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12)《神釋》

文/書山花開

❂原詩

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人爲三才中,豈不以我故。

與君雖異物,生而相依附。結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語。

三皇大聖人,今覆在何處?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賢愚無複數。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

立善常所欣,誰當爲汝譽?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翻譯

【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p41】

天地陶冶無所偏頗,萬物自在,同存共處。

人能夠成爲三才之一,豈不是因爲有我“精神”的緣故?

雖然與你們形影不是一回事,但與生而來便互相依附。

互相依託,善惡也不兩樣,怎麼能不將我的意見陳述?

古代三皇都是大聖人,現如今又在何處?

彭祖享有最長的年壽,但終於還是不得在世上留住。

老老少少都難免一死,賢智愚魯不必細數。

天天醉酒也許能夠忘懷,但酒豈不是促使短命的事物?

善行固然能夠帶來欣慰,誰又會長久將你稱述?

多思慮會斫傷我們的生命,最好是能夠聽從命運的擺佈。

隨着大化的播遷運轉,沒有狂喜,也沒有畏縮。

該結束時便結束,用不着獨自個兒勞神愁苦!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p45】

天地自然並無偏愛,萬物生存自有其處。人與天地並稱三才,豈非因了我的緣故!

我與你們雖不相同,有生以來相互依附。交深情厚好惡一致,怎能不將衷言傾訴!

古代三皇人稱大聖,時至今日皆在何處?彭祖雖然享得高壽,想要永存已成灰土。

長壽短命同樣一死,賢達愚昧亦無定數。整天醉酒或可忘憂,飲酒傷身使人短壽。

樹立善德令人欣慰,身死之後誰會讚譽?過分擔憂傷我生命,莫如聽憑命運擺佈。

置身自然無拘無束,既不欣喜亦不憂懼。命有定數當盡便盡,不必獨自苦苦思慮。

【張彥《陶詩今說》,p81】

天地造化無私無偏,萬物自在繁茂顯著。

人爲三才之一,豈不是有我“精神”的緣故!

雖說與你們形影不離是一回事,但我(精神)生來就與你們相互依附。

既然我與你們結交依託成一體,才能不相陳共語!

三皇五帝大聖人們,他們今天又都在何處呢?

彭祖活了八百年,想要不死也留不住。

老老少少都難免,賢人愚人都不用重複。

天天喝酒醉熏熏或許會忘掉死,這難道不促使早亡嗎?立

善行常會給人帶來歡欣,誰會給你讚譽良久?

過於思慮會傷害身體,還是聽憑自然造化吧。

放浪在天地造化之中,聽憑自然,不喜也不怕。

應該結束就結束,不必獨自多思慮。

【溫洪隆《陶淵明集新譯》,p48】

天地公正無偏私,萬物繁茂自顯著。人類列入三才中,豈不因爲有我故。

我與形體雖不同,生來卻是相依附。結合依託同福禍,怎能有話不告訴?

古代三皇大聖人,而今可又在何處?彭祖老人壽八百,想留世上留不住。

無論老少都得死,有賢有愚難再數。日醉或許能忘憂,但酒豈非短命物!

爲善常留心歡喜,可是誰會去讚譽?想得過多會傷生,樂天知命安然去。

由生到死任自然,生不喜來死不懼。該死便當從容死,不再獨自多憂慮。

❂解釋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p44】

這首詩寫神針對形、影的苦衷和不同觀點進行排解。認爲長生永存的幻想是靠不住的,人生終將一死;但飲酒使人短壽,立善也無人爲之稱譽,過分擔憂生死之事反而會損傷自己的生命;因此莫如順應自然,以達觀的態度等閒視之,不必爲之多慮

