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與成長

叛逆與成長

文/書山花開

叛逆是成長的主題曲,每一個音符和旋律,都生動地演繹着成長在不同階段的獨特內涵。

那一聲“逃學吧”,在幼小的胸腔響起的時候,內心充滿了恐慌。10歲的年齡,懵懂無知,但老師粗暴的態度和嚴厲的責打,讓那微若遊絲的聲音,經時間的醞釀後,在某一天響若驚雷。

終於帶着不可遏止的思想,從學校裏出走,沒帶一個銅鈿,腦海中只有往縣城裏去那個樸素的念頭,急急惶惶在滿是荊棘雜草的山裏亂走。走不完的是心中的委屈與不忿,望不見的是夢寐以求的炊煙。三天,離家八公里,在不可知的陌生村子裏,在肚子咕咕的叫聲裏,在母親焦急和心疼的目光裏,那顆逃學的心,塵埃落定,出走的歷程就此結束。罷課的做法固然可以商榷,但結果並沒有想的那麼糟糕,因爲從此以後,老師有了很大的改變,責打不再是兒童的日課,粗暴也不是他原來的名字。

“我死也不會磕頭認錯的”,那一句擲地有聲的誓言,從心底升騰的時候,平靜已喪失了大半片天地,但執念堅如磐石,不可動搖。13歲那年,多年書籍潤澤,知識佔據了心靈的高地,曾經的盲目衝動已經像潮水一般退去,每次出征,一馬當先的是有理說理的辯證。精於算計的父親,自以爲信心滿滿,固執得不可理喻,喪失了平等和冷靜的心,在“辨證”面前,大發雷霆。父權以不可阻擋之勢,像放開閘門的洪水一般,奔騰而出,洶涌澎湃。在許多客人面前,它發作得如大雨滂沱。“懶而無用”的評價,像唐僧念緊箍咒那般,令人痛徹心扉。公然的反抗,就是挑釁,具有強大的攻擊力,衝撞得對方怒不可遏。“不孝子孫”的封號,也隨風飛揚,被嘀咕的人羣撿拾起來,不停地嘀嘀咕咕。

屋後的池塘,明瞭爭議的全部內容,塘水清澈,如鏡子一般,照出兩張同樣憤怒的臉。面對着步步緊逼的恐嚇,“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這震耳欲聾的話在水塘引起了迴響。對峙將空氣凝固,裏面充滿着危險的氣息,似乎隨手點一根火柴,就會瞬間被引爆似的。

妥協是最好的結果,單腿下跪抵消了計劃中詳盡的暴打,鬥爭在不可思議的辨證中結束,而青春的躁動依然留下濃重的火藥味,久久不肯消散。

控制終究會喪失它全部的領地,成長以叛逆爲名,擁有無與倫比的力量,衝破狹隘的思維,走出富農精打細算的目光,走向無限廣大的日月山川,揮灑青春,創造屬於生命的奇蹟。

絮言

01.打算開展《紅星照耀中國》主題式名著閱讀活動,按餘老師給我們互動培訓所進行的活動那樣效顰:劃定閱讀範圍,按組討論擬定一組關鍵詞、設計三個問題,爾後作展示分享。昨晚已仔細閱讀有關原文,做了部分章節的概括,算是對內容的進一步熟悉。今晚的改寫,是對主題詞的操練:選擇第四篇的第一章節有關內容,按“叛逆與成長”主題詞進行散文化的演繹。

02.改寫的原文依據:①10歲“罷課”:白天我讀孔夫子的《論語》和《四書》。我的國文教員是主張嚴格對待學生的。他態度粗暴嚴厲,常常打學生。因爲這個緣故,我十歲的時候曾經逃過學。但我又不敢回家,怕捱打,便朝縣城的方向走去,以爲縣城就在一個山谷裏。亂跑了三天之後,終於被我家裏的人找到了。我這才知道我只是來回兜了幾個圈子,走了那麼久,離家才八里路。可是,我回到家裏以後,想不到情形有點改善。我父親比以前稍微體諒一些了,老師態度也比較溫和一些。這次‘罷課’勝利了。②13歲池塘邊鬥爭:但我到了十三歲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同我父親辯論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辦法,引經據典地來駁他。我大約十三歲的時候,有一次父親請了許多客人到家裏;我們兩人在他們面前爭論了起來。父親當衆罵我懶而無用。這激怒了我。我罵了他,就離開了家。母親追上前來,竭力勸我回去。父親也趕來,一邊罵一邊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個池塘旁邊,恫嚇說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提出了停止內戰的要求和反要求。父親堅持要我磕頭認錯。我表示如果他答應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條腿磕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