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59)《飲酒二十首》(其八)

文/書山花開

❂原詩

青松在東園,衆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

連林人不覺,獨樹衆乃奇。提壺掛寒柯,遠望時復爲。

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

❂翻譯

【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p127】

一株青松生長在東園,衆多的雜草遮沒了它的奇姿。

嚴霜凋盡了各種草樹,卓然挺拔的是它高聳的樹枝。

連片的樹木誰也不去注意,獨立一株纔會引得人們驚奇。

提着酒壺來到樹下,撫枝遠眺,心曠神怡。

短暫的一生如同夢幻,何必爲囂攘的世事所羈。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p133】

青松生長在東園,衆草雜樹掩其姿。嚴霜摧調衆草樹,孤鬆挺立揚高枝。

木連成林人不覺,後凋獨秀衆驚奇。酒壺掛在寒樹枝,時時遠眺心神怡。

人生如夢恍惚間,何必束縛在塵世!

【謝先俊/王勳敏《陶淵明詩文選評》,p37】

有棵青松生長在東邊林園,荒草雜樹把它的英姿遮掩;

待到寒霜摧殘其餘的草木,它枝挺葉翠分外高顯。

在成片的密林里人們倒不留意,後凋獨秀才驚奇它既直且堅。

盛酒的提壺掛在寒枝梢頭,醉眼朦朧我時時跳遠。

人生原是一場夢,何苦塵世自作繭!

❂解釋

【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p127】

本章頌青松,並敘相倚爲伴,飲酒閒眺,陶怡其間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p132】

這首詩詩人以孤鬆自喻,表達自己不畏嚴霜的堅貞品質和不爲流俗所染的高尚節操。詩未所表現的消極情緒中,帶有憤世嫉俗之意。

【謝先俊/王勳敏《陶淵明詩文選評》,p37】

作者以孤鬆自喻,表達自已堅貞高潔的情志。在揭露當時賢愚不辨的同時,也流露出人生如夢的消極情緒。

【劉繼才《陶淵明詩文譯釋》,p108】

這首詩詩人以青松比照自己,以“衆草”暗指趨炎附勢的小人,通過讚歎寒霜之後“卓然見高枝”的孤鬆,表現了自己不爲流俗所染的高尚節操。前四句以鬆喻人,寫被衆草掩沒的青松一旦寒霜過後,百草凋零,便現出其卓然高枝。後四句寫詩人在松下飲酒,感慨人生如夢幻,自已決心擺脫塵網束縛,象青松一樣傲然獨立。此詩採取對比寫法,通過草遇秋而枯萎與鬆歷霜而彌茂的鮮明對比,不僅讚頌了青松的堅貞風格,而且也無情地鞭撻了勢利小人。這首詠鬆詩與第四首不同,那首詩雖然也寫了“孤生鬆”,但只是作爲“失羣鳥”的託身之所而出現的,詩的主旨是寫鳥。而本詩則專力寫鬆。雖然也寫了“衆草”,但那是用來作爲反襯的。

【《陶淵明詩文鑑賞辭典》,p108】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經過孔子的這一指點,松柏之美,便象徵着一種高尚的人格,而成爲中國文化之一集體意識。中國詩歌亦多讚歎松柏之名篇佳作。儘管如此,陶淵明所寫《飲酒》第八首“青松在東園”,仍然是極有特色。

