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04)《贈長沙公並序》

文/書山花開

❂原詩

長沙公於餘爲族祖,同出大司馬。昭穆既遠,以爲路人。經過潯陽,臨別贈此。

其一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嘆,念茲厥初。

禮服遂悠,歲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躊躇。

其二

於穆令族,允構斯堂。諧氣冬暄,映懷圭璋。

爰採春華,載警秋霜。我曰欽哉!實宗之光。

其三

伊餘雲遘,在長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東。

遙遙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遠,行李時通。

其四

何以寫心,此貽話言。進簣雖微,終焉爲山。

敬哉離人,臨路悽然。款襟或遼,音問其先。               

❂翻譯

【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p13】

長沙公對我來說是同族,先祖都是大司馬(陶侃)的後裔。只是兩三代的疏遠,彼此已不相識。這次他路過潯陽,得以聚會,臨別時寫了這首詩送給他。 .

是同一源頭分道的水流,人物改換世系也已疏遠。

爲之感慨,爲之悲嘆,記起了我們共同的祖先。

是親是疏都成過去,悠悠的歲月一去不返。

感嘆同宗親屬竟成陌路,往復徘徊心中思念。

聲名顯赫的宗族之祖,真能將先代的事業弘揚。

和諧的氣度冬陽似的溫暖,高尚的襟懷輝映着潔白的圭璋;

光彩無比如同春花,又時時警惕早降的秋霜。

可敬啊丨我大聲讚美,實在是宗族的榮光。

我們偶然相逢,你這位族尊肯認同宗?

一起談笑並沒有多久,又將是各自西東,

遙遙的三湘之野,滔滔的九江之洪。

山川間隔,道路遙遠,莫忘來人,書信常通。

怎樣寫出我的心懷?且送你這幾句語言。

覆一筐泥土算不了什麼,再加堆積就能成一座大山。

謹慎呀,即將分離的人呀! 臨別時總不免悽然情牽。

促席談心也許遙遙無期,切莫忘記音訊早傳。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p9】

我與長沙公是同一宗族,祖先都是大司馬陶侃的後裔。由於世次相隔已遠,彼此也互不相識。他這次路過潯陽而得相會,臨別之際,以此詩相贈。

同一源頭分支流,世系漸遠人相疏。感悟此理深慨嘆,因念彼此同初祖。血緣宗親漸疏遠,歲月悠悠不停佇。感嘆族親成陌路,猶豫徘徊心戀慕。

君爲同族美名揚,弘揚父志功輝煌。溫文爾雅謙和態,美德生輝映圭璋。風華正茂光燦燦,立身謹慎防秋霜。可欽可佩令我贊,君爲我族增榮光。

彼此偶然一相逢,我愧輩長忘同宗。笑語歡言尚未久,君將離去各西東。三湘遙遙君歸處,九江滔滔我意濃。遠隔山川路途阻,頻將音訊互爲通。

如何表達我心意,且送幾句肺腑言。積土可以成高山,進德修業是聖賢。願君此去多保重,相送登程意悽然。路途遙遠難再晤,願得音訊早早傳。

【溫洪隆《陶淵明集新譯》,p18】

我是長沙公的族祖,都是大師馬的後代。世系已經遙遠,彼此已成爲互不相識的路人。這次他經過潯陽,臨別的時候我贈了這首詩給他。相同的源頭分出了支流,人事變更世系生疏。認出本家不禁慨嘆,想起當初還是同祖。宗族關係變得遙遠,消逝了的時光難以留住。那陌生的路人使我感動,別情依依徘徊踟躕。啊,那美好的族人,繼承了祖先的輝煌。溫和的氣度像冬天的暖日,高潔的胸懷似晶瑩的圭璋。風華正茂的年歲,就能警惕嚴酷的秋霜。我說值得敬重的族人啊,你確實是宗族的榮光!我們不期相逢,我這個長輩竟然忘記了同宗。說笑還沒有多久,就要分手各自東西。三湘的路途迢迢,九江波濤洶涌。山川險阻遙遠,但願使者常通。用什麼來抒發情意,贈給你這幾句話言:添一筐土雖是小事,終究可以堆成大山。當心呀就要分離的人,臨別不要淚落悽然。開懷暢談也許無期,但願音信互通有無。

❂解釋

  【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p11】

這首詩可能作於晉•義熙元年(405),淵明四十一歲。這年春天,桓玄篡亂剛剛平定;三月,被桓玄劫走的晉安帝回到建康。長沙郡公因事途經尋陽,淵明與他相識,才知爲同族。他離開時,淵明以詩相贈。長沙公原是陶侃的封號(長沙郡公)。時制,父爵子襲。據《晉書•陶侃傳》述,侃五世孫延壽襲了長沙郡公的爵號。陶淵明是陶侃的四世孫,比陶延壽長一輩。

這首詩共分四章,首章寫相認而感嘆宗族的悠久歷史,次章讚美宗族的和、美、榮、慎的傳統,三章寫短暫的歡晤而行將闊別,末章表達贈言諄諄及期望常通音訊。全詩反映了詩人重視立身處世的積極人生觀,體現了殷切寄厚望於後輩的長者情懷。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p12】

長沙公原是晉大司馬陶侃的封號(長沙郡公)。當時的制度是父爵子襲。據《晉書·陶侃傳)載,陶侃的五世孫陶延壽襲了長沙郡公的爵位,他與陶淵明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陶淵明是陶侃的四世孫,比陶延壽長一輩。這首詩共四章,詩人以長者的身份,一方面感嘆宗族的悠久歷史,讚美宗族的傳統美德,另一方面讚揚長沙公能繼父業,並勉勵他不斷進德修業,希望日後常通音訊。整首詩在態度和藹、言懇意切之中,體現了詩人重視立身處世的積極人生觀和一種長者的風度。

【張彥《陶詩今說》,p124】

這是一首與同族連宗不期而遇的官方仕人陶延壽相見相別的即席詩作。是否有點自作多情呢?看來詩人陶公也有“俗”的一面。全詩共分四節:一寫邂逅相認並敘且感嘆陶氏宗門歷史悠久二寫讚美先人東晉名臣陶侃(曾任太尉封長沙郡公,後拜大將軍,死後追贈大司馬)一生機敏、勇武而謹慎,處事練達,屢建軍功和政績,官階由縣吏擢遷至太尉。到晚年,更是如履薄冰。《晉書·陶侃傳》稱他“懷止足之分,不與朝權”。自此之後 陶氏家族的美好傳統是:和、美、榮、慎。三寫短暫的歡欣相晤而又行將闊別四寫贈言悽然送別、暢聚難期,音訊常通。全詩也反映了詩人陶公寄厚望於後人的長者情愫與胸懷。

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01)《停雲》

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02)《時運》

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03)《榮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