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41)《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其二)

文/書山花開

❂原詩

自古嘆行役,我今始知之。山川一何曠,巽坎難與期。

崩浪聒天響,長風無息時。久遊戀所生,如何淹在茲!

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當年詎有幾?縱心復何疑!

❂翻譯

【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p97】

自古都悲嘆受公事差遣,我如今才知道這悲嘆的意思。

山川多麼遠又多麼空曠,風與水的變化也難以預知。

奔騰的波浪響聲震天,呼嘯的狂風沒有片刻停止。

外出很久,對慈母更感依戀,爲什麼在此地滯留多時?

靜心想一想還是園林美好,這喧囂的塵世早該告辭。

人生壯年能得多久?任憑自己的心願莫再延遲。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p103】

自古悲嘆行役苦,我今親歷方知之。天地山川多廣闊,難料風浪驟然起。

滔滔巨浪震天響,大風猛吹不停止。遊宦日久念故土,爲何滯留身在此!

默想家中園林好,世俗官場當告辭。人生壯年能多久?放縱情懷不猶疑!

【謝先俊/王勳敏《陶淵明詩文選評》,p1】

自古多嘆出門艱難,如今親歷方知此理。千山萬水多麼遼闊,風波難料逆風驟起。

浪如山崩震天轟響,狂風勁吹經久不息。久遊已倦思母心切,怎耐遇阻滯留此地?

默想終是田園美好,仕途實該趁早遠避。人生壯年能有多久,隨心任情不再遲疑!

❂解釋

【楊義選註譯評《陶淵明》,p67】

本篇緊承上篇,抒發作者厭倦行役,戀念故園的心緒。兩篇應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只因有了上篇的鋪墊,此篇所發議論才顯得自然而落實。因船行阻風而識得了行役之苦,“山川一何曠,巽坎難與期”,是對上篇所寫具體遭遇的一種抽象,同時也是人生認識上的一種提升,這裏說到的“巽坎難與期”,所指顯然已不限於自然的風波。這就使緊隨着的“崩浪聒天響,長風無息時”,也於寫實的描繪之外,染上了一層象徵的色彩;而“久遊戀所生,如何淹在茲”的“茲”,就既指規林這個船行滯留的具體地點,又指遊宦生活這樣一種人生境遇。“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是一種典型的陶淵明式價值判斷,作出這種判斷的關鍵,就在他對自我生命的珍惜,而這珍惜又是和“縱心”,這一對個人自由的要求聯繫在一起的

【侯爵良等《陶淵明名篇賞析》,p6】

較之前一首,這首詩寫得更精煉一些,全詩僅十二句,集中表達了陶淵明厭倦仕途、依戀田園的思想感情。何孟春《陶靖節集》注引朱熹的話說:“能參得此一詩透,則今日所謂舉業,與夫他日所謂功名富貴者,皆不必經心可也”。這是真實動人的述懷詩。詩人對做官不感興趣,下決心要辭別官場。現在詩人爲什麼厭倦仕途呢?這種情緒是怎樣產生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詩人在這首詩裏,通過詩的語言作了回答。

“自古嘆行役,我今始知之”。做官有行役之勞,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這實在是苦差事。我們翻開《詩經》,便可讀到好些嘆行役的篇章;往後,在一些文人的作品裏,也發出了嘆行役的聲音。所以陶淵明得出結論說:“自古嘆行役”。然而,行役者究竟有些什麼可嘆的苦楚?淵明以往並無切身體驗。如今,他爲桓玄當差,奔波於建康和江陵之間,不遠千里,其間的艱難險阻可以說是“備嘗之矣”,所以他感慨道:“我今始知之”。這裏,言未盡意,詩人的心裏是在說:行役當差的苦頭我嘗夠了,誰還想迷戀仕途啊!

陶淵明厭倦仕途的另一個原因是,仕途多風險,吉凶難料。在詩人看來,做官是一種危險的事情,倒不如及早告別官場。爲了表達這個意思,詩人並未直說,而是借景言情,引用典故達意。行役途中,面對山川荒野,詩人的心境是孤獨而悲涼的:發出了“山川一何曠”的感嘆。這不是對山川秀色的讚美,而是對山川曠野的畏懼。由於心情的關係,大自然在詩人的眼裏也是可怕的。詩人借山川之險來陪襯仕途之險,意在說明仕途可畏,潛藏着禍福風雲。何時爲福,何時爲禍,誰也不知,“巽坎難與期”。用“巽坎”來比喻仕途中的吉凶順逆,是十分恰當的。“崩浪聒天響,長風無息時”。這是全詩的秀句,寫出了詩人在行役途中對山川風物的真實感受。詩人的用詞準確,而又很會誇張。他不說“巨浪”,而說“崩浪”。一個“崩”字,不僅有形象,而且有聲音,引人聯想,真是繪聲繪色。“聒”字也用得好,準確地形容出巨浪咆哮時的雜亂之聲。“崩”字形容聲大,“聒”字形容聲雜,崩、聒二字使我們彷彿身臨其境,看見了排空的巨浪。詩人借自然景象來描繪官場內部的激烈鬥爭,象崩浪震天那樣可怕,象長風怒號那樣沒有止息。如此官場,還值得留戀麼?回答當然是否定的。

宦遊之人長年在外,離鄉背井,這在感情上是一種痛苦。陶淵明也經歷着這種痛苦,行役途中他格外思親。“久遊戀所生,如何淹在茲”,這是陶淵明的心聲,抒發了思親的感情,悔恨自己不應該誤入仕途,更不應該在仕途淹留。

有了這悔恨之後,詩人便下定了決心,要罷官歸田。這裏,我們看見了陶淵明的內心世界,他讚美園林,鄙棄官場,這在封建社會,一般的知識分子是做不到的,而陶淵明卻做到了。

詩的結尾“當年詎有幾,縱心復何疑!”乍一看,似乎是消極情緒的表露。其實,詩人並未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他是在思想痛苦的時候才這樣寫的,是一種憤慨之言。詩人正當壯年,大志未展,繁雜的公務消磨着他的年華,而且受着官場的牽制約束,俯仰由人,這怎麼能使他心安?他想擺脫官場的牽制,回到園林,使自己的身心得到自由。詩人盼望有“縱心”的時刻,這不是要放縱自己,而是要做一個自由人。不貪富貴,縱心歸田,按自己的意志去生活,這是陶淵明思想中極爲寶貴的一面,因而表現這種情操的詩也就特別惹人喜愛

【輯評】(P11)

黃文煥《陶詩析義》卷三:(“靜念園林好”二句)不決辭人間,則他日又將復出矣!誓得妙!園林何嘗非人間,然較朝市,則天上也,非人間也。

溫汝能纂集《陶詩匯評》卷三:“戢枻”“崩浪”等句,寫阻風警動。“誰言”“久遊”等句,敘歸省意切。

漫讀摘記《陶淵明集》||(040)《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其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