的經典故事,不僅僅只是體現匡衡的用功讀書,同時也體現了鄰居沒有在意自己牆上的洞,大度地將光施於匡衡的鄰里之間相互幫助的美德。


2018年7月上市的一部電影《西紅柿首富》,正值夏天,正是運動減肥的好時節。這部電影上市之後,瞬間火了電影裏面的一首歌曲《卡路里》。很多愛美的女孩都跟着這首歌曲來跳舞、運動、減肥,胖的女孩想變瘦,瘦的女孩想更瘦,一個個都想成爲歌曲中的萬人迷。

爲什麼很多人都想變瘦呢?因爲現在的社會,讓別人看到你很瘦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苗條、精神抖擻,甚至會認爲你是一個健康的人。而肥胖首先會被人定義爲疾病,不健康的象徵,體態不優美,年齡稍大一些肥胖也非常容易導致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可能是因爲當今生活物質豐富,人們生活條件相對提高不少,平日裏頓頓都離不開大魚大肉,過年過節肉類已經不再是期盼已久的美食。並且還有各種各樣的高熱量垃圾食品,人們自制力不強的話,很容易被這些“美食”所吸引。

而在古代人們說“瘦”,首先會想到的必定是與疾病、飢餓有關。而人們只要說胖,就會聯想到“富態”“福相”“豐腴”。可能是因爲古時百姓生活不富裕,經常捱餓、受凍。勞動能力差,有時候只能用山上的野菜來充飢。所以當時胖也會給人聯想到“富足”。

《見字如來》中張大春解釋“瘦”這個字,“瘦”居然是一個字“疒”旁,讀若“牀”,讓人首先聯想到的是病牀,而偏旁下面是一個“叟”字,叟的意思是老人。“瘦”也就是病牀上躺着一個老人,肌肉不豐,形容枯槁,大概也就是風燭殘年了。可見在造字年代,瘦就是一種病態,並不是現在的美,與現在人們所理解“瘦”的意義背道而馳。


《見字如來》是一本講字的書,作者張大春通過自己經歷過的真實小故事,講述漢字的歷史及演變。張大春是山東濟南人,華語小說家,喜歡講故事,從小受父親的薰陶臨摹書法,對漢字有很透徹的研究。放眼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到最後的楷書和行書,漢字的演變是我國曆史最偉大的發明。

張大春通過對漢字的精通在《見字如來》中,用46個章節以及張大春真實經歷的小故事,告訴我們漢字的意義和甲骨文到現在楷書的演變經過。漢字我們大部分都認識,但是除了我們經常用到的以外,是不是還有很多不經常出現在我們視野當中的陌生字呢?即便我們現在所接觸的是非常熟悉的漢字,隨着社會的進步,你還知道它原本的意義嗎?

《見字如來》雖然是一本講字的書,又如一本教科書,每個章節的後面綴有10道相關練習題,可鞏固本章節所學內容。更是一本值得收藏的書籍,以後有時間可以跟自己的孩子細細品味漢字的意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