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38)《悲從弟仲德》

文/書山花開

❂原詩

銜哀過舊宅,悲淚應心零。借問爲誰悲?懷人在九冥。

禮服名羣從,恩愛若同生。門前執手時,何意爾先傾!

在數竟未免,爲山不及成。慈母沉哀疚,二胤才數齡。

雙位委空館,朝夕無哭聲。流塵集虛坐,宿草旅前庭。

階除曠遊跡,園林獨餘情。翳然乘化去,終天不復形。

遲遲將回步,惻惻悲襟盈。

❂翻譯

【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p91】

滿含悲哀來憑弔舊宅,悲淚和着心哀而飄零。問我爲誰悲?

所懷之人已在九泉幽冥!按禮成服雖是從兄弟,恩愛之情則如同母所生。

門前執手話別時,怎想到你會先我凋殘。

在劫數之中竟未能避免,德業猶如造山欠一簣未能完成。

慈母沉浸在哀痛之中,兩個孩子還在幼小的年齡。

夫婦二人的牌位放置在空屋之中,早晚都聽不到親人的哭聲。

飛塵落在你空着的座位之上,堂前庭院已是荒草叢生。

臺階上少了你的足跡,園林中偏偏還留下你的溫情。

黯然隨着造化逝去,永遠不能恢復你的身形。

我腳步沉重將要離開,悲哀的淚水又沾溼了我的衣襟。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p95】

憑弔舊宅含悲痛,心傷難止淚縱橫。問我如今爲誰悲?我悲之人已命終。

與我爲親堂兄弟,恩情不減同胞生。當年門前分手時,誰料我先把你送。

天數命定不免死,建功立業竟未成。慈母哀傷心沉痛,二子尚且是幼童。

夫妻靈位置空館,朝夕寂寞無哭聲。灰塵堆積在空座,隔年雜草生前庭。

臺階荒廢無蹤跡,唯有園林留遺情。暗隨自然消逝去,終古不再見身影。

腳步沉重緩緩歸,憂傷悲痛滿胸中。

❂解釋

【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p89】

這首詩約作於晉·義熙八年(412),陶淵明四十八歲。這年淵明全家離開南村,回到闊別六年的上京里老家。上京裏物遷人非,詩人極感惻愴。他憑弔了從弟仲德的舊宅,寡奶遺孑,虛坐生塵,更觸動悲懷。這首詩寫得較長,分五層委婉道來,有的句子似不甚精思,如“悲淚應心零”、“何意爾先傾”,清·陳祚明認爲“特多弱句”(《采菽堂古詩選》,殊不知悲之至而不擇語,隨口道來,更能體現其任真。淵明雖然淡泊,然於親友,正是一位十分重感情的人。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p93】

從詩中“銜哀過舊宅”句看,此詩與《還舊居》大約作於同一時期,即晉義熙十三年(417),陶淵明五十三歲。這首詩是詩人回柴桑舊居時憑弔已故從弟仲德的舊宅有感而作。詩人以極其哀痛的心情,以細膩的筆法描繪了“空館”內外的蕭條,將淒涼悲傷的感情同蕭條荒涼的環境融爲一處,情狀交現,悲愴靡加,表達了詩人對這位親人的深切悼念

【劉繼才《陶淵明詩文譯釋》,p84】

從“過舊宅”可知,這首詩同《還舊居》大概作於同一時期。陶淵明這位從弟仲德生平事蹟雖然未詳,但從詩裏已看到詩人對他這位從弟的去世是很爲哀痛的。詩人確實是個充滿真情的人,他對弟弟、妹妹、孩子,以及對鄰曲、友人、農夫等等,無不抱有真情。這首詩裏我們完全可以得到印證。當詩人訪問從弟舊居時該是多麼悲痛:“銜哀過舊宅,悲淚應心零。”這主要是他們有着“恩愛若同生”的友誼,當然就會產生“何意爾先傾”的遺恨。同時更有“爲山不及成”的深切惋惜及拋下的慈母和孩子的無比沉痛。總之,體現了詩人對這位親人的真摯情愫。表現了詩人的人格的一而和思想感的一斑。

歷來些評論家對這首詩的藝術性多有非議:什麼“是屬急猝成章,不甚經意”,什麼“特多弱句,如‘悲淚應心零’,‘何意爾先傾’、‘園林獨餘情’之類,皆不健。”等等,其實本詩在藝術表現上是自有其成功之處的,上述有些非議恰恰說明陶詩的自然、質樸特色。惟其運用如此自然質樸的語言,詩人的真情才表達得異常充分,從弟仲德亡故的可悲可哀才表現得十分俱足。因此有人說此詩“愈質愈慘”,正是對非議者一個有力的批駁。也可以說,他說中了這首詩藝術上成功的祕密所在。

其次,詩描寫了“空館”室內外的荒涼景物,這裏是運用了化虛爲實的手法,將詩人的深沉悼念和逝者身後的蕭條表現了出來,達到了“情狀交現”的程度,加深了詩的感染力量。複次,詩的開頭運用倒呼,結尾含有餘情。開頭連用三個“悲”字以交代了懷人這個“悲”的主題。接着順應的四句更加劇了“悲”的深度。結尾兩句刻畫了詩人含悲離開舊宅的心理,運用“遲遲”和“惻惻”,將轉身揮涕、不堪久立和凝眸筋軟、不能遽行的悲切狀態,表露得形象逼真而結有餘情。

【張彥《陶詩今說》,p120】

仲德,一名“敬德”,與陶淵明是同一祖父的弟弟,俗稱堂叔伯弟弟。本詩約寫於義熙十三年,即公元417年,詩人時年五十三歲。一說與《還舊居》同時寫,年約五十一歲。又有學者說是詩人陶公四十八歲所作。待考。這首詩的總特點是酷似一幀畫——感人至深的人物憑弔圖!有人說,詩行中有些“弱句”(弱筆),其實,不然。陶公素以“白描”見稱,在感懷的衝激下,宛如錢塘江潮,隨口噴薄吟流,不加雕飾,是很自然的。前代屈子和後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家,豈不皆然!陶公在這首詩裏明顯地表現“悲之至而不擇語”的印痕,如此更能體現其“任真”。詩人一生淡泊,然其感情卻是十分豐盈而充沛。情,詩之本!

【輯評】(p159)

黃文煥《陶詩析義》卷二:(“遲遲將回步”二句)“惻側”從將回步言之,轉身揮涕,不堪久立。將回步又從“遲遲”言之,凝眸筋軟,不能遽行。情狀交現,至情哀結。

陳祚明評選《采菽堂古詩選》卷十四:其情頗真切,特多弱句,如“悲淚應心零”,“何意爾先傾”,“園林獨餘情”之類,皆不健。公詩真率,每嫌體弱。是時諸家皆務矜琢,琢則遠自然,然自成其古;率則近自然,然每流於弱。

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37)《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