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以怎樣的速度生活?|*thinking

去年4月,和璞璞、蛋蛋畢業之後第一次和導師交流,聽着他們和李師聊新聞和八卦,分析起來頭頭是道,而我只能安靜吃飯。原本就打算換工作的我,下定決心辭職,想找一個像蛋蛋那樣“有意義”能“忙碌些”的工作,當然我做不到一週通宵三五天。


換了工作之後,發現其實大多數的工作都是在忙碌和清閒之間切換。也曾一個活動之後出兩三篇稿子寫到半夜,也會連續兩天加班到無法思考還得冷靜下來寫稿子、編微信。當然也遇到了連續上了三天班,沒有一件事情可以打卡記錄的情況。像蛋蛋那樣或許是“四大”之所以成爲“四大”的緣由吧。


兩段全職的工作經驗,讓我想起了李師說我“你覺得別人厲害是因爲他們有多年經驗”,經驗和思想是兩回事。歷史學背景的李師看事情的態度和我在中文系遇到的老師有很多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境界”吧。站在歷史長河上談論今日之事,有一種“子在川上”論道的哲學味道。


文人的世界裏浸淫久了,出來之後就發現自己愈發淺薄。做新媒體運營,技能甚至技巧也都跟得上,但是和互聯網行業的同行聊起來,越發覺得思維方式的差別導致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


原本平靜下來的心,又懸了起來。豐富經驗是他人可以指導甚至指揮自己的充分條件,思想是自己能夠走出自己的路必要條件。只是有些時候,工作並不需求自己有思想。可是沒有了思想,我還有什麼?自由而無用的人呵。


曾經羨慕見誰都能侃侃而談的人,自己還是學不到會。習慣安靜看書、嚴肅做事,少了私人空間之後,總是擔心自己不合羣。面對盛情,卻之不恭;禮尚往來,於是得抽時間思考如何迴應以及更好地迴應。遲鈍如我,總是很久才發現有人是真性情,有人是辦公室政治。或許我適合做一個獨行俠。


當工作和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和活動區域都重合的時候,就很難去平衡,也或許是我不會管理時間。小夥伴開玩笑說“對哦~你們在學校住,不下班的。”尷尬地笑了笑才發現,買了米卻很久沒有熬粥了,外賣也不知道點什麼了。


微信很久不更新,也不知該寫些什麼,能寫些什麼。想好的稿子,第二天被自己推翻,跟自己說這種情緒不對,或是時機不對。考慮越多,就越難寫出東西來。


適應了工作的節奏之後,開始更多地規劃和平衡生活。三月給自己立了一個flag:有時間懷疑或踟躕,不如思考如何更好地讓項目落地,安安靜靜去做,總會有收穫甚至是驚喜。也是從三月起,用記手賬的方式促進自己堅持跑步,看書,思考,想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的節奏。嗯,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很喜歡新海誠的電影《秒速5釐米》,“該以怎樣的速度生活,才能再度與你相遇?”這句臺詞,曾經讓我困惑許久。現在卻從貪婪和慾望中生出了新的理解:過好自己的生活,把自己變更好,才能在和小夥伴們重逢時,從容不迫,相談甚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