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包法利夫人》||(01)包法利出場

文/書山花開

查理的出場,挺有意思的,他突然的出現,讓昏昏沉沉的學生從瞌睡中醒了過來,這段描寫,在不同的譯本里字句稍有不同。

許譯(許淵衝翻譯):我們正在上自習,忽然校長進來了,後面跟着一個沒有穿學生裝的新學生,還有一個小校工,卻端着一張大書桌。正在打瞌睡的學生也醒過來了,個個站了起來,彷彿功課受到打擾似的。

李譯(李健吾翻譯):我們正在上自習,校長進來了,後面跟着一個沒有穿制服的新生和一個端着一張大書桌校工。正在睡覺的學生驚醒了,個個起立,像是用功被打斷了的樣子。

周譯(周克希翻譯):我們在上自修課,校長進來了,後面跟着個穿制服的新生,還有個校工端着張大課桌。打瞌睡的同學驚醒過來,全班起立,彷彿剛纔大家都只顧用功似的。

張譯(張俊萍翻譯):當我們正忙着複習的時候,校長突然走入教室,一個未穿校服的新生和一個扛着課桌的搬運工緊隨其後。那些昏昏欲睡的學生猛然清醒過來,全都起身站好,猶如他們認真複習的注意力被幹擾一樣。

閱讀贅言:

1.“忽然校長進來了”“校長突然走入教室”中“忽然”或“突然”一詞,其存在的理由可能在於:(1)通常情況,校長是不會進教室的;(2)學生上自習,校長的出現是一個特殊事件,所以發現了這點的學生感覺到意外。

2.許譯“還有一個小校工,卻端着一張大書桌”,強調校工“小”,或許爲了突出課桌之“大”,所以用了個“卻”字。

3.張譯“正忙着複習的時候”和其他幾個版本“正在上自習”,意思有區別的:“自習”是自己學習,包括預習或做作業或複習,“複習”僅是其中的一項。而“忙着複習”說明覆習很緊張,這與“那些昏昏欲睡的學生”存在一定的距離,其他版本所說的“正在上自習”,只強調課型,沒有說明他們的學習狀態,顯得比較客觀,且給後面寫“正在打瞌睡的學生”,留下餘地。

4.“制服”或“學生裝”或“校服”,還有“校工”或“搬運工”,應是源於不同時期的不同的稱謂,翻譯時間較近的,更接近現在通用的名稱。

5.周譯“彷彿剛纔大家都只顧用功似的”,這句相對於“猶如他們認真複習的注意力被幹擾一樣”“彷彿功課受到打擾似的”等,諷刺性更強烈一些。

6.從用詞方面看,張譯“突然”“猛然”“昏昏欲睡”等,語言相對豐富一些,而且用“校服”“複習”“搬運工”等接近現在的一般稱謂,比較適合中小學生閱讀。

7.張譯“校長突然走入教室,一個未穿校服的新生和一個扛着課桌的搬運工緊隨其後”和許譯“忽然校長進來了,後面跟着一個沒有穿學生裝的新學生,還有一個小校工,卻端着一張大書桌”比較,前者簡潔,但沒有了許譯的鏡頭感和動態感。讀着許譯,腦海中就會浮現這樣的場景:校長忽然進來了,接着是一個陌生的新生,跟在校長的後面,新生的後面則是一個小校工,他這麼小的個子卻端着一張大大的書桌,顯得很奇怪。這樣的話,人是一個接一個進來了,進來時,不同的人都給人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自習課突然看到校長的詫異,看到陌生學生的新奇,看到小小校工端着大大課桌的驚奇。

改寫練習:

當自修課以沉默無聊、乏味無趣彰顯其全部內涵時,校長的出現,就像拿起一塊石頭扔向沉寂的湖面而激起層層漣漪那樣,況且他身後跟着一個沒有穿校服的新生和一個身材瘦小卻賭氣似的端着大大的課桌的小校工,更掂量出這塊石頭的重量和扔到湖面所能產生的力度了。那些趴在桌上正在南槐國遊走的學生被驚醒後迅速從那裏出來,也一起站了起來,表示對校長挽救這個沉悶世界所做貢獻的謝意,同時也銘記自己的使命,於是在臉上寫滿詫異,以此表明對沉浸學業、用功學習被幹擾後的些許不滿和深深的遺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