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包法利夫人》||(02)神情侷促不安

文/書山花開

許譯(許淵衝翻譯):這個新生坐在門背後的角落裏,門一開,誰也看不見他。他是一個小鄉巴佬,大約有十五歲,個子比我們哪一個都高。他的頭髮順着前額剪齊,像鄉下教堂裏的歌童,看起來又懂事,又不自在。他的肩膀雖然不算寬,可是那件黑紐綠呢小外衣一定穿得太緊,袖口繃開了線縫的地方,露出了曬紅的手腕,一看就知道是捲起袖子幹慣了活的。淺黃色的長褲子給揹帶吊得太高,露出了穿藍襪子的小腿。腳上穿了一雙不常擦油的釘鞋。

李譯(李健吾翻譯):新生站在門後牆角,大家幾乎看不見他,他是一個鄉下孩子,十五歲光景,個子比我們哪一個人都高,他神情又老實又拘謹。頭髮剪成平頭,像教堂唱詩班的孩子那樣。肩膀不算寬,可是他的黑鈕釦綠呢小外衣,臺肩一定嫌緊,硬袖的袖口露出了裸慣的紅腕子。揹帶抽高了淺黃褲子,穿藍襪的小腿露在外頭。他穿一雙鞋油沒有怎麼擦好的皮鞋,鞋底打釘子。

周譯(周克希翻譯):那新生縮在門後牆旮旯那兒,幾乎誰都看不到。這鄉下孩子約莫十五歲光景,個子比我們大家都高。頭髮齊額剪平,像個鄉村教堂唱詩班的孩子,看上去挺懂事,神情卻很窘迫。肩膀不算寬,可是那釘着黑鈕釦的綠呢上衣大概和袖籠太小,裹得緊繃繃的,袖口還露着一截紅彤彤的手腕,想必平日裏是裸露慣的。淺黃色的長褲用揹帶吊得高高的,穿藍襪子的小腿肚露了出來。腳上那雙皮鞋挺結實,敲了個鞋釘,但擦得不亮。

張1譯(張道真翻譯):新學生站在角落裏,幾乎給門擋住看不見了。他是一個鄉下孩子,年齡在十五歲上下,個子比我們所有的人都高。頭髮剪得平平的,就像鄉下教堂裏唱詩班的孩子。他看起來很規矩,但顯得十分侷促不安。他穿着一件綠布黑鈕釦的短上衣,儘管他肩膀不寬,這衣裳在胳肢窩附近卻像繃得很緊似的。從袖子開口的地方可以看出他那常年裸露在外的紅紅的腕子。他的褲子呈淺色,吊得高高的,露出他穿藍色襪子的小腿。他的腳上穿了一雙沒擦亮但很牢實的釘了大頭釘的皮鞋。

張2譯(張俊萍翻譯):這名新生被安排在門後面入座,只要門一開就剛好把它遮住。他是個鄉下孩子,估計有十五歲,個頭高出我們一截。他像鄉村教堂裏的孩子一樣,前額的頭髮剪得很齊整,似乎明曉事理,但又拘束緊張。他身穿一件黑鈕綠呢的短外衣,雖然肩膀較窄,卻掙裂了袖口,露出了曬紅的手腕,顯然這是一個經常挽袖幹活的孩子。他穿一條淺黃色的長褲,高吊着揹帶,穿着藍襪子的小腿也盡現其外。腳上套了一雙釘鞋,顏色發烏。

張3譯(張承濱翻譯):那個新生站在門後的犄角旮旯裏,幾乎沒有人能看到他。這是一個大約有十五歲的鄉下孩子,個子比我們高。他的頭髮順着前額剪齊,就像鄉村教堂唱詩班的孩子,看上去很懂事,神情卻顯得侷促不安。他肩膀不算寬,身上那件綠呢黑鈕釦的上衣,似乎因爲肩擡得太高,在袖口處露出一截紅紅的手腕,想必是平日裏裸露慣了。淺黃色的長褲的褲筒被揹帶吊得老高,穿藍色襪子的小腿肚子露在外面。腳上是一雙釘了釘子的皮鞋,十分結實,但擦得不怎麼亮。

閱讀贅言:

