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20)《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

文/書山花開

❂原詩

負痾頹檐下,終日無一欣。藥石有時閒,念我意中人。

相去不尋常,道路邈何因?周生述孔業,祖謝響然臻。

道喪向千載,今朝復斯聞。馬隊非講肆,校書亦已勤。

老夫有所愛,思與爾爲鄰。願言誨諸子,從我穎水濱。

❂翻譯

【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p55】

抱病在破屋檐下坐臥,終日沒有片刻歡顏。

有時藥石暫停不用,禁不住要將朋友思念。

相隔不近,但也不算很遠,卻爲何感到長路漫漫?

周生講述禮子的儒道,祖、謝立即響應至其身邊。

儒道淪喪將近千年,今天才重新聽到,何等喜歡。

可惜馬隊旁不是講經的場所,勤勉校書也是徒然。

我愛好古書、崇敬儒道,很想與你們相鄰盤桓。

願意奉勸諸位一句,還是同我一起躬耕在穎水的旁邊。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p60】

破敗茅屋抱病居,終日無事可歡欣。藥石時而得間斷,經常思念我友人。

彼此相隔並非遠,路途遙遙是何因?周生傳授孔子業,祖謝響應遂緊跟。

儒道衰微近千載,如今於此又聽聞。馬廄豈能作講舍,爾等校書太辛勤。

我雖年邁有所好,願與你們作近鄰。真心奉勸諸好友,隨我隱居穎水濱。

❂解釋

【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p53】

本詩寫於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陶淵明五十二歲。本年八月,劉裕北征後秦,世子義符留守建康,延請周續之館於安樂寺講《禮》月餘,復歸廬山。“(江州)刺史檀韶請續之出,與學士祖企、謝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講《禮》,加以讎校。所住公廨,近於馬隊。是故淵明示其詩。”(蕭統《陶淵明傳》)又據《宋書•檀韶》雲:韶“貪橫,所蒞無績”。“道喪向千載,今朝復斯聞”,這本是極使人高興的事;但是請幾個飽學之士在馬隊旁邊校書講《禮》,而馬隊是武事的畜力所在,這就非常不協調,且多少具有滑稽的味道了。詩人對周、祖、謝三位本人還是很友善的。詩中揚抑交替,最後善意相招,顯示了淵明繼承了傳統的婉諷特色。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p58】

此詩作於晉義熙十二年(416),陶淵明五十二歲。蕭統《陶淵明傳》說:“刺史檀韶苦請續之出州,與學士祖企、謝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講《禮》,加以讎校。所住公廨,近於馬隊。是故淵明示其詩云:‘周生述孔業,祖謝響然臻。馬隊非講肆,校書亦已勤。’”從詩中“意中人”等語中可以看出,陶淵明與周續之等三人亦爲知交好友。陶淵明認爲他們校書講《禮》,十分勤苦,這是對孔子之業的發揚光大,值得讚揚;但他們的所居之處近於馬隊,與所從事的事業極不相稱,未免滑稽可笑。所以詩中有稱揚,也有調侃,最終以歸隱相招,表明了詩人的意趣與志向

【唐滿先《陶淵明詩文選注》,p146】

晉、宋時有些假隱士,“身在江湖,心存魏闕”,先是隱居,沽名釣譽,後照樣出來做官,象本詩中所嘲諷的周續之就是這樣。陶淵明就和他們不一樣,正如宋代朱熹所說的:“晉、宋人物,雖日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一面招權納貨。陶淵明真個是能不要,此所以高於晉宋人物。”

【張彥《陶詩今說》,p97】

從這首詩中可看出詩人陶公非常鍾愛隱居和友情。歸耕已十餘年,幹農活雖苦,但已習慣,故隱居之心彌堅。縱然,文人變農夫,但“好讀書”已成自然,故期文友爲鄰,招之相聚,切磋共進,苦中求樂。二十年前讀本詩以爲“消極”之作,今又讀之,似覺不妥。

【《中國詩苑精華 陶淵明卷》,p102】

宋李公煥《箋註陶淵明集》卷二此題下有注:“時三人皆在城北講《禮》校書。”周續之:字道祖,雁門廣武(在今山西省境內)人。入遊廬山,師事廬山東林寺主慧遠,爲廬山白蓮社十八賢之一。與劉遺民、陶淵明並稱“潯陽三隱”。後爲江州刺史劉柳舉薦與太尉劉裕。蕭統《陶淵明傳》雲:“後刺史檀韶苦請續之出州,與學士祖企、謝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講《禮》,加以憔校。所住公廓,近於馬隊,是故淵明示其詩云:“周生述孔業,祖謝響然臻。馬隊非講肆,校書亦已勤。’”又據《宋書·植韶傳》載,檀韶任江州刺史,在劉柳之後,始於義熙十二年(416)。這年八月,劉裕揮師北伐,其子劉義隆將周續之接至建康(今南京市)講經,一個多月後,周續之又回到廬山。擅韶請續之、祖企、謝景夷三人在城北講《禮》,大約是在這年冬天。祖企、謝景夷:生平事蹟不詳。郎:對士人的美稱。清溫汝能評此詩曰:“靖節姑示以己之安閒,中則抑揚其詞以深規之,末用冷諷,語雖詼諧,意本切。古人交誼不苛,於斯可見。”(《陶詩匯評》卷二)足以發此詩之意旨,姑錄以備考。

【輯評】(金融鼎編注《陶淵明注新修》,p156)

蔣薰評《陶淵明詩集》卷二:周掾續之,爲潯陽三隱中人,不同於祖謝,乃應江州檀韶之命,講《禮》城北,固有不滿於元亮者。其言從我穎水,蓋招之也。

邱嘉穗《東山草堂陶詩箋》卷二:起手纖曲有情,“道喪”二句一揚,爲下抑之張本,末結出風刺本意,婉而多風,即起處“相去不尋常,道路邈何因”,一詰便已含諷刺之意,隱然見我自抱病固窮,而若輩何以違離於咫尺之地,得非貪榮慕利,守道不終而然耶?

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19)《遊斜川並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