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14)《歸園田居五首》(其一)

文/書山花開

❂原詩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翻譯

【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p46】

少年時便缺少適應世俗的氣質,天性本來就喜愛丘壑山巒。

不料想落入了塵網之中,這一去就流逝了十多年時間。

被羈絆的鳥兒懷念往日的叢林, 養在池裏的魚兒總想着舊時的淵潭。

到南面的田野去開荒吧,自知不懂機巧,所以返歸田園。

有那十來畝宅基地,蓋着茅草屋八九間。

榆樹柳樹覆蓋着房屋後檐, 桃樹李樹排列在堂前。

隱隱綽綽的鄰村隔得很遠, 依稀可辨那升起的炊煙。

狗吠聲從深巷裏傳出,雞啼鳴在桑樹之顛。

門戶庭院整潔幽雅,心地空明分外安閒。

長久被關在籠中的鳥兒,暢意舒情,復返自然。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p50】

從小即無隨俗氣韻,生性喜愛山川自然。誰知落入仕途俗網,一去便是一十三年。

籠中之鳥懷戀舊林,池養之魚思念故淵。南郊野外開墾荒地,恪守拙性歸耕田園。

住宅方圓十餘畝地,簡陋茅屋有八九間。榆柳樹蔭遮蔽後檐,桃樹李樹排列院前。

遠處村落依稀可見,飄蕩升騰裊裊炊煙。深巷傳來犬吠之聲,雄雞啼鳴桑樹之巔。

戶內庭院清潔幽雅,心中純淨無比安閒。久困籠中渴望自由,我今又得返回自然。

【劉繼才《陶淵明詩文譯釋》,p45】

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住途羅網,轉眼間離田園已十餘年。

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裏魚嚮往着從前深淵。

我願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着拙樸性歸耕田園。

繞房宅方圓有十餘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

榆柳樹蔭蓋着房屋後檐,爭春的桃與李列滿院前。

遠處的鄰村舍依稀可見。村落裏飄蕩着裊裊炊煙。

深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

庭院內沒有那塵雜干擾,靜室裏有的是安適悠閒。

久困於樊籠裏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謝先俊/王勳敏《陶淵明詩文選譯》,p24】

我從小沒有遷就世俗的氣質,生性就酷愛山川自然。

誰知誤落進仕途俗網,一去便是一十三年。

籠中鳥留戀舊時的山林,池中魚思念昔日的水潭。

在南郊的田野邊開荒躬耕,恪守我愚直的本性重返園田。

住宅佔地十餘畝,築有草屋八九間。

蔥鬱的榆和柳遮蔽後檐,成行的桃與李排列堂前。

黃昏中遠處的山村依稀可見,近處的農舍上正升起襲襲炊煙。

汪汪汪狗吠陣陣深巷裏,喔喔喔雞啼聲聲桑樹巔。

庭院中再沒有世俗雜事,內心裏明淨淨無比安閒。

好似那鳥兒長系樊籠裏,終於衝出樊籠飛回大自然。

❂解釋

【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p44】

義熙二年(406),淵明四十二歲,是他辭去彭澤令返里的第二年。詩人從上京裏移居園田居(懷古田舍),決心躬耕自給。《歸園田居》組詩便是他躬耕以後寫下的作品。組詩首篇總寫歸耕之樂,次篇寫交往淳樸,中篇寫耕種實感,第四篇寫探訪遺蹟,末篇寫耕餘之歡。這些都是非親身參加農耕而不能寫出的,因而組詩成爲古代田園詩中的最佳篇章。關於第四篇,可與末篇對照看,體現了淵明的死歸自然、生當歡度的豁達襟懷。在藝術特點上,也集中體現了詩人樸、真、淡、曠的風格。

本詩對後代影響深遠。清•方東樹《昭昧詹言》雲:“此五詩衣被後來,各大家無不受其孕育者,當與《三百篇》同爲經,豈徒詩人云爾哉!”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p48】

這組詩大約是陶淵明由彭澤令任上棄官歸隱後的第二年,即晉安帝義熙二年(406)所作,當時詩人四十二歲。只做了八十多天彭澤縣令的陶淵明,已實在無法忍受官場的污濁與世俗的束縛,他堅決地辭官歸隱,躬耕田園,且從此終身不再出仕。脫離仕途的那種輕鬆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種欣悅之情,還有清靜的田園、淳樸的交往、躬耕的體驗,使得這組詩成爲傑出的田園詩章,也集中體現了陶淵明真樸、靜淡、曠達的風格。

