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07)《勸農》

文/書山花開

❂原詩

其一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智巧既萌,資待靡因。誰其贍之,實賴哲人。

其二

哲人伊何?時維后稷。贍之伊何?實曰播殖。

舜既躬耕,禹亦稼穡。遠若周典,八政始食。

其三

熙熙令德,猗猗原陸。卉木繁榮,和風清穆。

紛紛士女,趨時競逐。桑婦宵興,農夫野宿。

其四

氣節易過,和澤難久。冀缺攜儷,沮溺結耦。

相彼賢達,猶勤隴畝。矧茲衆庶,曳裾拱手!

其五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宴安自逸,歲暮奚冀!

儋石不儲,飢寒交至。顧爾儔列,能不懷愧!

其六

孔耽道德,樊須是鄙。董樂琴書,田園不履。

若能超然,投跡高軌,敢不斂衽,敬贊德美。

❂翻譯

【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p24】

遙遠遙遠的上古,人類開始降生。

傲然自得,並無匱乏,生活着,樸素而又真誠。

後來萌發了智巧,供給和儲備都感到艱辛。

誰能來贍養衆民?全靠那聰明的賢人。

聰明的賢人是誰?就是那一位農聖后稷。

他怎樣贍養人民?就是教人們將百穀種植。

大舜曾親身參與耕種,大禹也曾從事稼穡。

久遠的書如《周書•洪範》記載的八政第一條便是民食。

生機盎然的春天之音,充滿了美好的田原。

花草樹木繁榮茂盛,和風清泠充盈山川。

衆多的男男女女,趁此時節追趕着踏青遊玩;

採桑的婦女起得絕早,管田尚農夫乾脆住在田間。

節令農時很快就會過去,溫暖潤澤的日子也不會長久。

春秋時冀缺和妻子一起種田,長沮桀溺共同耕作,一左一右。

看看這些古代的賢士隱者,尚且在田壟之間奔走。

何況我們芸芸衆生,怎能寬衣博帶、閒坐拱手!

人們生活着必須勤勉,辛勤勞動才免遭艱難。

貪圖安逸享樂,年終歲暮將何以堪?

糧食沒有足夠的儲藏,終不免啼飢號寒。

看看那些勤勞的夥伴,怎能不感到羞慚?

孔夫子專心道德,所以說樊須問農是鄙瑣之言;

董仲舒愛好琴書,整整三年足跡不到田園。

假如能夠超塵脫俗,踏着他們的足跡成爲聖賢。

我當然不敢不恭恭敬敬,對其道德之美奉上贊言。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p26】

遙遠上古時,當初之先民;逍遙自在衣食足,襟懷樸素含性真。

狡詐奸巧一旦生,衣食乏匱成艱辛。誰能供給使充裕?全靠賢達之哲人。

哲人知爲誰?其名曰后稷。后稷何以使民富?教民耕田種穀米。

舜帝親自耕壟畝,大禹亦曾事農藝。周代典籍早記載,八政排列食第一。

先民和樂美德崇,田園禾稼鬱蔥蔥。花草樹木皆茂盛,於時清平送和風。

男男女女趁農時,你追我趕忙不停。養蠶農婦夜半起,農夫耕作宿田中。

時令節氣去匆匆,和風澤雨難留停。冀缺夫婦同勞作,長沮桀溺結伴耕。

看看這些賢達者,猶能辛勤在田壟。何況我等平常輩,焉能縮手入袖中。

人生在世須勤奮,勤奮衣食不乏匱。貪圖享樂自安逸,歲暮生計難維繫。

家中若無儲備糧,飢餓寒冷交相至。看看身邊辛勤者,內心怎能不羞愧!

孔丘沉溺在道德,鄙視樊須問耕田。董氏仲舒樂琴書,三載不曾踐田園。

若能超脫世俗外,效法斯人崇高賢;怎敢對之不恭敬,當頌禮讚美德全。

❂解釋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p22】

這是一首勸勉人們重視和從事農業勞動的詩歌。詩歌共分六章:第一章寫上古先民的樸素生活;第二章寫古代聖君賢臣皆自躬耕,十分重視農業勞動;第三章寫古代農業生產的繁榮景象和勞作者勤苦而自逸的生活;第四章寫即使賢達之人也勤作於農田之中,衆人更不可遊手好閒;第五章旨在勸勤勉而戒懶惰;第六章說孔子、董仲舒專心學業,不事農耕的行爲高不可攀,藉以批評那些既不勞作又不進德修業的人。整首詩突出地表現了詩人的本農思想,這一點是值得讚揚的;但詩中以“哲人”爲民之主宰的認識,則是陳舊落後的。

