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碎語||漫讀摘記(032)評杜甫《贈比部蕭郎中十兄》

文/書山花開

(《贈比部蕭郎中十兄》,是應酬式文字。因爲有親戚之誼,並且對方職務在身,故而難免有誇獎溢美之詞,而考試失敗、老大無成的事實在強烈的對比中,自然產生維護自我尊嚴的心理,說自己回鄉歸隱之類的話,未必真有此意,但有此足以傳達婉曲的心情。詩就在這樣一大堆雅詞大詞的客套和藉着看上去不着邊際的典故而進行的自我陳述中呈現詩人沉痛的心。)

天寶六載(747)作,時在長安參加制舉考試失意之後,故有“漂盪”、“沉埋”、“歸老任乾坤”之語。比部蕭郎中,原注:“甫從姑之子。”名未詳。比部郎中,刑部官職名。詩前十句敘述蕭氏表兄出身名門望族,且德才兼備,令人讚歎不已。後十句乃自謂之語,感嘆個人漂泊沉淪,壯志落空,入仕無門之際不禁產生歸老舊鄉之意。南宋何夢桂曰:“古今以杜少陵詩爲詩史,至其長篇短章,橫騖逸出者,多在流離奔走失意中得之。”(《潛齋集·永嘉林霽山詩序》)此評甚確。(p7,《杜甫大辭典》)

美人生出傑出的人,憑的是積德的門戶。您屬於漢朝丞相蕭何的世系,您是樑武帶的後代子孫。寬厚持重,居官郎中,歷時已久;身材壯大,秉性聰明,頗具尊嚴。詞章華美,令後輩傾倒;風流儒雅,如鳥飛翔雲端。您爲姻親增添了榮耀,我在孩童時代就受惠於您的言論。您自幼年就已被世人所知,而我至今老大心拙,實在愧對於你們。我身無官職,在廣闊的雲天下四處飄蕩,默默無聞,眼看着歲月急速奔馳。數君堯舜,爲時已晚;杯想古人,壯志空存。只好學嵇康在山陽打鐵,學愚公隱居野谷山村。任憑天高地遠,我將歸老田園,不煩兄長枉駕光臨。(p28,韓成武 張志民《杜甫詩全譯》)

表兄是人中俊傑,出身於世代積德之家,是漢朝丞相蕭何的後代,是兩代皇帝的子孫。爲人寬厚有涵養,做郎中已久;身材魁梧,具有極高的稟賦。文辭華美,使後輩傾倒;爲人風雅,有如雲間孤飛的鳥。表兄給舅家帶來了榮耀,自己從兒童時就和表兄一起研討學問。自己自幼就受到表兄知遇,可惜自己不善於謀生,愧對錶兄。在天地間漂泊,時光飛逝,自己仍沉淪不起。輔佐皇帝、爲國效力恐怕爲時已晚,空有追懷古人業績之心。自己願意像嵇康那樣隱居,願意像山谷裏的愚公那樣與世無爭。哪能讓長者屈駕來訪?自己只想回家養老,不再過問世事了。(p44,李壽鬆/李翼雲《全杜詩新譯》)

這首詩應是天寶六載(747)應詔退下後將歸東都時所作。據《舊唐書·職官志》載,比部屬刑部,郎中、員外各一名。蕭郎中十兄,不詳何人。詩題下原注云:“甫從姑之子。”詩中稱頌了蕭郎中的家世人品和文章才望,敘述了自己與蕭的親情交誼,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而欲歸隱故鄉的思想。全詩由蕭而及已,依次寫來,層次分明。(張志烈主編《杜詩全集今注本》)

此從蕭公敘起。首句推本從姑,三四稱其家世,五六記官職人品,七八記文章才望。次敘親誼交情,乃上下關鈕。見知,指蕭。謀拙,自謂。諸昆,謂蕭氏兄弟。未承謀拙意,自嘆不遇。言漂泊沉淪,無復遭際矣。唯有學中散、愚公,玩世隱身而已。從此歸老舊鄉,不煩蕭之枉駕也。此章前後各八句,中間四句。(《杜詩詳註》)

天寶八載,間至東都。蓋故廬在偃師,以應詔見退而歸也。此詩當是臨歸之時,此比部至公所慰留,而公答之。主意篇末露出。仇雲:前八句,敘蕭公。中四句,爲上下關鈕。後八句,自嘆不遇。愚按:前段,起四句,先敘蕭氏淵源。“有美”,即指比部。“生人傑”者,生人之傑也。勿依《杜闡》作“從姑篤生人傑”解。次四句,敘其官職才望。末段,“漂盪”四句,正說不遇。“中散”二句,歸計也。結二句,言寧虛十兄之枉駕,而歸志決矣。答詞也。(P688,《讀杜心解》)


贈比部蕭郎中十兄(杜甫)

有美生人傑,由來積德門。漢朝丞相系,樑日帝王孫。

蘊藉爲郎久,魁梧秉哲尊。詞華傾後輩,風雅藹孤鶱。

宅相榮煙戚,兒童惠討論。見知真自幼,謀拙愧諸昆。

漂盪雲天闊,沉埋日月奔。致君時已晚,懷古意空存。

中散山陽鍛,愚公野谷村。寧紆長者轍,歸老任乾坤。

讀杜摘記:漫讀碎語||漫讀摘記(031)評杜甫《今夕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