【楊義《陶淵明選註譯評》,p10】

自然造化沒有什麼私心,天地萬物只是自然而然地森然顯現。唯獨人能處在天、地、人三才之中,這難道不是因爲有了我的緣故?雖說和你們是不同的東兩,但我們生來就相互.依附。結托一體.善惡相同,怎能不對你們說一說這道理。三皇都是有名的大聖人,他們今天又在哪裏?彭祖的壽命像是能長生不老,但大限到時想留也留不住。年老也罷,年少也罷,一一樣都是死,聰明也罷,恩蠢也罷,也沒有什麼分別,每天醉酒或許能夠忘記這一切,但酒難道不正是促使壽命減少的東西?做好事常常讓人高興,但在死亡面前誰又能讚美你呢?過多地想這一切恰好會損害我們的生命,正確的態度應該是順隨白然的運行。放浪生命到大化之中,不樹生而欣喜,也不爲死而憂懼。到完結時就讓它完結,不必再爲此過多地顧慮。

《形影神》:雖是五言詩,但在結構上,所採用的卻是漢賦的設爲主客間答的形式。“形”、“影”都是賓,“神”的解說纔是主。這樣的結構所達到的,就是一種欲抑先揚,欲擒故縱的效果。就論辯的角度說,“形”、“影”的陳說,皆是反題,《神釋》纔是正題,這首詩開始就從自然大化的運行說起,揭出死亡的自然性和必然性,批評“醉酒”說和“立善”說的愚癡,最終提出“縱浪大化”、任性自然的正面見解。就對生命意義的思考而言,這算是結束了,問題是否最終得到了解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這是一個永遠也不會有完結的話題。把生命的存在分爲形、影、神三種形態,使之相互對話,表達着各自的慾望、追求和境界,在駁難、質疑和解釋中把對生命的理解推向新的層次。奇特的想象,展示了對生命的關懷、困惑和省悟,是人的覺醒這個時代母題的詩的表達。對於讀這三首詩來說,值得注意的,除了陶淵明的達觀,也許還有他的幽默——那一種即便在生死這樣的大問題上也顯露出來的精神的寬鬆與餘裕。也許,這纔是三首詩中最迷人的樂西。

【張彥《陶詩今說》,p83】

最後是“神釋”,即“神”作“總結”性的說明:一開頭就是“單刀直入”——天地造化無私力,萬物(理)繁茂順自然;人爲三才之一,正是有我(神)在的緣故。我與你們(形、影)雖然不一樣,但是生生相依隨,既然結托喜相同,怎能不相語!三皇聖人皆已不在了,活了八百年的彭祖也終有一別;人世間老少賢愚皆有一死,天天飲酒喝成酩酊大醉或許忘卻生死,可這樣下去也會促你早亡。立善行好當然令人欣慰,可誰能爲你長久立名?算了吧,過多思念會傷害我的生命,還是順其自然、聽任造化的安排。放浪在天地“大化”中吧,不喜不怕也不悲。該走(死)的時候就走,用不着自己多勞神苦思慮!

全詩自始至終貫穿詩人陶公對人之生死的清醒認識和豁達大度的心態。順其自然對待人生、對待生死,在今天也爲人們認可、認同;當然,刻意自愛、養護生命,也不爲過,無須非議。能正確對待生與死的古賢詩人陶公吾師焉!

【《中國詩苑精華 陶淵明卷》,p86】

本篇寫神對前兩首形、影的不同觀點進行解釋,認爲形的觀點和影的主張皆不足取,而神的聽任自然、順應自然的人生觀纔是正確的價值取向,而這也恰恰體現了詩人形神相即、形盡神滅的無神論思想。清溫汝能評此詩曰:“此篇釋上。‘日醉’二句釋前篇,‘立善’二句釋後篇,末總言人生天地,順受其正,則超脫形、影,神自不滅。不喜不懼,應盡須盡,是爲聖爲賢本領,成仁成義根源。若徒以曠達語賞之,非深於陶者也。”(《陶詩匯評》卷二)可謂知言。

【謝先俊/王勳敏《陶淵明詩文選譯》,p70】

此詩通過神,針對形和影贈答中所訴苦衷及不同觀點進行排解飲酒促人短壽,立善沒人稱譽,人終有一死,當順應自然,任其發展,毋須多慮

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11)《影答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