【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p21】

由於皇帝司馬昌明的溺於酒色,司馬道子、王國寶的奸佞,東晉王室、藩鎮開始進入互相殘殺的混亂時期。陶淵明於隆安二年 (399)第二次入仕,更是目睹了這場陰謀多幕劇的爭鬥。元興元年(402)由江陵返歸上京裏後,他頓感平靜單純;次年開春移往懷古田舍秉耒務農。封建官場與純樸農村的鮮明對照,使他從散亂的感觸上升到較爲完整的理性認識。陶淵明認爲農業生產是世人賴以生存的根本,而從事農耕也能滌垢布新。首二章寫悠悠的農耕歷史,並結合了諸子中的農本思想;次四章用對照手法,自省與詰問不勞而獲者。詩人也知道勸說是無效的,終於不免用孔丘、董仲舒的例子批評那些不勞又不德的人。結尾話只說了一半,雖若婉微,實寄憤慨。

【袁行霈《陶淵明集箋註》,p40】

一章、二章、三章、四章,言農業之興及農耕之樂。五章,勸農,從正面說來。六章,勸農,從反面說來。

【唐滿先《陶淵明詩文選注》,p13】

這是一首勸農詩,共六章。一章說農業生產是怎麼發展起來的;二章稷、舜、禹、周等古代君臣都重視農業勞動;三章說古代農業生產的繁榮興旺景象;四章說,即使賢人也隱於農,衆人更不可遊手好閒;五章說勤勞的好處,懶惰的害處;六章說孔子、董仲舒專心學業,不事耕稼的行爲高不可攀。以古喻今,正反論說,勸人重視和參加農業勞動。作者這種重農的思想很有進步意義,應該充分肯定。但是,他說“誰其贍之,實賴哲人”,把少數所謂聖人看成是人民羣衆的主宰,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渭卿選注《中國詩苑精華 陶淵明卷》,p22】

此詩作於晉安帝元興二年(403),內容是勸勉農民勤力耕作。與《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題旨略同,爲同一時期的作品。全詩共六章,六節節相生,而自有次第。首章從上古不知耕稼說入,以見今則必須耕地。第二章寫后稷教人耕作,舜、禹躬耕,以莊語勸人耕作。“第三章言虞、夏、商、周,熙熙之世,土女皆農。第四章言叔季即賢達亦隱於農,矧衆庶而可遊手乎?第五章正言勸農,第六章反言勸農,章法好絕。”(清吳菘《論陶》)

【錢志熙《陶淵明傳》】

淵明自認爲“隴畝民”,已經超越這種以身份論貴賤的門閥社會的標準了。左思《詠史》其六借詠荊軻、高漸離表達其蔑視豪右、以人格自重的情懷:“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陳。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淵明雖然沒有這樣激憤之語,但其“蔑彼名級”的觀念裏,正包含這種輕視豪右、以寒庶自重的思想。爲此,他尋找古代高尚道德的貧士、隱士的傳統,確立一種“固窮守節”的貧士的行爲準則,並且爲被一般的士流輕視的農耕勞動找到了高尚的甚至是合乎道的依據:(《勸農》全詩,略)這無疑是庶民階級以勞作爲高尚的宣言,其實是針對當時士族社會蔑視庶民、貶之爲小人的階級歧視。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淵明在思想意識上與門閥士族是有着根本的差異的。其對躬耕行爲和對田園生活的審美行爲的達到,正是植立於這種覺醒了的庶民階級的道德觀。(p25)

淵明任州祭酒,雖然少日即歸,卻留一首《勸農》詩。晉朝制度,郡國與縣的改府,當農月時,派遣官吏下鄉勸農。西晉文學家束皙曾寫作《勸農賦》,並認爲州縣官吏的治民之事中,這一項算是美事。古代的賢吏如召信臣,也留下勸農的佳話。淵明此時正當年華壯盛,應付吏事的興趣雖然不大,但對勸農之事,還是很熱心的。他本來就有過一段農耕的生活,這幾年寫作的熱情又很高,遇到勸農這樣的題材,是按抑不住泚筆爲文的興趣的。此事帶有官方文告的性質,他就用了比較莊重的四言,何況有《詩經》裏的許多農事詩作爲典範,正好可以融經據典,寫出一首既典雅又生動的《勸農》詩。淵明的這首詩,可以說是農家學說的一種典範文本。他先是探索了農業的起源,並且找出在古代被認爲是農業始祖的后稷。他說,在悠長的遠古,先民過着無知無識、傲然自足的生活。這個時候,農業還沒有出現。後來民智開發了,民生的問題出來,民風也開始變得不夠淳樸,難免有恃智凌愚、搶掠欺詐的事。這時候農業適時地出現,不僅使民生得以濟足,而且形成了一種勤勞耕作、自食其力的道德觀念。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陶淵明對農業的理解,不僅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中國是以農業立國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沒有不重視農業的。淵明想到了《尚書·洪範》中說“八政”時,第一就說“食”。食來自農,所以農政即是八政的第一政。他自然還想起了《詩經》中的那些跟農事有關的詩作,如《風·七月》以及《周頌》中的《豐年》《載芟》《良耜》等,一幅古代淳樸農耕圖就栩然筆下了:(《勸農》,略)這一種古代的淳風美俗令人感動。可是而今卻世風澆漓,令人擔憂。現在真的到了該勸農的時候了。(p83)

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06)《答龐參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