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碎語||漫讀摘記《背影》有關資料1

文/書山花開

與《背影》有關的,可參看:

漫讀碎語||課堂實錄《背影》裏的資料引用

漫讀碎語||漫讀摘記《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2

(19)範培鬆《中國散文史》對《背影》作了這樣的評價。認爲和作者的性格直接相關:

①傳統的教育深植於心,所以傳統的倫理主導他的性格。

他的傳統主導性格也和他的家庭有關。他的祖父、父親都是小官吏,封建士大夫的血液在他的血管中流動。他從小受到的教育,又都是封建士大夫的教育。尤其是他的家庭破敗原因之一是父親討姨太太。朱自清爲此要求自己並告誡弟弟,除妻子外,不要親近其他女性,更不可娶妾。這些都爲他傳統主導性格形成澆鑄了堅實的基礎。(範培鬆《中國散文史》p234)

②《背影》反映朱自清性格柔的一面。

朱自清散文的情致雖剛又柔,在對家庭的態度上,他柔情綿綿。他是一個模範父親,尊父母愛妻女,家庭意識濃烈。他禮讚以父子軸心爲主體的家庭樂土。當然,最能顯示他的至誠至善的傳統柔情的當推《背影》。在《背影》中,父親全然不顧兒子的態度,照樣這樣認真細緻地做這一切,清楚地表明瞭父親對兒子的愛的徹底!到最後,爲了保證作者在旅途中舒適些,虛弱臃腫的父親,冒着危險,不顧體弱,走下月臺,穿過鐵道,去買橘子。此時,父愛終於感動了作者這個“上帝” 多次流淚了。從表面上看,似乎這一父愛是多餘的(作者已去北京兩三次),是脆弱的(父親肥胖的身子艱難地翻越月臺),但彰顯的內涵卻是認真的,徹底的,無私的,而且是自信又堅挺,因爲父親執著地認爲,只有他的這一切關愛,才能保證兒子順利到京。《背影》因而成爲二十世紀中國散文史上的經典名篇。(範培鬆《中國散文史》p236)

(20)劉勇周紅主編《中國散文通史》之《現代卷下》,強調①作品的動人在於經過時間和經驗的滌盪,並且不是單向的,是父子兩種情感交織和變動的呈現。

朱自清的敘事抒情散文,敘述父子、夫妻間的深情厚意,能夠以可感的形象表現內心,入情入理,娓娓動人。發表於1928年的《背影》,是這一類散文的代表。這篇作品不是即興之作,而是經過歲月的流逝,人生角色的轉換,兒子回憶沉思的結晶,其中蘊含了作者對人生社會的深切體驗和深層思考。《背影》通過描述父親爲兒子送行及相關的細節,將父子之情表現得細緻自然,既凸顯了拳拳父愛,也表達着眷眷的思父之心,兩種情感交相輝映,生動感人。(劉勇周紅主編《中國散文通史》現代卷下p35)

②朱自清散文所呈現的是外於那個激進時代的特點,是傳統詩教的現實演繹。

朱自清秉承了中國“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從人格與文風上都體現了一種“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美學風格。他散文中流動的情感,從不是強烈的,偏激的,而是多是一種沉痛隱憂,是克己內斂的悲傷與帶着淡淡苦澀的喜悅的融合。《背影》以平實的口吻寫出家道沒落的不幸,而父親矮而胖的身影在這種壓抑的敘事中形成了更爲強烈的震撼力。(劉勇周紅主編《中國散文通史》現代卷下p40)

(21)譚軼斌《閱讀教學田野研究》是基於課堂的,所以這裏的解讀,其實是所謂傳統倫理或傳統詩教或者形象的女性化,偏向於柔情的另一種方式的表達。

本文中的父親形象是個特例,他並不是高大、偉岸、堅毅的。哈佛大學李歐梵教授曾說過:“五四是個反傳統的年代,是個打死父親的年代,五四文學的父親形象都是負面的;而《背影》不同的,在中國現代文學作品裏,它第一次重點刻畫了一位正面的父親形象。在滿街走着壞爸爸的情況下,這一個好爸爸一下子激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還有一些研究成果認爲,本文所塑造的父親實際上是個女性化的形象,是作者潛意識裏的女性意識的結果。他們聯繫朱自清創作的一貫風格,聯繫《荷塘月色》《給亡婦》《女人》等文章,從朱自清文章的女性譬喻、女性化意識等方面思考,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我們在《背影》中看到的與其是一個父親的形象,毋寧是一個母親的形象。”我們不一定要在課堂上跟學生說這些,但是在備課的時候要對文本準確、深入、細緻的解讀,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回答給出正確的評判。(譚軼斌《閱讀教學田野研究》p1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