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28)《移居二首》(其二)

文/書山花開

❂原詩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爲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翻譯

【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p70】

春天和秋天多的是美好時日, 登高遠眺吟誦新的詩篇,

經過門前互相招呼,有酒可喝就同飲共歡。

要幹農活便各自歸去,閒暇時則又互相思念;

相思時便披衣尋訪,談談笑笑永不厭煩。

這種生活,義蘊豈不高明,離開它實在無道理可言。

衣與食終當經營料理,躬耕的生活永不會將我欺騙。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p72】

春秋之季多朗日,登高賞景詠新詩。

經過門前相呼喚,有酒大家共飲之。

農忙時節各歸去,每有閒暇即相思。

相思披衣去串門,歡言笑語無厭時。

此情此趣豈不美?切勿將它輕拋棄。

衣食須得自料理,躬耕不會白費力。

【謝先俊/王勳敏《陶淵明詩文選評》,p59】

春秋常有好晴天,興濃登高做新詩。

過門輪番相邀喚,有酒請您共飲之。

農忙耕作各歸家,一有閒暇便相思。

動念出門尋知己,說笑歡洽無厭時。

此樂有啥和它比,芳鄰不可輕離棄。

吃穿務必勤營理,力耕足食又豐衣。

❂解釋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p72】

這首詩寫移居南村後,與鄰居們同勞作、共遊樂,建立了親密無間的友誼。同時,對躬耕自嶺的生活也表示了適意與滿足。

【謝先俊/王勳敏《陶淵明詩文選評》,p58】

這首詩寫移居南村後,和鄰居同勞動共歡樂,建立了親密無間的真摯感情,表達了作者對自耕自給的生活的適意和滿足。

【唐滿先《陶淵明詩文選注》,p33】

這一首,寫移居南村後,詩人和鄰居們一起努力耕作,共同歡樂。大家息息相關,親密無間

【楊義選註譯評《陶淵明》,p45】

這首詩描繪出的,是一幅相當理想化的農村生活畫卷,但它建立在質樸自然的民間倫理之上,散發着人倫之美,離生活的實際也並不遙遠。天氣晴好又有閒暇時,就賦詩飲酒;農務忙起來,就各自去做自己的事。想念誰,就披衣出門走訪;請喝酒,就過門喊-聲;大家時時說說笑笑,永遠也不滿足。而這一切,都建立在勞動的基礎,“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簡簡單單的道理,說起來沒有一點教訓的意味,卻又飽含了人生的無數經驗和感慨

【侯爵良等《陶淵明名篇賞析》,p79】

移居詩的前一首在結尾部分寫了詩人與鄰里相處的樂趣,後一首也是寫這種樂趣的,主題相同。同一主題的兩首詩讀起來並不覺得重複,同樣使人感到興奮有趣。因爲兩首詩選取的題材是不一樣的。前者是說詩人與鄰里在一起高淡闊論,讀書論文;後者是說登高賦詩,過門招飲,農閒相思,披衣起訪,言笑無厭。兩首詩的題材不同,各有各的味道。這就使前後兩首詩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各自的魅力。後一首詩,用較多的事實來抒寫與鄰里交往的樂趣,寫得集中,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

春天,風和日麗,百花吐豔,有許多美好的日子。秋季,天高雲淡,果實累累,也有許多美好的日子。在這些“春秋佳日”,陶淵明和他的鄰里友人走出南村,或去踏青賞春,或去登高望遠。這時,他們觸景生情,詩興油然,即興命筆,遂有新篇。登高是一件快事,賦詩助興更是一件快事。陶淵明喜歡賦詩;當友人同他唱和時,他自然是格外喜悅的。所以,在他回憶與鄰里相處的往事時,首先提到這件事。登高賦詩,帶有讀書人的生活特點和情趣。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這是寫鄰里友人的招飲,真實生動,情溢於詞。詩人沒有寫鄰爲什麼相邀,也未發什麼議論,只是真實地寂述了這件事,攝下一個多村鄰里生活的小鏡頭。透過這不鏡頭,可以看見鄰里的熱情,詩人的喜悅。他們有酒同飲,真誠友好,不拘禮節,具有鄉下人的特點。詩人陶醉在這種動人的鄰里友情之中,並把它展現在筆下,人情味是很濃的。

詩人的鄰里友人大概都是自己養活自己的人,各在其田間勞動,所以在農忙季節他們就“各自歸”,暫時不來往。當大忙季節過去以後,他們有了“閒暇”,才彼此“相思”。農忙相別,農閒相思,這是對鄉下鄰里友情的真實寫照。詩人如果不生活在農村,不親自參加勞動,哪能唱出“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這樣帶有泥土味的詩句?在“相思”極了的時候,他們要“披衣”起訪,傾吐肺腑。“相思”的友人重逢了,自然有說不完的話,“言笑無厭時”。披衣起訪是形象的描寫,可以看見披衣者的情態和心情。“言笑無厭時”是概括的敘述,可以想見詩人與鄰里情投意合的深厚友誼。

陶淵明討厭官場,不願意在那爾虞我詐的場所多呆一天。現在,他躬耕鄉居,與鄰爲友,交往甚密,樂趣很多,倍覺這種生活值得珍惜。在他看來,人世間再沒有別的什麼能和這樣真誠的友誼相比。“此理將不勝,無爲忽去茲”。這是詩人肺腑的聲音,是對友情的讚頌。乍看,詩的結尾兩句“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彷彿是多餘的,寫鄰里友情怎麼忽又說起“衣食”和“力耕”來了呢?

仔細玩味,這兩句詩不是多餘,而是詩人在勉勵自己和友人要自食其力。陶淵明重視勞動的作用,主張用勞動的手段去謀取衣食,反對不勞而獲。這是他要遵守的人生原則,他只能和那些自食其力的人交朋友。只有共同的志趣才能鞏固和發展已經建立起來的友誼。有了“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這兩句,詩的立意就深刻了。詩人在告訴我們:友誼的建立和發展是有基礎的,離開了“力耕”就會使友誼之花凋殘。在淵明的時代,玄風盛行,晉人好清談,曠達而不務實,鄙視躬耕。陶淵明與他們不同,“每及治生,不作放浪一流”(見陶必詮《萸江詩話》),他把躬耕作爲謀取衣食的手段。方宗誠《陶詩真詮》認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這兩句詩“盡人事人理,與曠達者不同”。沈德潛在《古詩源》卷九里說:“衣食終須紀,力耕不吾欺”和“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以及“貧居依稼穡”這一些詩句意在“自勉勉人”,強調“耕稼”,可見“陶公異於晉人如此。”陶淵明不尚清談,歌詠躬耕,致使他的作品不入時、不被時人重視。這不是他的悲哀,恰恰是他的過人之處。

【輯評】(p100)

劉履《選詩補註》卷五:靖節素願易足,不必充廣。惟衣食當經紀者,亦必力耕以自給焉。此與世俗懷居之士擇取便安,務求完美者,不可同年語矣。

蔣薰評《陶淵明詩集》卷二:直是口頭語,乃爲絕妙詞。極平淡,極色澤。又云:飲酒務農,往返無期,閒適若此,可謂不虛佳日。

溫汝能纂集《陶詩匯評》卷二:二詩極平淡,卻極着實。上章移居卜鄰,得友論文;下章飲酒務農,不虛佳日。人苟樂此無厭,則蝟邪之友何由而至,非僻之心無自而入。根本既固,培養自深,於此便可悟道,便可尋真樂處。

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28)《移居二首》(其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