“青松在東園,衆草沒其姿。”青松之姿,挺秀而美。生在東園,卻爲衆草所掩沒。可見衆草之深,其勢莽莽。青松之孤獨,也不言而喻。“凝霜珍異類,卓然見高枝。”殄者,滅絕也。異類,指衆草,相對於青松而言。枝者,謂枝幹。歲寒,嚴霜降臨,衆草凋零。於是,青松挺拔之英姿,常青之秀色,乃卓然出現於世。當春夏和暖之時節,那衆草何嘗不也是青青之色?而況草勢甚深,所以能一時掩沒青松。可惜,衆草究竟經受不起嚴霜之摧殘,終於是凋零了。“連林人不覺,獨樹衆乃奇。”倘若青松多了,蔚然連成松林,那麼,它的與衆不同,便難以給人以強烈印象。只是由於一株青松卓然獨立於天地之間,人們這才爲之詫異了。以上六句,構成全詩之大半幅,純然出之以比興。正如吳瞻泰《陶詩匯注》所說,是“借孤鬆爲己寫照”。青松象徵自己堅貞不渝之人格,衆草喻指一班無品無節之士流,凝霜則是譬比當時嚴峻惡劣之政治氣候,皆容易領會。唯“連林人不覺,獨樹衆乃奇”兩句,意蘊深刻,最是吃緊,應細心體會。一株卓然挺秀之青松,誠然令人驚詫。而其之所以特異,乃在於衆草不能有青松之品質。倘園中皆是青松,此一株自不足爲奇了。一位人格高尚之士人,自亦與衆不同。其實,這也是由於一班士人自己未能挺立人格。若士流能如高士,或者說人格高尚蔚然而爲一代士風,則高士亦並非與衆不同。依中國文化傳統,“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人人都具備着挺立人格的內在因素。“人皆可以爲堯舜”(《孟子·告子下》)——人人都可以挺立起自己的主體人格。可惜士人往往陷溺於私慾,又如何能“卓然見高枝”呢?正如朱熹所說:“晉宋人物,雖曰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一面招權納貨。陶淵明真個能不要,此所以高於晉宋人物。”(陶集註《靖節先生集》附錄引)淵明少無適俗韻,晚抱固窮節,自比青松,當之無愧。最後四句,直接寫出自己。“提壺掛寒柯,遠望時復爲。”寒柯,承上文“凝霜”而來。下句,陶滿注:“此倒句,言時復爲遠望也。”說得是。淵明心裏愛這東園青松,便將酒壺掛在松枝之上,飲酒、流連於松樹之下(本題是《飲酒》)。即使不到園中,亦時常從遠處來瞻望青松之姿。掛壺寒柯,這是何等親切。遠望鬆姿,正是一往深情。淵明之心靈,分明是常常從青松之卓然高節,汲取着一種精神上的滋養。莊子講的“與物有宜”,“與物爲春”,“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分別見《莊子·大宗師》、《德充符》、《天下》篇),正是此意。“吾生夢幻間,何事繼塵羈。”結筆兩句,來得有點突兀,似與上文無甚關係,實則深有關係。夢幻,喻人生之短暫,翻見得生命之可珍惜。維者,捆縛也。塵羈即塵網,謂塵世猶如羅網,指的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彌可珍惜,又何必把自己束縛在塵網中,失掉獨立自由之人格呢?這種堅貞高潔的人格,正有如青松。這纔是真正的主體品格。

淵明此詩之精神境界與藝術造詣,可以喻之爲一完璧。上半幅純用比興,讚美青松之高姿。下半幅縱筆用賦,發舒對於青松之知賞,以及珍惜自己人格之情懷。全幅詩篇渾然一體,實爲淵明整幅人格之寫照。全詩句句可圈可點,可謂韻外之致味之而無極。尤其“連林人不覺,獨樹衆乃奇”二句,啓示着人人挺立起高尚的人格,則高尚的人格並非與衆不同,意味深遠,極可珍視。《詩·小雅·裳裳者華》雲:“唯其有之,是以似之。”只因淵明堅貞高潔之人格,與青松歲寒不凋之品格,特徵相似,所以此詩借青松爲自己寫照,境界之高,乃是出自天然。(鄧小軍)

【金融鼎《陶淵明集註新修》,p136】

徐師曾《詩體明辨》卷一引:葉又生曰:“獨樹衆乃奇”,“稟氣寡所諧”,淵明岸然自異,不同流俗,不如此不成淵明。

邱嘉穗《東山草堂陶詩箋》卷三:此詩賦而比也。諸人附麗於宋者皆如衆草,惟公獨樹青松耳。

吳瞻泰輯《陶詩匯注》卷三:此借孤鬆爲己寫照也。前六句皆詠孤鬆,偏以連林陪寫獨樹,加倍襯出,近掛又復遠望,與鬆親愛之甚,無復有塵事羈絆,此生亦不嫌其孤矣。

溫汝能纂集《陶詩匯評》卷三:此篇語有奇氣,先生以青松自比,語語自負,語語自憐,蓋抱奇姿而終於隱遁,時爲之也,非飲酒誰能遣此哉!

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58)《飲酒二十首》(其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