【謝先俊/王勳敏《陶淵明詩文選譯》,p24】

《歸園田居》共五首,是陶淵明由彭澤令任上棄官歸隱後的第二年,即晉安帝義熙二年(406)寫的一組詩。這一年陶淵明四十二歲。這組詩歷來被稱爲陶淵明田園詩的代表作。它生動地抒寫了詩人歸田後的生活和感受,表現了他對污濁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淳補、清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

【李華《陶淵明詩文選》,p25】

這一組詩共五首,從詩的內容和語氣來看,應是陶淵明辭官隱居之初的作品。陶淵明在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十一月辭彭澤縣令,從此隱居終身,不再出仕。這一組詩似是次年(義熙二年,406)他四十二歲時所作。第一首敘述平生志趣,鋪寫田園環境的淳樸可愛,表達了他一旦擺脫世俗塵網時深自慶幸的輕鬆快慰心情。第二首寫與世俗斷絕交遊,屏除塵俗雜念,關心的只是農事,表現了他與田夫野老的樸素情誼。第三首寫自己早出晚歸的勞動生活,透露出對隱居躬耕生活的熱愛和珍惜,唯恐不能終願。第四首寫與子侄輩漫遊林野,但見邱隴廢墟,昔時居人已死沒無餘,因而感嘆世事變化之大。第五首寫從荒墟悵恨獨還,在澗水邊濯足,到家後設酒殺雞,招近鄰歡飲自適,直到天明。表現了田園生活的自得和樂趣。

【張彥《陶詩今說》,p53】

此乃詩人陶公的一首長詩,共計六十六句,一氣呵成。該詩似是辭官歸田之後第二年所寫,即晉安帝義熙二年(公元406年),時年四十二歲。這是五首合成的組詩,所寫內容脈絡清楚,感情真摯豐沛:第一首寫歸耕居家之樂;第二首寫詩人與鄉下農民交往自然而淳樸;第三首寫在田園勞動的真情實感;第四首寫詩人畢竟不是普通農人,除親自躬耕之外,還去親自探訪遺蹟並寫下無盡的感慨;第五首是寫詩人與農人團結友好的耕餘之樂。這樣的好詩,沒有親身實踐是寫不出來的。這裏體現出詩人偉岸不凡的人格與人品,不僅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是金子一般可貴、可歌、可頌、可敬,就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也是值得景仰、值得學習的,特別是那些改革開放以後迅速崛起的大款和高官!

詩人陶公的這篇組詩開創了田園詩歌的先河,是田園詩中最佳篇什之一,有很高的藝術特點,集中反映了詩人樸、真、淡、曠、雅的獨特風格,對後代的影響十分深遠。

【《中國詩苑精華 陶淵明卷》,p47】

這組詩寫於淵明從彭澤縣令掛冠歸田的第二年,即晉安帝義黑二年(406)的春天和夏天。全詩共五首,多寫其歸田後的感受、躬耕田畝的勞動生活和田園風光。全詩寫得厚朴率真,平易自然,向被推爲陶詩代表之作

【楊義選註譯評《陶淵明》,p18】

剛剛回到田園生活中的陶淵明,看待農村生活的一切,都帶着一種欣喜的心情。十三年官場生活的經驗,想起來就如被關在牢籠裏一般。如今再看看自己的土地院落,看看村莊周圍的環境,就覺得處處都透着親切適意,就連巷陌間的感鳴狗吹聲,聽起來都是那麼悅耳。乾淨的居住,寬敞的房子,就像是他的心境,於閒寂中透着一種生活的詩意。這首詩在描寫農村景物上,也很有表現力“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意境勾勒,不但歷歷如畫,而且與整繼詩所要表現的那種淡遠的格調非常和諧、這類詩篇以真誠的本性,並拓了描寫質樸自然的舊園村居生活的詩的可能性,以及遠離世俗塵網樊籠的精神家園,給詩歌史上增添滋味醇厚的“陶彭澤體”

【劉繼才《陶淵明詩文譯釋》,p43】

這首詩通過敘述平生志趣和描寫田園生活,表現了詩人對仕途生涯的憎惡和擺脫塵網的快慰,抒發了對山林生活的熱愛之情。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那些爲生活所折磨,厭倦於跟人們交往的人,是會以雙倍的力量着戀着自然的。”正因爲如此,剛剛從渾濁的政治漩渦中掙脫出來的詩人,便分外感到田園生活的舒適與美好。

