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碎語||漫讀摘記《背影》有關資料2“父親買橘”解讀

文/書山花開

與《背影》有關的,可參看:

漫讀碎語||漫讀摘記《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2

漫讀碎語||課堂實錄《背影》裏的資料引用

漫讀碎語||漫讀摘記《背影》有關資料1

(22)《中學語文這樣上一一徐江新解讀與教學實踐》,對《背影》有細緻的解讀,而且有對應的課堂實錄,比較有參考價值。對買橘這個事件,有詳細的解讀:

在這一部分,更要注意的是關於“背影”情感產生的內在緣由一一空間條件與人物行爲及其自身條件的矛盾性蘊蓄着濃濃的父子情。賣橘子的貨攤與列車由鐵道相隔,這樣的空間位置構成了“背影”產生的客觀條件。父親“須穿過鐵道”,攀上站臺,才能買到橘子。在這樣的情景下,父親卻要執意自己去買,穿越鐵道,攀爬站臺,在兒子的眼前留下了記載父愛的“背影”。同樣,兒子對父親的專注也留在了“背影”上——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地“探”下身去,爲了上月臺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上向“縮”,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父親橫跨鐵道艱難的走相,下月臺小心翼翼的樣子,上月臺吃力的情景,從那些摹狀詞中可有深切的體會,這都是關於行動的直接描寫,每一個細膩的動作都折射了兒子的眼光。而“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的衣着,不但與冬天相應,而且這些衣服也同樣增加了父親上或下月臺的困難。再加上“父親是一個胖子”,這更明確地解釋了父親行動吃力的原因,他必須努力。而這一切,都是爲了給兒子買橘子,兒子對此有明確的認知。七八年過去了,重構“背影”,記憶如初。我們要把父與子的情感這樣聯繫在一起,一定不要孤立地分析背影描寫如何生動、形象,不懂得父親買橘子的緣由一一送福橘以祝福兒子,忽略兒子目光的專注性,這個背影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徐江《中學語文這樣上一一徐江新解讀與教學實踐》p52)

這段解讀的重心在於何以攀爬月臺是難的,難在何處,除了表現爬的艱難外,還呈現作者看得專注,突出那背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七八年過去了,重構“背影”,記憶如初”。

(23)《這樣教語文一一餘映潮創新教學設計40篇》,第一篇就是《背影》,在文本品讀部分,重點讀解抒情性的語言,其中包括不爲人所關注的“四個唉”“三個爬”“四個終於”“三個囑”等。對於“父親買橘”,從人物描寫的角度作了細緻的解讀:

這一段中的視點是全文的事件——父親買橘。“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了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了下來了”是全文關鍵的一句,全文表現的焦點就是這個“背影”。作者層次分明、語言樸素、情感深沉地描寫了父親的背影。那布帽、布馬褂、布棉袍,表現了父親家庭敗落、生活貧困的境遇;那蹣跚的步態,那探身、攀手、縮腳、傾身等一系列的動作,形象的描繪了父親的費勁吃力;那“心裏很輕鬆似的”的動作,表現了父親不讓兒子覺得自己勞累的細心;那叮囑的話語,表現了父親的關懷備至;那流淚,又流淚的敘述,則表現作者的內心非常複雜的情意。總之,這一段處處都表現了父親深摯的愛,處處都表現了作者的感動之情。(《這樣教語文一一餘映潮創新教學設計40篇》p6)

這段的解讀是從描寫的角度分析,衣着描寫彰顯的是家境,是處於如此背景下的父愛的深重,動作描寫體現的父親作爲年邁體胖者行動的艱難,而買來之後的動作則是一種掩飾,以輕鬆掩飾艱難,避免給兒子帶來負擔,和語言一道,表現了他的細心和關愛。(2018111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