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碎語||漫讀摘記《中年的閱讀》1

文/書山花開

漫讀碎語||充滿苦難的童話

漫讀碎語||權力的影子

(007)自從使用電腦後,幾乎很少手寫,很多年下來,這差不多形成了習慣。看張煒《中年的閱讀》,裏面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文學好像天生屬於紙張的,這一點如果有了根本的改變,文學也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學是有賴於人們對於傳統閱讀和寫作方式的維護而得以存在和發展的。”(p7,選自《中年的閱讀》,下同)看紙質的書,在紙張上縱橫馳騁,這樣的方式和文學的讀寫更接近。而且認爲“以數碼形式輸入的文字僅僅是一種代碼,它的過程取消了描摹的詩意。而人在紙上無數次的描摹所引起的生命衝動,它的快感,它不斷重複的聯想功能,也都一併取消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問題,看待寫作工具的變化,就不僅僅是速度催逼思想的問題了。”(p29)“真正的文學語言不是呈現顆粒狀的,而是一股濃濃的熱流,非常粘稠的。文字首先要不是冰冷的顆粒,詞也不要是。它們本身是有生命的,有毛茸茸的感性,有令人難以忽略的個性。只有這樣的文字流,才談得上是語言,才談得上語言的魅力,也才談得上文學。”(p31)通過比較,很顯然看出在紙質上的寫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與寫作本身更爲靠近,那詩意的描摹,因爲這樣的書寫工具而更鮮明更實在。

(08)張煒很注重堅守純文學的立場。“在許多的風氣變異之中,能夠始終堅持追求人類一貫追求的崇高目標,不爲時尚所動者,你就成了令人敬仰的人。在人類歷史中,有些價值的的確是永恆的,比如文學。文學正像一切偉大的事物一樣,也需要有人去爲它做出犧牲。當一個人做出了這種犧牲,就獲得了一份光榮。”(p16)“好的作家不一定創造出新的東西,他們全部的工作有時不過是在指出:時髦破壞了什麼。最好的現代藝術有時候也具有保守傾向,因爲只有保守的藝術家才能夠經受地域和個性,才能和自己的時代構成緊張關係。現代社會的一切如何激起作家的強烈反應,造成深刻的刺激,需要我們去注意。”(p26)在他看來,那種髦得合時,跟隨市場而動的趨向,和真正的文學無關。爲什麼呢?因爲“真正意義上的文學是非時尚的、個人的、樸實的、拒絕兩種大溜的、抵抗一切普遍達成的妥協的。它在堅持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發現。”(p19)看了以後,很受啓發。這幾乎動搖我暑期在網上所接受的一些課程所帶給的觀念,儘管其本身也不認爲是在文學創作,單是在做閱讀的推廣而已,可即便如此,我也覺得一個人無論寫什麼內容,假如沒有自我,單是投那些莫名其妙的人所好,也我很卑微的,和孟子所說的“妾婦之道”也沒有什麼區別。

(09)人到中年,感受不同,閱讀的口味也有區別。“在鋪天蓋地的網絡、嚎聲動地的演唱、遍地風流的武俠——這一切的圍堵追逼之下,該有人發出慈愛的提醒和叮囑了。我們提倡真正的、深入的、通向自尊之路的閱讀。在所有美好文字的召集之下,會有一片生機勃勃的面孔在陽光下閃亮。”(p45)閱讀就很會剔除那些浮誇的,膚淺的讀物,而傾向於“真正的、深入的、通向自尊之路的閱讀”。即便是虛構作品,不會只注重於情節,更會關注語言,尤其的具有魅力的語言藝術:“語言藝術的冶煉者要有超凡脫俗的趣味,銀匠版的耐心,打造極其微妙的細部,以及擁有最爲重要的——超人的想象力。他們具備自然而怪異的品質,刺目的個性,柔軟而激烈的情懷。總之要有一個獨特的、陌生的、自給自足的精神世界,這個世界即便讓人心灰意冷也駐足不前,流連忘返。這時,虛構的作品,就會成爲紀實文字不能取代之物,它將使人的靈魂欣悅。”(p48)對着這樣的作者所鑄造的虛構作品,才能滿足閱讀的口味,讀出屬於這個階段的閱讀趣味。(2018110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