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60)《飲酒二十首》(其九)

文/書山花開

❂原詩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問子爲誰歟?田父有好懷。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繿縷茅檐下,未足爲高棲。

一世皆尚同,願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

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翻譯

【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p128】

清晨聞聽叩門聲,不及穿好衣服,親自去開。

問一問來人是哪一位?老農懷着好意到來。

大老遠提着酒壺前來問候,懷疑我爲什麼時背運乖。

“穿着破爛,住着茅屋,算作高蹈的隱士豈不可哀。

世上人都隨大流同流合污,你也可以攪渾水,自苦何來?”

“深深感謝父老的勸告,我天生的習性與人難和諧。

放鬆繮繩隨大流,是個好主意,只是違背心願,豈非歧路徘徊?

咱們且來痛痛快快喝一杯,我的人生之車不能轉來。”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p134】

清早就聽敲門聲,不及整衣去開門。請問來者是何人?善良老農懷好心。

攜酒遠道來問候,怪我與世相離分。“破衣爛衫茅屋下,不值先生寄貴身。

舉世同流以爲貴,願君隨俗莫認真。”“深深感謝父老言,無奈天生不合羣。

仕途做官誠可學,違背初衷是迷心。姑且一同歡飲酒,決不返車往回奔!”

【謝先俊/王勳敏《陶淵明詩文選評》,p39】

清早就聽敲門聲,急忙穿衣自去開。請問來客您是誰?原是農父好心懷。

手提壺酒來問候,怪我與時合不來:“破衣爛衫茅檐下,不該隱居誤高才。

世風渾濁識時務,勸您逐流遊宦海。”“深感父老體己話,怨我生性與大乖。

回車改道路雖通,違心馳去怎不歪!有酒暫且齊痛飲,歸耕終老志不回。”

❂解釋

【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p128】

本章寫有田父勸說改道,自己婉拒之,再一次表示作者隱耕志向的堅定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p133】

這首詩以對話的方式,表現出詩人不願違背自己的初衷而隨世浮沉,並再一次決心保持高潔的志向,隱逸避世,遠離塵俗,態度十分堅決

【謝先俊/王勳敏《陶淵明詩文選評》,p38】

作者表示守拙不仕,不趨附渾濁時尚的堅定決心。詩中的“田父”,也許實有其人,也許是虛構,但肯定當時有人勸他再仕。陶淵明借田父問答形式,便於抒發自己的情懷。

【劉繼才《陶淵明詩文譯釋》,p110】

從這首詩所描寫的內容看,大約有人勸他出仕,於是他便以與“田父”這個虛構的人物對話方式,加以回答:“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從而表現了詩人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決心走隱逸之路的堅決態度。前四句寫清晨有一田父好意來訪。中六句寫田父懷疑詩人與世不合而勸他隨世浮沉,最後六句,詩人自言秉性寡合,不肯違背自己的意志,返駕出仕。清邱嘉穗說:“此詩可與屈子《漁父》參看。”(《東山草掌陶詩箋》卷三)這首詩不僅在形式上受《楚辭·漁父》影響,而且在思想上也發揚了屈原那種“舉世皆濁我獨清”的正義精神。

【《中國詩苑精華 陶淵明卷》,p117】

這首詩以夾敘夾議的手法,描寫了詩人與一老農的談話,表明了自己隱居不仕的決心。前人以爲“時輩多勸靖節出仕,故作是篇”(宋李公煥《箋註陶淵明集》卷三引趙山泉語)。按,此詩實爲卻聘之作。《宋書·陶淵明傳》雲:“義熙末,徵著作佐郎,不就。”本詩殆詠此事。

【《陶淵明詩文鑑賞辭典》,p110】

《飲酒》組詩第九首“清晨聞叩門”,是一篇假設問答以表示詩人堅持隱居避世、拒絕仕宦決心的詩作。這首詩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它使人們能更清楚地瞭解陶淵明歸隱後的生活,以及他對“仕”與“隱”的認識和思索。

詩以清晨的叩門聲發端,全篇皆在自然而融洽的氣氛中。清早,詩人就聽見有人敲門,他急忙起身,連衣服也顧不得穿好,便趕去開門。“倒裳”,用《詩經·齊風》“東方未明,顛倒衣裳”之意,風趣地寫出詩人一早急起迎客的匆忙情形。“問子爲誰款?田父有好懷”,問一聲來者是誰?原來是一位老農前來問候。“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此兩句是詩人以轉述的口氣說出田父的來意:他提着酒壺遠道來探望,爲的是懷疑我與時世相違背。緊接四句便記下田父的勸說之辭。這位田父的意思也並非是贊同當時的社會風氣,只覺得詩人如此衣衫破敝、居住在低矮的茅屋中,未免太委屈,實在不是高士隱居之地。“繿縷”,同“襤褸”。“尚同”,主張同流合污的意思。“汩其泥”,語出《楚辭·漁父》:“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漏其泥而揚其波?”意謂姑且與世人同浮沉,不要獨清。再下六句,則是詩人對田父的回答,亦可視作作者的自勉之辭:我深深地感謝老人家的善意勸告,但是自己的稟性、氣質不能與世俗相諧洽;攬轡回車、再入仕途,誠然可以跟着人家學,可違背了自己的意願和初衷,豈不是太糊塗了嗎?咱們暫且快樂地喝酒吧,我的車是不能迴轉的!語氣雖然謙恭而委婉,但是所表示的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決心走隱逸之路的態度,又是何等堅決!“吾駕不可回”,這正是詩人最後的誓言!

從詩的藝術構思來看,全篇設爲問答,與《楚辭·漁父》篇有着相近之處。而且非特形似,神亦似之。從詩的內容來看,屈子“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剛正之氣,亦正爲詩人所繼承和發揚。陶淵明雖未像屈子那樣“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但從田父所言的“繿縷茅檐”看,他的生活也是極其簡陋的。

所以他的寧守貧賤、絕意仕進,也和屈子一樣是難能可貴的。此外,詩人將日常生活中的瑣細之事,如開門迎客,對酒談天,都寫入詩中,而且又寫得親切自然,豐腴有味,純樸動人,這也是作品的高妙之處。全篇看似舒緩,卻於表面散漫的行文中,處處蘊含着不流於世俗的高尚精神。(孫祿怡)

【金融鼎《陶淵明集註新修》,p137】

李公煥《箋註陶淵明集》卷三引:趙泉山曰:時輩多勉靖節以出仕,故作是篇。趙氏注杜甫《宿羌村》第二首雲,一篇之中,賓主既具,問答瞭然,可以比淵明此首。

陳祚明評選《采菽堂古詩選》卷十三:此田父大有遠識。“繼縷茅檐下”,何反不足爲高棲?將意又不特慕高棲者,已爲田父識耶?“稟氣”句截然,“吾駕”句尤截然。

方東樹《昭昧詹言》卷四:又幻出人來,校之就物言,更易託懷抱矣。此詩夾敘夾議,託爲問答,屈子《漁父》之惜。注謂時必有人勸公出仕者,是也。收句完好。

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59)《飲酒二十首》(其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