前八句爲第一部分,寫詩人因鄙夷仕途而歸田。開頭四句寫詩人誤入官場,渴望歸隱。其中“少無適俗韻”與“性本愛丘出”二句雖互爲因果,但意在說明詩人本性與境遇的矛盾。陶淵明自幼受儒家思想薰陶,曾有過“大濟蒼生”的宏願,並非天性就願意隱居山林。只因現實政治黑暗,“有志不獲騁”,才轉而愛“自然”。接下二句,以鳥、魚作比,寫自己思歸之情。再二句寫田後守拙開荒,表示決心躬耕白食。“守拙“是對“適俗”而言的,從中反映了詩人對爾虞我詐的官場生活的厭惡。後十二句爲第二部分,寫恬靜、美好的田園生活以及詩人的愉快心情。前八句主要是寫景,並在景物描寫中透露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最後四句通過寫“無塵雜“的“戶庭”和“有餘閒”的“虛室”米襯托詩人恬淡的心境;並直接抒發了自己重返自然的欣喜之情。

這裏要說明的是,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美好描寫,並不是爲了美化農村;而是把它作爲骯髒的世俗社會的對立物來寫的,他是通過讚美農村的隱居生活來肯定自己,否定官場的。此詩層次清晰,結構嚴謹。詩人先寫辭官歸田,後寫開荒南野,中間雖有回憶往事,但基本上依時寫來,自有次第。其中描寫田園景物一段,由遠及近,自外至內,次序尤爲清楚。並且,開頭二句總領全詩,中間幾處照應題旨,最後二句,以“久”扣“三十年”,以“樊籠”扣“塵網”,以“復得”應“誤落”,以“自然”應“丘山”,互爲映帶,以結全篇。其次,善於寫景,情景交融。如“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一段,以動寫靜,繪聲繪色,構成了一幅純樸寧靜而又充滿情趣的村居圖。同時,在這景物描寫中還寄寓了詩人的美好情操和快慰心情。第三,運用比喻和反襯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愛憎之情。詩人寫美好的田園景物,用實筆描繪,使之形象具體,生動可愛;而寫官場生活,則用比喻,如“塵網”、“樊籠"等,使人望而生惡。並且將二者加以對比反襯,就更加激起人們對污濁的仕宦生涯的憎惡和淳真的田園生活的熱愛。最後,語言樸素自然,也是此詩的一個突出特點。詩中既無華麗的詞藻,也無深奧的典故,而是用當時人們習用的語言,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雞鳴”等。這些詞語一經詩人組織入詩,便呈現一派生動的田家景色。這種“無一修飾之詞,而其間有無窮妙味”的寫法,恰恰體現出“陶詩之真面月。”(日本近藤元粹評訂《陶淵明集》卷二)

【曹明綱《陶淵明謝靈運鮑照詩文選評》,p25】

這組詩共五首,與《歸去來兮辭》作於同時或稍後,因此意脈前後聯貫相通。尤其是這第一首,前八句幾乎全是辭中所謂“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和“覺今是而昨非”的翻版。其中把出仕稱作“適俗韻”和“誤落塵網”,悔悟之意非常明顯;而性愛丘山、鳥戀舊林、魚思故淵的比喻,又將自己的秉性氣質表示得十分清楚。尤其是“守拙歸園田”五字,明確揭出組詩所要抒寫的內容,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與《歸去來兮辭》對歸隱的激情渲泄不同,組詩偏重於對歸隱後現實生活情形的客觀描寫,這在第一首詩的後十二句中,即有明確的反映。其中“方宅”四句寫居住環境:宅旁有田,屋後榆柳成蔭,堂前桃李羅列;“曖曖”四句寫四周景色,前兩句爲眼見,後兩句系耳聞,不僅形象,而且典型,深爲後人賞嘆;末四句則由外界的潔淨無塵、安閒自適,進而爲內心的恬靜淡泊,這又是由內外交感所產生的最高境界。詩人一直祈求的歸樸返真的人生真諦,在這裏得到了最理想的表現。後來他又在晚年把詩中所描寫的景色,具體想象演化爲桃花源式的仙境,令古往今來的讀者對之都羨慕不已

此詩極爲後人推崇。方東樹稱其“縱橫浩蕩,汪茫溢滿,而元氣磅礴,大含細入,精氣入而粗穢除,奄有漢魏,包孕衆勝,後來唯杜公有之”。又說“少無”八句“當一篇大序文,而氣勢浩邁,跌宕飛動,頓挫沉鬱”;“羈鳥”二句“於大氣馳縱之中,回鞭嚲鞚,顧盼迴旋”;“方宅”十句“筆勢騫舉,情景即目,得一幅畫意”(《昭昧詹言》)。

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13)《九日閒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