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62)《饮酒二十首》(其十一)

文/书山花开

❂原诗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翻译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131】

颜回是以仁者著称,荣启期也很有德行。

颜回经常空乏而且短命,荣公时时饥饿直到衰龄。

一生都在憔悴困顿中度过,尽管留下了身后的声名。

死去后还有什么知觉?美好的是活得能够称心。

待客那样保养千金之体,千金体也会消融,只因死亡降临。

裸体埋葬何必厌恶,人们应该理解这样做的真情。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137】

人称颜回是仁者,又说荣公有道心。颜回穷困且短命,荣公挨饿至终身。

虽然留下身后名,一生憔悴甚清贫。人死之后无所知,称心生前当自任。

短暂人生虽保养,身死荣名皆不存。裸葬又有何不好?返归自然才是真。

❂解释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130】

本章叙为仁为道,不免空乏;但称心即为可贵。死对于千金之躯者是同样的,故无所可羡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136】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与处世态度。诗人认为,那种为追求身后的名声而固穷守节、苦己身心的行为是不值得的;同样,那种为希望能得长寿而认真保养贵体的行为也是不值得的。人死之后,不但贵体消亡,而且神魂灭寂,一无所知。所以诗人主张人生当称心适意、逍遥自任,不必有所顾忌,亦不必有所追求

【刘继才《陶渊明诗文译释》,p113】

这首诗通过评述古代所谓仁者颜回、荣启期的生平际遇,表达了诗人以生前“称心”为好,不慕身后美名的志趣。此意与前诗中“百世当谁传”,“恐此非名计”等观点,似乎矛盾,但这很可能是诗人针对当世某些不择手段猎取虚名的庸俗之辈而发的激愤之言。并且,从诗中看,他所追求的当在身、名之外,即所谓“乐夫天命”,随其自然。前六句写颜回、荣公虽身后留名,但生前却不得温饱。预伏下文诗人的否定态度。后六句,诗人认为,人生名不足贵,以“称心”为最好;身也不足惜,故“裸葬”未必恶。此诗前面将名与身并说,后面双承其意,正、反互说,曲折顿挫

【金融鼎《陶渊明集注新修》,p140】

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卷三:颜、荣皆非希身后名者,正以自遂其志耳。保千金之驱者,亦终归于尽,则裸葬亦未可非也。或曰,前八句言名不足赖,后四句言身不足惜,渊明解处,正在身名之外也。

陈祚明评选《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三:“称心”一句反,“临化”一句正,结语放而之达。意表之解,殊人之解,正使裸葬亦佳,夫称心何足云也。

温汝能纂集《陶诗汇评》卷三:陶公一生志节如是,其顾惜身名为何如耶!篇中言身世不足惜,不过世人之见;反言之以自写其一时达趣云尔,不然,饮酒之余,身名不惜,何以为靖节哉。

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61)《饮酒二十首》(其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