1.首先的一個問題:他是站還是坐。除了許譯、張2譯翻譯成“坐”外,其餘均說是“站”,周譯還特別用了個詞“縮”,顯得更形象,更突出性格。其次是動作發生的位置,很顯然是門的一個角落,李譯爲“在門後牆角”,有的則說是“犄角旮旯”“旮旯”,意思差不多,強調的是位置非常偏。周譯“那新生縮在門後牆旮旯那兒,幾乎誰都看不到”,強調的是門後面,簡直像躲起來一般。但其他的幾個翻譯本強調倘若門一關,那麼“幾乎沒有人能看到他”了,顯然有附加的條件,更給人留下思考的餘地。

2.他站在那兒,給人怎樣的感覺呢?諸本翻譯成:“看起來又懂事,又不自在”,“看上去很懂事,神情卻顯得侷促不安”,“神情又老實又拘謹”“似乎明曉事理,但又拘束緊張”“看起來很規矩,但顯得十分侷促不安”“看上去挺懂事,神情卻很窘迫”等,看上去老實、懂事、規矩,可神情卻顯得拘謹、緊張、窘迫,在到新的一個環境後那種拘束、不安和難堪,表現得淋漓盡致——因爲他老實,不善於掩飾,所以表現得更加明顯。

3.外貌描寫的順序是從頭到腳的,由上到下的,依次是頭髮、肩膀、手腕、小腿、腳,服飾則有上衣、長褲、襪子和皮鞋,二者搭配,顯得不協調、彆扭,看着都難受。這或許是有象徵意義的,即像他和包法利夫人那樣,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卻偏偏要湊到一塊兒,最後感覺是不倫不類。

4.從穿着看,他的肩膀較窄,肩擡得太高,所以露出了曬紅的手腕;揹帶吊得老高,所以穿藍色襪子的小腿肚子露在外面;鞋子倒很結實,可惜擦得不亮,總之,不是這裏緊繃繃的,就是那裏露出許多的,或者吊得高難受的,或者擦得不亮不好看的。

5.許譯“一看就知道是捲起袖子幹慣了活的”,張2譯“顯然這是一個經常挽袖幹活的孩子”,在其他幾個譯本里,不曾說他是“幹慣了活的”,強調的是“平日裏裸露慣了”的。從他的家境以及後面介紹的內容看,查理是鄉下孩子,但不是一個“幹慣了活的”人,相反的,倒是在鄉下野慣了的,如用土塊打烏雞、沿着溝摘黑莓吃、做畫方格、跳房子等遊戲,所以腕子是裸露慣了的,總是紅彤彤的。

6.張2譯“腳上套了一雙釘鞋,顏色發烏”,其他多數譯本強調“擦得不怎麼亮”,李譯說是“沒擦好”,按照文段慣於比較的原則,“擦得不亮”的表述更符合語境。

7.從稱呼上看,許譯稱他爲“小鄉巴佬”,因爲敘述者的“我們”,是城裏的那個班級中的學生羣體,所以有着蔑視的意味,這也符合介紹他穿着時總免不了有揶揄或嘲諷的口吻。如果說他是“鄉下孩子”,那站的視角似乎是全知全能的,而非故事中的人物,就缺少了敘述的豐富性和層次感。

8.周譯在這段裏,用的許多疊詞,如緊繃繃的、紅彤彤的、高高的,又有很形象的“縮”字,比較文雅的“窘迫”,語言很講究,顯得較豐富。

9.看張3譯,使人想到幾個詞:(1)不——躲在門後,幾乎看不見;初入教室,感覺侷促不安;皮鞋結實,不怎麼擦鞋油。(2)高——個子高過我們、肩擡得太高、褲筒被揹帶吊得老高;(3)露——人高,露出一頭,所以躲在門背後;肩擡得太高,所以露出一截紅紅的手腕;褲筒被揹帶吊得老高,所以露出穿藍色襪子的小腿肚子。幾個詞,可以概括相關的內容,篩選相關信息。

10.這段外貌描寫,不僅形似,所以從頭到腳,寫得又具體又細緻,甚至連“這衣裳在胳肢窩附近卻像繃得很緊似的”,也感受到了似的,更顯得神似,始終從城市人眼裏看,寫出這個鄉下孩子老實得有點蠢笨,穿着裏都透着受拘束、不自然和不協調的那種精神底色。

歡迎移步瀏覽:細讀《包法利夫人》||(01)包法利出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